首页 > 古典言情 > 喂!我可是有夫之妇 愚人移山

34. 第 34 章

小说:

喂!我可是有夫之妇

作者:

愚人移山

分类:

古典言情

谢府后院一角,小小的水田里,稻苗已抽出了青黄色的穗子。

沈穗宁蹲在田埂上,指尖捻开一粒谷壳,见米粒饱满坚实,嘴角挂上了弧度。

“娘子,这稻子长得真快。”雪生感叹。

沈穗宁颔首道:“占城稻确实耐旱早熟,若能推广开来,夏旱之年百姓便多一分指望。”

“可是娘子,就这么一小块地?”雪生不解问。

沈穗宁看她无奈地笑了笑:“这地虽然小,但是足以证明此稻在京畿之地亦可成熟。有了实证,才好说服朝廷引进新种,大规模试种。”

“行了。”她站起身来,正要拍衣摆上的灰尘。雪生就弯下腰,为她抖了抖。

沈穗宁有些恍惚,突然忆起最开始还是巧丫陪她在这,就漫不经心地问了句:“巧丫现在去哪了?”

听见沈穗宁提起巧丫,雪生不满地撇了撇嘴:“娘子怎么还想着她,可是我惹娘子不快了?”

“哪有?”说完,她也不问了。

不过雪生倒是说起来了:“我也不知道巧丫姐姐到底去了哪里。只记得有天白天在院子里听到长秋姐姐说巧丫已经离府了,当时她正思量着巧丫的东西如何处置呢。”

“东西?她没拿东西走吗?”

“哎呀,娘子何必为她担忧。她还是把银两全拿走了的,没能把东西全部带走,还不是因为娘子平日里赏她赏太多了。”

沈穗宁不再想巧丫,小心翼翼地将几株最为饱满的稻穗剪下,用绢布仔细包好。

“备车,去三殿下府上。”

赵玦正批着奏报,眉宇紧锁,心中怒火就要起来。

“殿下,沈娘子来了。”三宝轻声通传。

“谁?”沈穗宁几乎就没主动找过他,乍一听,赵玦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沈娘子。”

“人呢?”他心急地站起身来,往前看,只能看到空荡荡的前院。

“殿下,沈娘子走得自然是比咱们府上的侍从慢。”三宝这边语音刚落,就见沈穗宁款款走来。

沈穗宁一进书房,赵玦就要遣人下去。

“喂喂,咱们又不是干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干嘛要关起大门让人走呢?”

赵玦一脸诧异,似乎在说:我们真的见得了光吗?

沈穗宁一笑,将手中的绢布包轻轻放在书案上展开。

“殿下请看。”

赵玦疑惑地看向那几株稻穗:“这是?”

“这是我在府中试种的占城稻。”沈穗宁见他眼神空洞,就猜测他这个忙人早就把这事给忘没影了,就补充了句:“就是在你的田庄库房里找到的那个稻种。”

“我当时不是说……”

“我记得,”赵玦顿时来了精神,“只是我没想到真能种出来。”

“半亩地预计可得谷一石有余,若风调雨顺,亩产可达三石以上。”沈穗宁又从袖子中取出一本册子,“这是我记录的种植经过,每日生长情况都有记载。”

赵玦快速翻阅着册子,越看越震惊。册中记录详实,从浸种、插秧到抽穗、杨花,每个环节都细致入微,甚至连每日气温、雨水多寡都有标注。

“你何时记的?”他忍不住问。茶楼那日后,他总觉得沈穗宁把全部的时间都献给了他。

沈穗宁斜了他一眼,“你当我吃白饭的?”

赵玦冷静下来,不再与她玩笑,声音略显低沉:“你可知道,若此稻真如你所说,于大景百姓意味着什么?”

“我自然知道。”

赵玦沉吟片刻,忽然问:“为何不直接禀报朝廷,或者由谢风华进献?”

沈穗宁打了个哈欠,不理解他们为何总是揪着邀功这事没完,满不在意地回答:“稻种种在地里才有用,至于由谁提出,没有任何区别。但你身居高位,做事总是比其他人方便些。”

“况且,我想这对你很重要。”

他明白沈穗宁的言外之意。若他能在此处立下大功,赵瑗就真的半点威胁也没了。

“孤倒也没这么废物。”现在的赵瑗也无半点威胁,或者说,若没有那个长幼嫡庶,他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威胁。

赵玦凝视她良久,道:“带我去看看你的稻子。”

大朝会。

垂拱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皇帝高坐龙椅,死气沉沉地听着底下的奏报。

“启禀陛下,江淮东路已有三十六县上报旱情,受灾田亩近百万。因前年雪灾,多地粮仓不再富余。”户部尚书面色凝重,语气沉重。

朝堂上一片寂静。连续两年的灾情已使国库吃紧,若再不能缓解,恐生民变。

众人等着头上皇帝的回应,等着等着竟等来重重的鼾声。

“陛下,陛下。”大太监轻声喊,佯作要喊醒皇帝。

依旧鼾声一片。

“陛下困倦,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大太监尖锐的嗓音让众人耳底心底都不适。

就在众臣一筹莫展之际,赵玦稳步出列,躬身施礼:“儿臣有本奏。”

“殿下请讲。”大太监脸上换上了谄媚的笑。

“儿臣意外得人献种,此稻种耐寒早熟,已在京中试种成功。儿臣以为,若在江淮旱区和京畿地区种此稻,或可缓解今冬明春粮荒。”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沈穗宁送来的绢布包,仔细将它打开。

一言既出,满朝哗然。

“殿下此言当真?”

“自然当真。”

皇帝鼾声止住了。大太监小心翼翼地凑近,轻声喊道:“陛下。”

“嗯。”年老的人说话总是带着沉重和尾音,“发生何事了?”

“陛下,是三殿下献了可解旱灾的稻种。”

皇帝睁开了眼,眯着眼去瞧下面的赵玦,“此言当真。”

“自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