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糖炒栗子不放油

246. 流寇

小说: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作者:

糖炒栗子不放油

分类:

穿越架空

崇祯八年七月十八日,陕西西安府渭南县。

数千明军化作一字长蛇,在小道疾行,陕西的援剿总兵张全昌与参将曹变蛟骑马并行。

两人职位虽有差距,但张全昌并不看低这位年轻的将军。

其伯曹文诏堪称天下第一猛将,曹变蛟更是勇冠三军,每战从不落于人后,几次首登城墙杀敌,死在他们伯侄手中的渠寇不知多少。

“听说东虏已经出关,”张全昌有些无聊,说起闲话,“宣、大总算能歇口气,朝廷也能腾出手来管管秦地的流寇。”

他叹了口气,“流寇打了这么多年仗,也打成老兵了。往年见到官兵便躲,如今敢伏击,敢与官兵正面对决了。”

“甚么老兵!”曹变蛟愤懑不平地说道,“流寇还是狡诈怯懦的流寇!若非裹挟几十万百姓以多胜少,绝无可能击败官兵!”

张全昌自然清楚曹变蛟为何生气。

上月,曹文诏惊闻救援宁州的艾万年、柳国镇、刘成功以三千人败于李自成,俱战死,不由震怒,在洪承畴的许可下率三千人追击流寇。

曹文诏在真宁湫头镇遇满天星、蝎子块等贼,曹变蛟先领骑兵斩贼上百,曹文诏在后率步兵压阵,追贼三十里,不想因此中伏,面对数万贼人力竭战死。

曹文诏这一死,西北官兵“闻之夺气”,洪承畴“拊膺大哭”,何况乎他的亲侄儿。

“贼寇该杀,附贼之饥民更该杀!”曹变蛟杀气腾腾,“饥民即奸民,即贼寇!杀尽饥民,天下自然再无贼!

“可笑庙堂之上,竟有人视饥民为赤子,以为彼等不过是因天灾人祸不得不附贼,妄想安抚彼等再为顺民!”

张全昌脸色顿时大变,“小曹将军,慎言!”

为何慎言?

因有这想法的并非别人,正是他们的天——大明皇帝朱由检。

朱由检一方面痛恨百姓从贼,以致流寇剿灭不尽,另一方面却又常常惋惜,认为这些百姓都是活不下去不得已而为之,还是他的“赤子”,他应当救一救。

说实话,张全昌并非完全不赞同皇帝的想法。

若不是活不下去,百姓不会去投靠贼寇,只要朝廷安抚了百姓,让百姓能活下去,自然会重新成为大明的赤子。

但问题就在于大明没法让受抚的百姓活下去啊!

也不光是天灾,不光是地方官员不做人的原因,皇帝你本人不也不愿意赈灾?

崇祯四年,陕西全省饿殍遍野,皇帝命当时的陕西巡按御史、现在的山西巡抚吴牲去赈灾,居然只给了白银十万两。

十万两,能赈济一省饥民?

所以,既然救不了,也不太不愿意救,不如干脆杀光了。

人死了,贼没了,田土要养活的人也少了,说不定就不会再有饥民,更不会有流寇了。

尽管内心赞同曹变蛟的想法,但他岂能表现出来?

“小曹将军,快天黑了,我等要再快些!”张全昌道,“洪总督命我等截断混世王、蝎子块……”

“知道了!”

曹变蛟面色骤变,向后咆哮几声,急命士卒加快速度,众将士莫敢不从。

张全昌心头一松,好歹让曹变蛟的心思回到了行军上,不然由着他继续议论朝堂之事,传出来了,说不定他也会遭殃。

洪承畴命他俩率部先行至华州,截断混世王、蝎子块两部贼寇攻打潼关之路。

他现下不禁担心,曹变蛟这莽汉会不会因为伯父死在蝎子块手上,与其部正面对决。

没想到混世王、蝎子块与洪承畴干过一架后,虽然兵锋转向华州,却根本没来攻打潼关,他们甚至一度失去了两部贼寇的踪迹。

过了几日才知,混世王和蝎子块走山道向南逃了,并已与老回回、闯踏天、掌世王、整齐王等大寇合兵,以十余万的兵力攻打山阳县丰阳关。

丰阳关乃是秦楚豫要害之地,若贼寇破此关,便又能突破官兵封锁,逃入楚豫之地。

但他却因此松了口气。

突破丰阳关,流寇便能直入郧阳府,最该紧张的是郧阳的官兵,他们好歹能稍稍缓口气。

如他所料,因六七月间有流寇攻陷西安府商州的镇安县,又走该州山阳县,驻扎陕西兴安州的湖广监军道苗胙土与湖广总兵许成名断定贼寇欲入楚豫。

于是,两人当时便率两千镇筸兵离开兴安州,经湖广郧阳府上津县赶赴丰阳关。

七月十五日,两人在上津县与奉卢象升之命救援丰阳关的新任湖广总兵的秦冀明合兵,与秦部两千川兵同援丰阳关。

丰阳关原有副将杨正芳领一千六百镇筸兵镇守,此时共计有官兵五千六百人,面对十余万流寇仍处于劣势。①

“贼寇甚众,湖广官兵却不到六千,洪总督为守西安、围剿平凉等地的闯王等贼,能出动几部兵马?官兵不当贼寇二十分之一,不能在丰阳关坐以待毙!”

七月十九日,秦冀明与监军道苗胙土及许成名、杨正芳等将帅军议,态度坚决地提出主动出击。

“贼寇旬日未动,其防守必定松懈,五千余兵正面冲击敌阵不够,却足以夜袭贼营!贼营人多易乱,又多为裹挟之百姓,一旦乱了,再无攻关之力!”

众将议论纷纷,杨正芳更是面露忧色,“流寇骑兵众多,甚至一骑双马,陕西官兵好歹骑三步七,我湖广几乎皆为步卒。

“流寇骚乱,不过是附贼的百姓乱了,其老营骑兵并不会因此损伤。若其部反围我部,贼骑甚多,我部如何逃脱?”

流寇马多之事,五省总督洪承畴便曾多次感慨,在场诸将也深有体会,不由地更为愁闷。

“官兵有一两千便能杀退流寇一两万,如今有六千,还怕了流寇不成!”秦冀明道,“何况在山中骑兵用处有限,我部雷霆一击,未必不能让流寇知难而退!”

杨正芳张了张嘴,苗胙土却先开口了,“不用放任各部流寇在丰阳关聚集。”

苗胙土此话一出,本就不激烈反对的众将立即转了话锋,表示赞同秦冀明的提议。

杨正芳觉得不妥,但流寇老营其实不多,夜袭成果不小,风险却不算大。

当然,成果也不会大。

毕竟人数差距太大,连秦冀明都说“知难而退”,苗胙土也只说不希望各处流寇皆聚集到丰阳关,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我灭不了流寇,但不希望流寇出现在我的防区,至少不能在我的防区出事。哪怕真在我的防区出事了,也得让皇上和朝廷知道,我已经尽了力。

决定夜袭后,秦冀明立即说起具体计划,显然是早有打算。

或许是前几日流寇几次以小股精锐夜袭官兵,让他“记恨在心”了。

次日三更,秦冀明先发一支人马绕至贼寇大营后方,五更时又发左右两路官兵冲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