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宁宁快要将自己这位便宜哥哥坑死了。
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即:纠官邪,戢奸暴,平讼狱,雪冤抑,以振扬风范而澄清吏治。
说得直白点,就是负责纠正官员的邪恶行为,制止奸邪暴乱,审理诉讼案件,昭雪冤屈,以此来振兴和发扬风纪,使吏治清明。
然金陵是贾史王薛四大家的老窝,更是土皇帝甄家的老巢。在金陵这一亩三分地上,就没他们这些人不敢犯的法。
且不说甄家和史家如何,只说贾家王家薛家这三家,哪个是经得住查,又经得住旁人告的?
而林如海会跨过四品,直接升迁至从三品的江南道按察使,不光有林如海自己的活动经营,也有宁宁的功劳在里面。
还记得甄士隐吗?
没错,就是带着老婆闺女匆匆进京的甄士隐。
原本甄士隐就因林如海帮他找回女儿心中不胜感激,等到城里葫芦庙炸供和乡下鼠窃狗偷,民不安生的消息陆续传到京城后,甄士隐一家都快要感激死林如海了。
若非林家及时找回女儿,免他夫妇二人悲苦,他夫妇二人又如何会远赴京城,既避了炸供之祸,也躲过了庄田之险?
此时甄士隐已彻底定居京城,并在友人的引荐下,又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宗室勋贵有了往来。
皇室之中总有一些因着这样那样原因而必须淡泊名利之人,甄士隐原也是这样的品格,来了京城到也让他变相的打开了一条独属于他们这类人的社交圈子。
因京城之中还有不少人记得林如海年少时的风姿,他这次回京述职见了些人,之后就有人在与甄士隐等人的聚会上提起了林如海当年曾惊艳四座的一首诗。
当日救下英莲之人虽是宁宁,但林家家风严,林如海又不愿意让宁宁成为旁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便让人封了口,掩下了宁宁。
外人不知道英莲得救全赖宁宁,但甄士隐一家三口却是心里门清的。
林如海来了京城后,甄士隐又稍微打听了一回林如海的事,之后便毫无意外的听说了先靖安候与和敏的那桩风流韵事。
虽然不少人都在恶意中伤和敏,看不得和敏好,但明眼人都知道和敏与先靖安候那事是被人算计的,于是私下里又有不少人在心里感慨和敏没爹没娘没家人为其讨回公道,甚是可怜可叹。
年近半百才有了一个女儿的甄士隐夫妇,最见不得这种事。
此时女子身份地位全赖家中父兄,将恩报在林如海身上,也是变相的报与了宁宁。于是甄士隐在林如海入京活动之时,也通过自己的人脉帮忙运作了一二。
于是林如海便因‘其’知微见著之长,得了江南道按察使一职。
之前在姑苏守孝,后来又在扬州做知府,金陵原就与姑苏和扬州相去不远,林如海再不关心这些姻亲故旧,也不会什么都不知晓。
混官场的就没一个纯白的,林如海世家出身,既做不到真正的大义灭亲,也不会为了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足的家伙们同流合污,坏了自己的名声前程。
只是如今甫一上任就接到了不少讼状,也是真闹心。
╮(╯▽╰)╭
这厢,林如海与贾敏刚到金陵,金陵官场上的大小官员就要为林如海一家办接风宴。金陵地界上的姻亲旧故也送了帖子进来,说是要叙旧。还不曾让人回帖子,就又有贾家的族人一声招呼都不打的跑过来认亲。
这还罢了,等贾敏这边安置下来后也要办一场赏花宴,宴请金陵地界上的大小诰命,姻亲旧故之女眷以及富商乡绅妻母……
宁宁坐在一旁,光是听贾敏说这些就觉得又繁琐,又麻烦。
对了,贾敏并未见贾家那些族人,而是让人传话出去,说自己舟车劳顿略有不适,令他们改日再来。
话说就在宁宁说什么冤屈时,林如海便走了进来,于是宁宁与贾敏便止了话头,起身与之见礼。又见林如海似有话要与贾敏商议,宁宁便识趣的起身告辞,并顺手带走了小黛玉。
等宁宁与黛玉离开,林如海才与贾敏说起了那一摞讼状之事。
林如海不愿落人口舌,也不愿受制于人,但他也不想一下子就将金陵这些土皇帝们都得罪殆尽。
不说伤了亲戚情份,只说四大家与甄家在江南这地界的势力就不容小觑,宫中的甄贵妃也不能轻忽,所以林如海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各退一步。
各家交出几只有些身份的替罪羊出来,再多多的出些钱补偿苦主。如此一来,他也能将这些案子都‘秉公处理’了。
但此事还需要贾敏配合,从中传话。
……
许是江南富饶,所以按察使衙门的后宅也修得极为精致贵气。
这次住进按察使衙门,贾敏仍将距离主院最近,最精致的院落安排给了宁宁。
至于黛玉和大哥儿,则分别住在正院的东西厢房里。
宁宁先领着黛玉去自己院子更衣解手,再与黛玉去花园闲逛。
刚刚在正房听了一句甄家,不由让宁宁想到了甄宝玉,想到甄宝玉就又不由想到了贾雨村。
贾雨村是黛玉五岁时去的扬州,在那之前还曾在甄家教导过甄宝玉。
原著里,贾雨村词严义正的跟冷子兴说什么甄家好门风,甄宝玉更是清明灵秀堪比古来名人,虽然早就不记得那一大段车轱辘的话了,但却仍旧记得贾雨村是如何道貌岸然捧臭脚的。
按时间推算,贾雨村这会儿应该还在大如州。就是不知道这一次,他能不能再遇见娇杏了。
话又说回来,原著中说贾雨村是生了病又盘缠不继这才去林家做西席的。
可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贾雨村聘娇杏为二房时还曾赠了封肃百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