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吟凤

40.纵死侠骨香(中)

小说: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作者:

吟凤

分类:

古典言情

辰正,洮州,归云客栈。

一行人来到略显陈旧却还算整洁的客栈,一路的紧张终于得到了缓解,但随之而来的是难以抑制的疲惫。安排好三间相邻的客房后,王昌龄立刻招呼伙计准备简单的饭食。

“都先垫垫肚子,然后抓紧时间歇息。”王昌龄声音带着疲惫,但依旧指挥若定,目光平静而带着安抚力量地拂过众人,“太白,你与我同住一间。昨夜激斗,损耗最大,你务必多吃些,然后歇息。”

李白确实感到手臂还有些隐隐发酸,精力亦远不如平时充沛,但他更担心安全问题:“少伯兄说得是。不过,你也消耗不小,采买之事……”

他话未说完,王昌龄已经打断他,态度坚决:“我去集市一趟,置办些干粮饮水,路上用度。你们都需要休整。”

“不行!”李白立刻反对,声音不由自主提高了半分,“你一个人出去太危险!我同你一起去!”

王昌龄立刻竖起食指放在唇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压低了声音,眼神锐利地扫了一眼略显空旷的厅堂。

“太白!你此刻体力未复,若真遇上昨夜那等强敌,如何应对?况且集市采买,人多眼杂,两人同行目标过大,不如一人利落。你速速休养,便是在护佑大家。”

李白闻言一滞,王昌龄的话切中要害。他现在状态确实不佳,强要同行,遇险反成拖累。

就在两人僵持之际,年纪最小、不过十七八岁的姚二十六站了出来,脸上带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

“夫子,太白先生!让我去集市吧!我学过些拳脚,寻常泼皮无赖伤不了我!而且我带着诗牌呢,真要有事,我立刻传信回来求救!保管速去速回!”

他拍了拍腰间别着的诗牌,小脸上一派认真。

“胡闹!”王昌龄想也没想就一口回绝,语气严厉,“此处非江宁,边城鱼龙混杂,你拳脚如何能敌蓄谋凶器?此事休提!”

姚二十六被训得脖子一缩,不敢再言。

气氛一时又陷入了僵局。裴五这时上前一步,沉稳地说道:“夫子,太白先生,二位都需歇息。学生精神尚可,不如由我陪姚师弟一同前往。姚师弟年轻腿快,我与他同行,彼此有个照应。夫子请放心,学生定会看顾好师弟,也定会谨慎行事,快去快回。”

王昌龄看着裴五沉静的脸庞,这孩子办事历来稳妥,心思缜密,是他最信任的学生。再看看自己,疲惫感如潮水般不断上涌,太阳穴都在隐隐作痛,确实需要稍微恢复一下,才能应对接下来的长途跋涉。

他沉吟片刻,终于无奈地点头,但语气依然充满严肃的告诫:

“也罢。你二人同去,但切记三点:第一,不准分开行动!第二,时刻保持诗牌联络畅通!第三,动作要快!采购清单我会发至你诗牌,捡紧要易得的买齐,不许闲逛!必须在巳正之前赶回客栈,我们午初必须离开洮州,明白吗?”

“学生明白!”裴五和姚二十六同时躬身应道,两人脸上都写满了郑重。姚二十六眼中更是闪过一丝雀跃的光芒,用力点头。

王昌龄迅速在诗牌上列好所需物品清单发给裴五:“速去速回!”

裴五和姚二十六立刻转身,快步走出客栈大堂,融入洮州城上午开始繁忙起来的街市人流之中。

巳初,归云客栈。

李白几乎是头刚沾枕头,沉重的疲惫感就如海潮般将他吞没。两个时辰的休憩,在昨夜那般激烈的搏杀之后,不过是杯水车薪。他沉入了无梦的深眠。

一旁的王昌龄却毫无睡意。他在床榻边坐下,脑海中便纷乱如麻:裴五是他最信任不过的,只要速去速回,想来不会有事。眼下更要紧的是,必须规划一条隐蔽且安全的路线,从这危险的洮州秘密绕行至襄阳,再北上长安或东去江宁。

每一个岔路,可能的村镇、落脚点,都需要在脑中细细推演。他取出来时的地图,仔细研究着路线,忽然听到楼下传来喧闹声。

吵闹声格外刺耳,王昌龄本就紧绷的心绪被搅得烦躁不安。他皱紧眉头,起身拉开房门,走到二楼的楼梯口向下望去。

掌柜正一脸为难地试图劝阻一位被众人簇拥的蓝袍文士。那文士神情激动,正大声道:“烦请掌柜通禀!下官崔清,率州学学子前来,只为向今晨于洮河边振聋发聩的‘诗家夫子’王少伯公当面求教!此乃洮州士林之幸事!”

掌柜抬起头,恰好与楼梯口面色不虞的王昌龄四目相对。掌柜眼中带着歉意和询问。

王昌龄心中焦灼如火——他的两个学生尚在西市,撤离之路尚在纸上,每一刻都耽搁不起!

可倘若此刻拂袖而去,置洮州这些热情的文士于不顾,不仅失礼,怕更要生出不必要的闲话和麻烦。况且,他确实记得这张脸:洮河岸边,那手持诗牌,将他所言一一记录的,正是此人。

王昌龄心中暗叹一声,只得强压下翻腾的焦虑,勉强挤出一丝得体的笑容,缓步走下楼梯。

“诸位雅意,昌龄受之有愧。”他拱手对众人,目光落在为首的蓝袍文士身上,语气温和,掩藏了所有的疏离与疲惫。“不知崔先生与诸位同道莅临,有何指教?”

崔清眼中精光一闪,上前一步,深施一礼:“少伯公过谦!在下忝为洮州长史兼沽文馆追镝使,今晨有幸聆听公于洮河边所发之宏论,句句如金石坠地,直击人心!将男儿铁血与桑梓柔情熔铸一炉,道尽我大唐将士戍边之真义!”

他神情激动,语速极快:“此等振聋发聩、激扬士气之宏音,正是洮州前线军民此刻最需要听到的!崔某冒昧率州学诸生前来拜访,只为求教于夫子,将夫子之高论更深地播撒开去,以鼓军心!”

王昌龄心中“咯噔”一下。沽文馆追镞使?岑参此前提及过自己的追镝使身份,却并未细说其职责,故而他并不太清楚这个崔清的目的是什么。

可现在容不得他细想,只得寄希望于崔清真如他所说只为求教。满足了这些人的好奇心,他也就能静下来关注学生和撤退路线了。

这样想着,王昌龄稳了稳心神,耐着性子,一一作答崔清提出的问题。

“夫子所言,将士拼杀,一半为社稷,一半为妻儿老小,以命换平安,深以为然!请问夫子,对此有无更详尽的阐发?”

“夫子对当前洮州军民提振士气,有何建言?”

王昌龄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尽量将早上的言论用更加精炼、更具煽动性的语言复述出来,间或夹杂几句应景的勉励之词。

崔清运笔如飞,身边的文士们也纷纷取出自己的诗牌快速记录,眼中闪烁着对名家的崇拜与对素材的渴求光芒。

然而,这远未结束。人群中很快又起骚动。

“夫子!学生仰慕您那‘一片冰心在玉壶’久矣!可否赐墨宝?”

“夫子,学生最喜您那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求先生亲笔!”

“还有那首‘忽见陌头杨柳色’……”

狂热迅速升级。不知谁带的头,七八个年轻的文士竟将随身的宣纸笔墨铺在了桌上、柜台上,目光灼灼地恳求王昌龄亲笔书写他的名句。

王昌龄真想拂袖而去!可理智告诉他,在这个风口浪尖、强敌环伺的边城,若因一时之气得罪了这群有着“追镝使”和州府背景的热情文人,引来不必要的纠缠甚至非议,这只会让出城之事雪上加霜。

他深吸一口气,尽量保持着和煦的风度,来到最靠前的一位文士前,接过他递过来的笔:“承蒙诸位错爱。”

他没有拒绝,而是选择用最快的速度满足他们的要求,只求他们能尽快离开。

他手腕翻飞,龙飞凤舞地将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写下。笔走龙蛇间,字字力透纸背,但仔细看去,笔画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