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桑道也。
若土松草盛,桑苗必枯;若政怠贪生,百姓必散。
桑长需剪冗枝,不使乱生蔽日;官居需戒私念,勿令权滥伤民。
……
采叶当留半茬,使树能续发新绿;取税宜守中制,让民可存余粮。
若贪多尽采,来年无叶可摘;若横征暴敛,他日无民可依。”
……
雨意阑珊,玉珠落盘。书屋黛瓦,竹影摇曳。
启智堂内,老夫子正手持书卷,娓娓而谈,学生们端坐案前,敛神静听。
今日学堂讲学,援引种桑,讲的是为官之道。
书堂外忽然传来脚步声,虎子和他的几个跟班顶着荷叶,猫腰从竹帘下钻进来,裤脚溅满了泥点,浑身湿漉漉脏兮兮的。
被老夫子扫了一眼,几人立刻悻悻缩到夫子背后的墙角罚站,像串儿斜躺着串的歪歪扭扭的糖葫芦。
前几日他们“虎头帮”跟着漂亮姐姐在粮棚忙前忙后,漂亮姐姐付了束脩,奖励他们来学堂读书。
今日虎子起晚了,连带着丫丫他们几个也迟到了。
破学堂规矩真多啊,要不是为了监督丫丫她们好好念书,加之不想拂了漂亮姐姐的面子,他才不来。虎子嘟囔着如是想。
刚背着夫子做了个鬼脸,就听见噗嗤一声甜梨般的笑。
虎子的鬼脸被钉住了一样僵在那里,目光却被笑声来源吸引。
那小姑娘面若新剥莲实,嫩白里晕着层粉霞,眼瞳亮似山涧融雪。
笑起来时左边嘴角陷出个小梨涡,露出半颗小虎牙,软乎乎的。
天娘诶,这小妹妹一身素白,比刚出炉的肉包还要乖。
他感觉自己涎水都要淌出来了。
夫子皱眉方想训斥,却见笑声是邵念念发出来的,便把信口拈来的凶话咽成闷咳。
唉,邵知府为民取义,留幼女独存于世也是可怜。这孩子苦闷低落了两日,难得今日见了笑靥。
——
黑云翻墨,沉甸甸压在苏州城郊的田垄。田埂被泡的酥软,一脚踩下去就能陷到脚踝。
苏意晚和白若蘅披着蓑衣查看沟情,裤脚早已泡得湿透。
秦冉不擅农事,却也来帮忙。
起初还因为身份之别和白苏有芥蒂,但因绣坊的事宜和她们二人相处下来,便知道他们不是权势欺人之流,得她们真心想到,自己也早把她们当成了亲姐妹。
不过她能做的有限,仅仅是帮忙提提农具篮子什么的打打下手。
苏意晚刚弯腰疏通完一处浅沟,就听见破锣声的斥责从雨里钻出来。
“公主殿下,你这法子断不可行!土埂高尺五,水来不侵根,历来如此。殿下倒好,要挖沟毁田,这桑苗不全烂在泥里?”
是周庄王秀才。
他穿件半旧青布儒衫,领口别着枚铜书签。
苏意晚:“‘水势大则疏,小则堵’,您只守着‘堵’字,忘了‘疏’字,岂不是胶柱鼓瑟?”
王秀才:“公主殿下是我们周庄的大恩人,我们自然敬重您。可种桑不是过家家,我们不能拿活路来供您玩乐啊!”
听见王秀才的声音,农户们炸了锅地围上来。
李婶:“对啊公主殿下,王秀才可是桑门正宗,他祖父曾是宫里请过的农师,他说的还能有错?”
张叔欲言又止还是言了:“公主殿下年纪尚轻,就算偶然习得本农书,也比不上‘桑秀才’十几年的积累啊……”
“金枝玉叶哪里懂庄稼人的活计啊……怕是连桑叶和野草都分不清呐……”这嗤声如蚊子般,不知道是谁说的,可在场所有人都能听见。
秦冉不懂农事,但她却信白若蘅和苏意晚,听大家纷纷指责苏意晚,不忍为她辩驳了几句。
王秀才转头瞪她:“你一个绣娘懂什么!绣品绣错了能拆,桑苗死了回得来?我看过的农书能绕苏州城三圈,一个女流之辈怎么也同我置喙?”
白若蘅一听这话气得柳眉倒竖,她最讨厌看轻女子的腐儒朽木,抡着袖子就要和王秀才舌战对峙一番。
苏意晚知道她的脾气,赶忙拉住了她:“王秀才,《礼记》云‘苟日新,日日新’。我知道您不相信我,不如西头按您的法子堆土埂,东头按我的法子挖沟,雨歇后见分晓,如何?”
王秀才山羊胡翘得老高:“试什么试?我祖父的法子用了三代,还需试?”
他又环视乡亲:“我丑话说在前头,你们要是不听我的,将来桑苗死了,哭着求我救桑苗,我可不管!”
一旦试了,不就等于变相承认祖父的法子有缺漏,不如女流的新法吗?
他十六岁科举落榜,二十岁再落第,这辈子的体面全拴在这“桑秀才”的名头里,断不能丢。
且祖父怎会有误?
他更绝无可能被一个小丫头比下去!
“这样吧,全凭百姓们心意。我不逼您承认我的法子,也请您别拦着愿意试新法儿的农户。”
她人微言轻,况且王秀才的堆土之法确实防涝,不是没有实效,可这种土法子在大涝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是老一辈人的观念,不撞南墙不回头。非得让他们自己破了才能立。
也不知道这场雨要下几日。
得提前做两手准备。
王秀才哼了声,转身招呼农户:“论抓贪官我不如殿下,可论种桑苗,苏州城谁也没有我经验丰富。乡亲们,信我的,来西头。”
大半农户跟着他走了。
毕竟种桑世家“桑秀才”的名头摆在那呢。
感激苏意晚,认可她提出的桑豆混种成效是一回事,可防涝却是另一回事啊。
阡陌全淹了也淹不到宫里,百姓都饿死了也饿不死公主殿下啊。
谁知道公主殿下是不是异想天开,信口开河。
路过苏意晚身边时,还有人劝:“公主殿下,听王秀才的吧,别瞎折腾。”
只有几个启智堂的妇孺犹豫着站在了苏意晚这边。
苏意晚拍了拍手:“谢谢大家信任。白姐姐,你带姐妹备草绳、草木灰,我组织人挖沟,大家分工合作。”
众人立刻点头应是。
苏意晚蹲下身,教大家按“行距一尺五、株距八寸”挖穴。
“大家把草绳留长点,绕在桑苗根部”
“这是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