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汴京算学娘子 岐风习习

3. 试探古人的接受程度

小说:

汴京算学娘子

作者:

岐风习习

分类:

古典言情

鸡叫头遍时,西市的石板路已泛着潮气。王珩裹着灰鼠皮披风坐在马车里,听见车外传来木板落地的闷响。

云英和翠儿正将那块丈余宽的桐木板往地上竖,板子背面还沾着昨夜没擦净的白灰,是她们练习画T型账户时蹭上的。

“三娘,都妥当了。”云英撩开车帘,鼻尖冻得通红,“就按您说的,摆在张记粮行对面的老槐树下。那姓张的刚开门瞧见,脸都绿了。”

王珩掀起车帘一角。

晨曦里,张记粮行的黑漆门板敞着条缝,老板张万正背着手站在门内,棉袍下摆扫过门槛的积雪,眼神像淬了冰似的剜过来。

这人是旧党御史刘挚的表亲,前几日在酒肆里听闻王珩要开算学班,拍着桌子骂:“女子抛头露面教算账?怕是连‘算盘’二字都认不全!”

“让他看。”王珩咳了两声,接过云英递来的姜茶,“越看,才越明白什么叫‘人不可貌相’。”

辰时刚过,西市渐渐热闹起来。

挑着菜担的农户踩着薄冰过来,货郎摇着拨浪鼓穿街而过,连挎着篮子买花的大家闺秀,都被槐树下那新奇的摊子吸引,远远地驻足观望。

木板上用朱砂画的T型账户非常醒目,左边“借”字下面画着个小小的银元宝,右边“贷”字下面画着串铜钱,是王珩特意让画匠添的,好让不认字的百姓也能看懂。

“这是做什么的?画个十字就敢教人算账?”

“听说就是王相家的小娘子,用这法子理清了府里的乱账呢!”

“瞧着病恹恹的,能行吗?”

议论声里,云英敲响了铜锣:“各位乡亲!我家小娘子今日开算学班,教大家分‘借’‘贷’记账,不管是开店的、做买卖的,有算不清的账尽管拿来,分文不取!”

话音未落,一个汉子挤进来,手里攥着本磨破了角的账册,封面写着“李记布庄”。他脸膛黝黑,指节粗大,像是常年扛布的伙计,此刻却急得额头冒汗:“小娘子,俺是布庄的掌柜,这三年的账总对不上,账房换了三个,银子白花了不说,连亏在哪都不知道,您……您能帮俺看看不?”

王珩接过账册,指尖划过粗糙的纸页。里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收入支出混在一处,有的月份只写着“卖布五匹”“买棉十斤”,连银钱数目都没记。最离谱的是去年三月,只画了个歪歪扭扭的“亏”字,旁边打了个叉。

“云英,按咱们教的法子来。”她将账册递过去,又对那掌柜说,“您放心,今日定让您看明白。”

云英在小桌前坐定,算盘打得噼啪响。翠儿帮着整理散落的单据,前几日被她们说动来帮忙的丫鬟春桃,则在大木板上用白灰记录。

三人配合默契,云英报一笔,翠儿核一笔,春桃记一笔。不过半个时辰,木板上就列满了整整齐齐的账目。

“借方合计三千七百四十五贯二百文,贷方合计三千七百四十五贯二百文,平了!”云英清亮的声音在人群里炸开。

李掌柜凑过去,手指点着木板上的数字,嘴唇哆嗦着:“这……这是俺去年冬天收的那批松江棉?俺自己都忘了数,您这儿记得清清楚楚!还有这笔,是赵大户欠的账,账房说他早还了,原来……原来压根没还!”

他猛地一拍大腿,“小娘子!您这法子太神了!俺这三年白给账房先生送了多少银子!”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卖酒的王掌柜挤进来,手里举着本浸过酒的账册;开杂货铺的陈老板娘抱着个装单据的瓦罐,罐口还用布塞着;连西市收税的小吏都红着脸挤过来,说自己管的那片税银总对不上,想请小娘子帮忙看看。

王珩让云英她们轮流接手,自己则坐在一旁指点。阳光透过槐树的枝桠落在她苍白的脸上,咳嗽声时不时响起,帕子捂在嘴边,总能沾上新的暗红。可每当有人拿着账册来问,她总能一眼看出症结。

“张屠户,您这账错在‘同一笔肉钱记了两次贷方’,难怪总少银子。”

“陈老板娘,您进货的脚力钱该记在贷方,不能算收入。”

“李税吏,您这‘预收’和‘实收’没分开,自然对不上。”

有次张万的伙计混在人群里,递来一本故意打乱的粮行账册,想让她出丑。

王珩翻了两页,指着其中一笔说:“这笔‘给漕运的押运费’,既记了贷方,又在借方画了圈,是想浑水摸鱼吗?”那伙计脸涨得通红,低着头就往人群外钻。

张万在对面粮行里看得脸色铁青,手里的茶碗被捏得咯咯响。

日头升到头顶时,已有三十多家商户的账被理清。

卖肉的张屠户算完账,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王珩连连磕头:“小娘子,您真是救了俺全家!这账上多出的十五贯,原是被俺那伙计偷偷昧了去,若不是您,俺还当是自己老糊涂了!”

周围的商户也跟着附和,说这法子不仅能理清账目,还能防着伙计贪墨,一天下来至少能省出三五贯。不知是谁家的孩童先唱起来,很快,一群孩子围着木板拍手唱道:

“汴京有个算学娘,铁算盘,噼啪响,账册清,心不慌,商户笑,贪官慌……”

歌声传到街对面,张万猛地将茶碗掼在桌上,茶汁溅了满桌。他狠狠瞪了眼槐树下的热闹,终于带着伙计“砰”地关上了粮行门。

就在这时,一辆乌木马车在街角停下。车帘被轻轻掀开一角,露出张清秀的少女脸庞。她梳着双环髻,簪着支素雅的玉簪,眼睛亮得像浸了水的墨石,正一眨不眨地盯着木板上的账目,手指在袖摆下悄悄打着算盘的手势。

“小娘子,该回府了,再晚先生要怪罪了。”车夫低声提醒。

少女却没动,目光落在那个不时咳嗽、却总能一眼看穿账错漏的身影上,轻声问:“她就是王介甫的女儿?”

“是呢,听说叫王珩,前几日用新法理清了王府的账。”

少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放下车帘:“走吧。”

马车缓缓驶离,却在街角停了片刻,车帘又被掀开条缝,这次,她的目光落在了那块写着“借贷必相等”的木板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