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方案中提到的非遗相关设计,在实际施工中是否完整落实?是否存在任何删减或简化?”
“没有。”他答得干脆,桌角是动工前交上去的装修档案。
“施工对接人是否全程参与了装修过程?对关键工艺环节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
“全程参与,所有环节都有拍照记录。”
陆砚又一次和文保局的人打上了交道。
来的三位工作人员统一穿着深灰色制服,脸上没什么表情,严谨得让他想起第一次见到杨小姐的场景。
流程和预想的差不多:
先对照申报方案逐一问话,确保装修没有偏离原计划;再坐下来仔细查验工匠资质证明、材料采购单等各类凭证。
只是对方问得比项目本身还要细致,陆砚的每一句回答,也都不自觉地往‘合规’的方向多绕半分。
譬如所谓‘非遗相关设计’,简单理解成‘王师傅专门为此定做的工艺品’,倒也说得通。
还有申报时承诺不使用‘化学漆和人造板材’,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压根没上漆,自制家具全是原木拼接的,怎么不算是‘依照方案完整落地’呢?
先前有别家民宿走过这流程,就像照着抄作业,同一份‘考卷’,总不能答出两个结果。
当然,最后认不认可,还得看人家怎么评定。
大厅里,两位工作人员正一页一页核对着档案内容;张野则领着随行专家上二楼,实地查验木料和细节。
沈秀娥站在一旁,本以为是走流程不想场面竟然如此严肃。
还想按待客的规矩请人坐下喝茶,可……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若是招待多年未见的亲戚,她倒敢拿‘俗话’说事。
幸好有陆砚在前应对,没半句寒暄、没一点绕弯,几人一进门就直奔主题。
明明是自家的民宿,在审核时,她却连句话都插不上,只能偶尔递个剪刀、翻个档案页。
还是有个能扛事的男人好......
......
小黑:老板,我今天从早跑到晚,九九六的福利这周我吃了将近一半(苦笑.jpg)。
小黑:现在基本上所有证件我都申请了,不算过年放假,最迟两个月左右就能下来。
问,一个雇佣关系为什会往甲方倒苦水?
核心指向是得加点钱。
第一天验收完毕,三位同志坚持不用老百姓破费、连午饭都没吃就匆匆离去了。
陆砚心情还不错,科学表明,心情好的时候废话多,于是墨斗先生回道:
那为什么不在群里说,而是要私下问我要呢?
顾南乔......她肯定不是不讲理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把自己放出黑名单。
对面似乎耗子碰见了猫,立马绕道,走了博同情的路线。
小黑:我哪知道您年纪轻轻的就要弄般这么复杂的公司,当时你不是赶火车吗,我就想着快点签合同......
墨斗先生:快点签合同真不是怕鸭子飞了?
这一逗,对方打字速度都快了些:
小黑:真不是啊。这不俗话说的好吗,出来混,总要讲点义气,那史书也讲了,讲义气总归是有善缘的,所以我觉得我还能挽救一下。
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是把业务开展起来,而开展古建工程这种级别的业务,拿到资质是最难的。
也就是杨老头能一次性请到那么多业内人士——
有同济、复旦的教授,上海市文物建筑研究设计院的,还有博物馆建部工程师,这些人若要细数职称、称号,还得单独列个表。
记得信息发过来的时候,陆砚是那般心潮澎湃,更别提汇聚了这么大佬的公司、要由小黑一个人亲自跑通的难度是有多大了。
墨斗先生:这次不是野史了?
正好小黑跟自己汇报,自己有空跟杨老头汇报一下,这个习惯很重要——
大佬都不知道你的情况,叫人怎么帮你?
额,自己不是大佬,所以对方想要拿到大笔资金是很难的。
小黑:别调侃了,这样,我不多收,加一千就行,以后我们长期合作(拱手.jpg)。
陆砚想了想,痛快答应。
......
张野也是有够无聊的,居然跟沈秀娥混一块去了,说是报喜,两人往南浦浜村串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