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朕不要一朵菟丝花 长衿酹江月

16. 凛风鸣竹(六)

小说:

朕不要一朵菟丝花

作者:

长衿酹江月

分类:

古典言情

废后病逝宫中,虽然移居鸣鸾宫,陛下并未恢复她的皇后之位,这层身份尴尬,她的身后事却让众人都犯了难。

彼时,大臣们在争议该以何礼制下葬,是否要葬入皇陵,附祀宗庙。

“她当初正是因不敬宗庙被废的啊,这样的人岂能容她再入宗庙?”

“可陆皇后毕竟是三皇子生母,与陛下是少年夫妻。她生平只做错过那一件事,便是在父兄死后发了疯,失了智。”

如若有人站出来替她陈情,认为应当让废后葬入皇陵,附祀宗庙。

其他臣子便会争论,想当初陆尚书涉嫌与前朝余党勾结,被革职下狱。

当时还是中宫的陆皇后跪在殿外为父兄陈情,没等来皇帝收回成命,只等来家人被问斩的消息。

后来在一次宗庙祭祀中,帝后起了争执。皇后拔了金钗,凤冠委地,当着众臣的面披发赤足走出宗庙。

史官载,“皇后干纪犯顺,违背道德,逆莫大焉!”众臣以“谋大逆”为名,纷纷上书逼迫皇帝处死皇后。

不敬天地神明、列祖列宗,多大的罪名。陛下还是留了她性命,仅是褫夺皇后印绶,让她移居西苑,已经是网开一面了。

这些罪名记录在册,哪怕是阖棺也不能洗脱。

他们吵得起劲,仿佛忘了三皇子在场,全然不顾及他的感受。

一字一句,像锈蚀的刀,一下下剌在豁开的伤口上,鲜血淋漓不足惜。

可龙椅上的皇帝呢?他偏偏不发话,任那些大臣吵得不可开交。

没人敢猜他此时在想些什么。

朝毕。

三皇子又来到鸿嘉殿前。

皇帝下朝归来心情不佳,本不愿见他,拗不过他固执。

他同他母亲一样固执。

眼看天边要飞雪,尚常侍劝了好几回,他就是不肯走,非要见到陛下不可。

殿中有人,稍年长者年逾不惑,紫袍玉带,手绕一串佛珠,乃是尚书左仆射王若。另一人未至而立,今日着鸦青氅衣,额系一条绀色絮巾,乃是秘书令祝从嘉。

陛下与两位大臣在殿中,还有正事要商议,尚泓没辙,只得去请示:“三皇子还在殿外,陛下是否要召他进来?”

孟雍道:“不必。”

王若捻了捻佛珠,偷偷觑了一眼。

陛下已然起身,着侍者为他披衣,亲自走出鸿嘉殿去见三皇子。

寝殿的正门缓缓打开,玄色的身影从屋中走来,孟闻抬眼看过去。

皇帝站在台基上,遥望鸣鸾宫的方向,叹息良久:“你此番过来,又是为的什么?为你的生母陈情吗?”

隔着很远,是在和孟闻说话。

皇帝语气淡漠,是君王之于臣下,仿佛孟闻并非他的孩子,仿佛死去的不是他的结发妻子。

孟闻却道:“没有。”

孟雍颇有些意外,看着他。

孟闻依旧道:“的确没有。”

母亲临终遗恨,孟闻再清楚不过。

他守在榻前亲眼看着她怀着无数遗憾闭上眼,再也没有醒来。

龙椅上的寡恩之人,母亲再不愿提起他。

孟闻顿首拜道:“母亲临终有遗言,不愿入宗庙,儿臣恳请陛下恩准,准儿臣尽孝道,为亡母扶灵,葬于南面。”

本不是什么不情之请,陛下若应允,便也不必为此事犯难了。

可孟闻得到的答复却是:“你已经求过我一次了。”

一如他的请求一样,出人意料。

皇帝走下阶来,从俯视到平视,他已两鬓染霜,竭力挺直躯干才能不佝偻。长大成人的第三子,个头已经高过了他。

孟雍道:“从前也是你跪在这里求我。”

“你说愿意替朕前往北地,愿悉数揽下并州差事,是为了你的母亲罢,一如当年你甘愿离宫,同她移居西苑。”

“可世间鲜有人能求仁得仁,你到底没能得偿所愿,朕亦如此。朕同样不愿看到今日之果。”

“人死如灯灭呐……三郎。”

他抬手,却再不能像从前那样抚稚子的头,临了只能拍拍他的肩,道一声:“回去吧。”

孟闻不解。

回去,回哪里去?

他少时居住的宫殿吗?他的生母已不在那里,就连灵体也被移到了延鹤宫。

至于眼前的父亲,也不似记忆中的模样。

皇帝的手从他肩头滑落,孟闻拢袖一揖,拜别君王。

眼前似有飘絮,一场雪又降下。

仰头时,望不见西边那座摇摇欲坠的宫殿。

只见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试图在满是脏污的土地上写满清白。

孟闻独自行过这一段路,归去时,宫城里已无人再等候他。

待皇帝坐回筵上,尚书左仆射与秘书令才再度入席。

孟雍倚着凭几垂头叹气,蹙起的眉端又多几分愁。

王若斗胆劝道:“陛下何不让三皇子进偏殿,一同商议后事?那毕竟是他的生母。”

孟雍道:“不必了。他不求入葬皇陵,也不求附祀宗庙,不妨遂了亡者遗愿,也省却麻烦,不必去与那些旧臣掰扯。”

王若遂不发话了。

孟雍道:“尚泓,去传朕令。”

尚常侍赶来,垂首恭听。

皇帝说道:“告知鸣鸾宫人,废后陆氏失序,有悖道德,不宜奉宗庙衣服,斯人已逝,不必发丧,后事从简,葬于京畿之南,绮亭之东,不入宗庙。”

祝从嘉不是今日才看清他的刻薄寡恩。

可当那冰冷的口谕掷地时,他还是忍不住相劝一句:“惟望陛下三思,陛下与废后到底是少年夫妻,如此安排,只恐后人毁谤陛下不念旧情。”

孟雍道:“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

尚常侍领了命,便着人前往鸣鸾宫传口谕了。

祝从嘉道:“臣未尝料到,三皇子会作此选。”

孟雍无可奈何,又同王若说道:“你看朕的儿子,果真同他母亲、同他外祖父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好像他们才是一家人。”

他如是评价三郎。

不像他的儿子入不了他眼,可最像他的那个儿子,也未必受他待见。

王若低头捻着佛珠,发出一声叹息,目中难掩悲戚之意。

他说:“三郎仁德,未必是件坏事。”

孟雍又问祝从嘉道:“祝卿如今看他如何?”

祝从嘉道:“对上并州之事,襄王避之不及,齐王难做决断,三皇子既敢应承,虽有鲁莽之嫌,论其孤勇已胜过前二者。陛下不妨放心将灾后重建、考察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