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蒋氏的眼里,就成了福兮祸之所伏。
分明就是个一无是处的糟糠朽木,怎么忽然还得了阿郎的青眼,退学还退出一条了不得的人脉来,真个是匪夷所思。
蒋氏心有不忿,越是思量越有危机感,便找机会与小儿子说道。
王蔺书比王蔺辰小一岁,如今在青禾书院读书,他生得圆头圆脑,是王员外三个儿子里最得他容貌真传的一个,故而也颇受父亲宠爱。
王蔺书有一间专门的书房以及一个书童,比起经常独自行动的王蔺辰,这位郎君反而更有嫡子派头。
他在家时总把自己闷在书房苦读,时而高声朗诵,时而奋笔疾书……总之,每回都能让他爹看见一个勤奋刻苦的读书郎,而这般读书的成果,去岁解试那排名竟没能超过王蔺辰。
虽说两人都未中举,但五十步与一百步好歹也差了一段。
只不过这事儿到了蒋氏嘴里,王蔺书比王蔺辰少吃的那一年饭就成了关键,做弟弟的又比哥哥晚开蒙一年,名次上矮一截,再正常不过了。
更何况,王蔺辰都从书院退学了,蔺书却铆着劲儿光耀祖宗门楣呢。
说得多了,王员外那副算盘珠子摞起来的耳朵自是逃不开蒋氏嘴里的伟大宏愿,久而久之,王蔺书就成了王家的‘未来进士’。
早些年,蒋氏尚没有如今这般的锋芒,生下庶长子也依然谨守本分,对主母恭恭敬敬,不敢逾矩半分。
李娘子怜她太过谨小慎微,又是陪伴自己多年的贴身侍女,便抬了妾室,而后也不甚计较石哥儿对蒋氏称娘亲。王蔺辰出生后,蒋氏也一度掏心掏肺地对他好,李娘子看在眼里,亦觉家和人和便无所求。
一切转变都发生在王蔺辰七岁以后。
这倒霉孩子几次三番的‘寻死觅活’终于勾起蒋氏的野心,眼见李娘子体弱势微,自己又给王员外生下二子一女,即便李娘子早逝,王员外娶了填房,她在王家的地位亦是不可撼动的‘一人之下’。
而这野心又勾起新的怨恨。
按宋律,不得以妾为妻,她这辈子只能做王家的妾,都是托了李娘子的‘福’,故而这怨恨日日酿造,就生出一碗又一碗的鸩酒。
蒋氏以显摆自己儿女的‘功用’为乐,时常同李娘子夹枪带棒地捧一贬一,李娘子起初是不愿与她争,后来日渐体弱,就成了无力争抢。
蒋氏引以为荣胜,却又觉对着个病秧子耀武扬威着实无趣,就转头端着她心里那一碗碗的鸩酒喂给自己的孩子。
王蔺辰在书院‘声名远扬’,一多半功劳要落在王蔺书头上。
此时,蒋氏又来同他支招,“你在书院读书,怎么不交几个衙内朋友?你看看你二哥,还有司理参军家的路子,这官可不小呢吧?你也寻摸寻摸,交点像样的朋友,回头娘同你爹好好说去。”
王蔺书圆脸一皱,眉心拧出不悦的波褶,“庶母,您能不能不要听风就是雨的。周司理虽为天子门生不假,可他熬到四十余岁才进殿试,余岂可奉其为楷模?更何况,整个书院谁人不知周家儿郎比我那废物二哥好不到哪去,一丘之貉罢了。”
蒋氏长居后宅,就没见过比王员外更厉害的男人。
如今听得最有出息的儿子说得这般文绉绉气昂昂,连州府的大官都不放在眼里,她只觉得自己脚下站的都不是坚实的土地,而是一片能载她直上九重天的云,飘飘然不辨今夕何夕了。
连同她一直隐隐听不顺耳的“庶母”都变得异常悦耳。
书哥说过,这是自古以来的礼法,礼法不可废,国之本也,故而他不能像大哥那样罔顾礼法来称呼她“娘亲”,有头有脸的士大夫没有哪个会这般野调无腔。
夜里,蒋氏就以儿子的宏大志向同王员外邀功,王员外听得眉头一皱,经过生活毒打的一双大脚差点没直接踹向蒋氏,但居高临下看着她伏在地上为他洗脚的模样,又生出些怜悯——
无知妇人罢了,何必同她较真。
王员外暗暗在心里计较:到了汴京,得想办法把李氏接过去,要不就干脆在汴京寻个体面些、身体好些的美娘子,总得有个撑场面的妇人在家才得宜。
他低眉扫了眼蒋氏:这种嘴碎短视又不知天高地厚的婢子,到了生不出孩子的年岁,不如扔到庄子上去,省得碍眼。
蒋氏不知她以之为天的主君心里打的是这么一副算盘,王蔺辰则早看清身边这群人自以为是的精刮上算。
比方说,今天特意带他到花楼‘闲逛’的王蔺石。
这种暗戳戳把你养废的戏码对付正经的少年郎倒是有几分用处,对付他这种壳子里装了个成年人芯子的,就有点儿不够看。
开玩笑,五大车的圣贤书他读不了,可现代男德班他可以反复毕业。
王蔺石眼见自己这个没出息的弟弟盯着花楼里一众女子傻乐,心里一阵鄙夷,留下足够的银钱后便兀自离开。
他不知道自己前脚刚走,王蔺辰后脚就对那些女子说道:“对不住几位小娘子,鄙人有疾,看过好多郎中,还是不举,我哥实在没办法才带我到这,死马当活马医了。几位小娘子不必服侍我,咱们不若坐下聊会天,你们给我讲点新鲜事,这钱你们照拿不误,如何?”
几位女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没料到能有这份被天上馅饼砸中的运气。
眼前这郎君似乎真是头回进花楼,把她们称作“小娘子”,要知道她们做的可是最低等的皮肉生意,比那些卖歌嗓卖舞姿的要下贱得多。
眼下,不必伺候这些男人要举不举的烂玩意儿,唠唠闲就可拿钱,何乐而不为?
于是,几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那些闲事来。
王蔺辰一边喝茶一边听,暗暗感叹花楼真是个绝佳的信息窗口。
两盏茶的功夫,他就知道定州府衙里至少有三五个好色之徒乃此处常客,私侍枕席,这可违反大宋官员纪律,要是被御史监察揪住,闹大了是会被罢官的。
相比之下,隔壁那座欢宴楼就显得高级一点。
里面的歌舞伎各个色艺双全,不仅能唱会跳,厉害的还善文词,能同客人应和诗词。近阵就有个瘦得见骨的落魄诗人天天往那楼里钻,据说他写一首诗抵一顿饭,每日就吃这一顿。
他写的诗也说不上来好赖,最叫人哭笑不得是他吃完饭就去找酒楼掌柜要回他写的诗,须得“阅后即焚”,理由是他吃下去的那顿饭已作了骨血精气,那这诗也应成为飞灰黄土……
欢宴楼里好几个歌舞伎都自掏腰包给这穷诗人买饭,听得王蔺辰啧啧称奇。
时代真是不同,我们现代管这样的,叫“流氓”。
之后,一连好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