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默不作声。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王维赶紧找一句普适的话,夸赞牛仙客。
张九龄顺水推舟:“陛下,牛仙客为百姓做事,做得好了,赏赐金帛绸绫即可。封爵一事,还请慎重。”
“张相公书生一个,不识大体,”李林甫开始人身攻击,“牛仙客这般功绩,乃是宰相之才。”
哪般功绩?书生有何不好?
李林甫这是当他自己是江湖中人。
王维身边的人纷纷看向李林甫,眼里透着鄙夷。
张九龄之前就嫌李林甫不学无术,现在倒还有理了。
李林甫感觉到大殿内的墙头草倒向另一边,说:“臣乐意下去历练,看人识人在此中练就出来。牛仙客出身寒微,书读得不多,那是受环境所限。”
“家世寒微,唯有读书作书生才是出路。若是还按之前的生活经验行事,怎能登朝堂之上。”张九龄反驳道。
墙头草摇摆,拂面花乱晃。
李隆基心意已决。
但他舍不得让张九龄难堪。于是问道:“你说牛仙客家世差,难道你出身名门吗?”
“臣出自岭南寒门,比不过牛仙客中原人士。”张九龄转移矛盾,“牛仙客边疆胥吏,引入中书,执掌文诰,岂能服众?”
李隆基朝中书省的谏官看去:“你们来说说看。”
别人推脱称自己就任已久,对新人调职是否胜任一事,已经不再敏感。
他们指望着新来的王维。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王维认为张九龄的人才选拔标准很是公允。
他这个态度,是处在中立呢?还是暗示别人偏袒自己人呢?
李林甫记住了王维这个人。
“牛仙客的才识,有目共睹。为何拿学子的标准要求他?他不需要乡贡应举,何必满腹经纶?”李林甫叹了口气,“你们看不出来牛仙客的才干,但是天子擅于用人啊。”
李隆基欣慰一笑。
定了!给牛仙客加官进爵。
随后,李隆基命下一个人上奏。
上朝,犹如闺阁女儿化妆。奏文陈词如画眉,写不透彻就会遭辩驳。朝堂议事若插钗,没说到心坎上,怎么看都是歪理。
不过一来一回,妆面总能像点样子。
身边的同僚,为何不帮张相公说句话呢。
王维很是失落,他只想退朝后回家画画。
【唐高祖武德年间,李渊遵循隋朝旧制,制宫廷燕乐,作为宫廷饮宴的娱乐演出。隋朝有《九部曲》,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将其发展为《十部伎》,《扶南曲》便是其中之一。】
【扶南乐舞来自天竺,以羯鼓、箫、笛等乐器演奏,并有两人舞蹈,穿朝霞衣,着赤皮靴。王维的《扶南曲歌词》便是依据旋律填词而成。】
【……天竺,就是印度。所以唐朝曲江宴的盛况,就是宝莱坞那样,是不是?
好啦,好啦,我专心一点。】
【《扶南曲歌词》以春日清晨为开始,讲述了唐朝宫廷中宫女的日常生活。她们早起去后宫宠妃居住的昭阳殿表演歌舞,歌声传到外朝的仪仗,皇帝召她们在御楼起舞。】
【忙碌一天的宫女,入睡时天已经快天亮了。她们半夜起来换装,再次开始新一天的繁忙,正逢早朝,前殿的台阶上传来环佩相击的清脆响声。】
【天光大亮,宫女们各自补妆,佩戴发钗,在美好的春天,奔赴下一场昭阳殿的表演。这首诗反应了唐朝盛世之时的歌舞盛况,并且通过对宫女化妆的细腻描述,表达了宫女们渴望恩宠,但又有所畏惧的焦灼不安的心理。】
【……你这么盯着我,我有点害怕。
我不就是夹子音念稿吗?一讲到宫女和乐舞,我就喜欢切换成这个语调,你又不是没听过。】
【……你觉得分析不对。哪里不对?
主语不对?主谓宾、定状补的那个主语?】
【……让我看看,《扶南曲歌词》第一首提到的人物是“君王中使”,第四首开头写了“宫女”。所以说,这首诗就是从宫女的视角来写的呀。】
【……第四首是关键。那我好好看一看。这三十个字都是宫女的视角。
“拂曙朝前殿,玉墀多佩声”这句有点奇怪啊。宫女,会去前殿吗?唐朝文武百官上朝,如果需要有人去伺候的话,也是宦官来做吧?你帮忙去网上查一查,好不好?】
【……网上说,宫女不会去上早朝。而且宴乐表演,通常都在晚上。很有道理啊,谁家皇后大早上听人唱曲儿啊,人形闹钟吗?
那我的诗词分析白写了。还是问问队长吧,毕竟是她选的这首诗。】
【……你有想法?王维的《扶南曲歌词》是自嬷文学?
你的绩点多少我能先问一下吗?】
【……我以前听说过,科举是小隔间里自备蜡烛通宵答题。于是有一首诗便将科举比作洞房花烛夜。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是作者参加进士科考试之后,在通榜之前向朝中熟人提前打听自己成绩时所作。】
【……那个作者提到了画眉,那么王维的那句“散黛恨犹轻,插钗嫌未正”可能也和考试有关,啊不,和文书有关,比如说是奏章。
等你把“自嬷文学”写出来,我来替换进去。】
【王维在《扶南曲歌词》中,自喻为宫女,运用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唐朝官员参加早朝的情景。】
【《扶南曲歌词》第一首当中,王维用“羞”、“娇”等字眼来自我贬低,将自己矮化成一个脆弱又委屈的形象。“君王中使催”更是将其塑造成一个被凝视的客体化角色。】
【《扶南曲歌词》第二首以“堂前绮席”将场景转换为大殿之内,借用《卢女曲》来表示文武百官向皇帝汇报好消息的情形。】
【第三首讲述盛世之下,文臣武将退朝之后游宴寻乐的气氛。第四首开头“宫女”二字,强化君臣关系之中,文官的脆弱与不安。】
【《扶南曲歌词》最后再次记叙新一日早朝,但同前半歌舞升平的喜气洋洋氛围不同,通过宫女对妆容的不自信,来暗示盛世之下蕴藏重重危机。】
【末句“同心勿遽游,幸待春妆竟”,更是表现出王维面对强臣时的忧愁和无力之感。当时,李林甫和牛仙客把持朝政,蔽塞言路,终致大患。】
【……等一等,你这段分析,倒是能和队长的词串在一起。】
【正如《扶南曲歌词》所述,从山间重返朝堂的王维,仕途并不如愿。】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很不安。怕不是王维转世会成上海人。
听了你的分析,他的评论就是一个字:对。】
【……谁绩点高谁有理。下次上课让队长来定夺。】
元稹学到了。
听过天声的诗词分析,他颇有收获。
闷在家里苦读不是长久之计,他决定出门看看。
曲江池畔,元稹遇见一位老人,名唤张万福。
他是左金吾卫将军,看见元稹正在寻找作诗的素材,便讲起平生经历。
张万福生于开元年间,他父亲是明经及第,从曾祖父世代读书,但他没有冲一下进士科的打算,反而转业学起了骑射。
开元年间……元稹算了一下,眼前的老人,岂不是得有八十岁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