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第一书商》

1. 第 1 章

“一个,两个,三个……”

数了半天,姚晏宜总算数清了她睡着的这张拔步床上头镶嵌了多少个螺钿。

没想到从前只能在书里看到的漆金螺钿拔步床比她想象的还要气派,床门围子放下来简直就跟一间小房子似的。

晏宜忍不住把被子拉得高高的,盖过了自己的头——不然让别人发现她笑得这么开心就不好了。

晏宜,现在是“姚晏宜”了,很快就从进进出出的丫鬟们口中得知自己穿越到了大明永光二十七年,成了小时雍坊姚家的三姑娘。

这位姚三姑娘名不见经传,本不是什么人尽皆知的人物,但托她前世那大缺大德的工作的福,她对这位姚三姑娘还真就有那么一点儿印象。

晏宜上辈子是做出版的。在她那个时代,互联网媒体飞速发展,短视频横行霸道,别说书了,电视剧、电影都没几个人看,出版公司的业绩可想而知。晏宜一年到头绞尽脑汁地选题,最后只能苦哈哈地拿着基本工资。

而她之所以对这位姚三姑娘有印象,还是因为她手头正在排版的一本《明代文人笔记选编》。

明代是一个出版业非常发达的朝代,各种私刻、坊刻[注1]书籍多如牛毛,有人打趣说:“明代是个认识字的人就能出书。”

也因此,有明一代留下的文人笔记数不胜数,选编这本书费了晏宜整整一年的功夫,终于选中了几本符合现代读者口味的明代八卦大全和段子合集。

其中一本《才媛集》[注2]收录了一批明代才女名媛的轶事。

这位姚三姑娘祖籍苏州,祖父是弘化、永光二朝的内阁大学士姚燮,父亲姚守存科试之路止于举人,后来弃官归家打理家业,靠着经营丝绸生意家财盈门,母亲则是明代小有名气的女画家谢夫人。

据说这位姚三姑娘生得国色天香,而且幼有才名,很得父亲宠爱,被允许自由进出家中的藏书楼,即明代赫赫有名的“万卷楼”,她因此得以博览群书。

《才媛集》中就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的是刚考中探花被授翰林院修撰的苏显之到姚家求借典籍,但家中仆役上楼翻遍书柜却找不到这本书,就在苏显之失望地告别之际,姚三姑娘却隔着屏风指点仆役某处某排的书籍正是苏显之要找的。

仆役依言而去,带来一本名字和苏显之所言不尽相同的书,苏显之读罢却道,正是他要找的书——原来前时他读今人笔记提到此书,求知若渴,却不知道那人笔误写错了书名,而姚三姑娘却恰好读过这本今人笔记,知道谬误所在。

《才媛集》里说,苏显之“窃慕之”。

古今中外都喜欢编排名人的绯闻八卦,明代文人也不能免俗。只不过,苏显之这个名人实在是太有名了一些。

苏显之,字履道,永光二十八年进士,列一甲第三名,即俗称的“探花”,时年十六岁。随后授翰林院修撰,成为当时的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孟棻的爱徒,自此步步高升,终成一代柄国权辅。

明代阁臣首次入阁的年龄普遍在四五十岁,而苏显之初次入阁时只有区区二十四岁!从七品翰林院修撰到内阁大学士只用了仅仅八年!

提拔速度之快,不仅整个明代绝无仅有,整个封建时代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不仅如此,苏显之还号称是“明代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权臣”。

永光帝老来得子,天寿帝登基时只有六岁,主少国疑,苏显之于是利用托孤大臣的身份大肆铲除异己,强行推广新政。

朝廷百官但凡对新政有异议的,轻则罢官,重则下狱,一时间诏狱人满为患。

后来苏显之势败下狱的时候,草拟定罪诏书的侍读学士萧凤翥是这么指责他的:“行霍光之废立,含司马氏之祸心,党同伐异,政由己出,遂使天下如鼎,生民如沸。”简直到了天人共怒,万死不足以赎其罪的地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草拟诏书的萧凤翥不是别人,正是姚三姑娘未来的丈夫。

也因着这个缘故,明代的文人更喜欢编排苏显之和姚三姑娘的绯闻八卦了。

《才媛集》里还有一则姚三姑娘的故事。

说的是天寿帝死后,叔父绍庆帝登基,对苏显之恨之入骨,将他下狱治死。临死之前,已经嫁做人妇的姚三姑娘乔装入狱,为苏显之斟酒送行。

分手之际,姚三姑娘问苏显之:“大人平生可有憾事?”

苏显之望着头顶的蛛网喃喃道:“蜘蛛就要死了,蛛网也会被人当做秽污清扫一空吧。”

苏显之死后,姚三姑娘还为他收尸立碑,墓碑上书:“君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命也!”

一字千金,俨然知己。

——不过,这些明人笔记显然是捏造的。且不说姚三姑娘嫁做人妇之后能不能这么光明正大地和别的男人情深义重,真实的姚三姑娘很早就去世了,根本没机会等到苏显之失势后美救英雄啦……

想到这里,晏宜像是想起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儿似的,恶狠狠地锤了一把床褥子,大吼一声:“春和——!翠茵——!银花——!碧芙——!给我请老太太和太太过来!”

******

九月下旬的北京城,渐渐凉快了下来。金秋桂子,十里飘香,金灿灿的桂花一朵朵地堆在地上,把整个鹿鸣堂染得香喷喷的。

老太太就住在正院,离晏宜的小院一步路的脚程,先到了。晏宜的继母张氏住在东院,离得远一些,慢了半柱香。

两人一进晏宜的屋子就把晏宜紧紧地搂在怀里,“心肝儿”“宝贝儿”一阵乱叫,两个女人四只手二十个指头在晏宜脸上不停乱摸,一会儿说“怎的瘦成这样了”,一会儿说“这小脸白的真是可怜”。

晏宜的生母谢夫人早逝,继母张氏是盐商小姐,带着满坑满谷的陪嫁嫁来姚家,但和丈夫姚二老爷不和,至今没有生育。

有一回她和姚二老爷前后脚来探病晏宜,姚二老爷看到她在晏宜屋子里吃早饭吃得正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