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厨娘,但想炖江山》
知微脚步一顿,下意识地想悄悄退回去。
“喂!躲哪去啊,人头都露出来了。”
“还是说害羞了,没见过美人晒太阳啊?”万珍儿声音懒洋洋的,带着点刚睡醒的沙哑鼻音。
她伸出一根白得晃眼的纤细食指,带着点戏谑地戳了戳乌龟光溜溜的背壳:“小阿寿,有呆头鹅闯进咱们的地盘啦。”
知微见行踪暴露,只得缓步上前,躬身行礼。
“见过侧妃娘娘。扰了娘娘清静,实在无意。奴婢是从静芳苑后角门过来,未曾想……”
“知道啦,知道啦。”万珍儿打断知微,转过头,那张明媚娇艳的脸上只有一副吃饱喝足后的慵懒。
她摆摆手,道:“这鬼地方,也就剩‘清净’这点见不得人的好处了。”
万珍儿指了指池塘对岸,有隐约可见的正在修建的高大建筑轮廓。
“喏,那边,是你太子爷的‘新东宫’。”
“前朝太子兵败,退守东宫,见形势难逆,干脆放了把火共沉沦。”
“你不知道,宫宇一个个烧得像块大木炭,现今仍在敲敲打打,修个没完,吵得本妃脑袋疼,我才不要住在那儿。”
万珍儿眼神毫无顾忌,流露出强烈的嫌弃。
知微面露讶异:“不是说,京都里的重建已经全部结束。圣上正是因此才得空,举办了登基大典。”
知微记得祝明煜为此事前后奔波好些月,最终事成,也是长吁一口气。
即便是无意遗漏了地方,也不该遗忘祝隶稷的东宫啊。
更何况,纵然东宫尚未修缮完,也可以先住回祝府,否则修缮时的响动可不小,知微记得,程玊芝同祝晟可是伴着祝隶稷一同入主的。
“这不简单,还不是有人连修缮的时间都等不及了,恨不得早日入主,保一切尘埃落定。”万珍儿看出知微眼中的困惑,“也是可怜太子妃与小太孙,偏要跟着去,生活质量都下降了。”
“好在我聪明,见东宫没有多余别院,自请搬到对岸来,虽说偏远了些,但环境好,也见不着那黑脸怪。”
换了从前,知微定是要猛然点头,大赞万珍儿的用词,然而此刻她却秀眉微蹙,重复道:“尘埃落定?”
祝隶稷的太子身份早早便通过圣旨确立了,哪来的再落定。
万珍儿瞧见知微神色,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外头的人,看他要风得风,可实际上呢,包括圣上,有几个全然偏爱、信任于他。”
“待他犯了大错,说不准有多少人踩,兴许,便轮到你来当这太子妃了。”
知微同祝明煜之事早不是秘密,万珍儿虽是大门不出,倒也长了耳朵,知晓眼前人,大抵便是未来祝明煜的王妃。
可王妃怎又成了太子妃。这般话,可不是现任太子侧妃该讲出的。
知微背冒冷汗,心道万珍儿属实大胆。
万珍儿却似同她心有灵犀般,挑眉:“我可不稀罕这侧妃之位。”
“是他当年攀附万家求娶了我,可他才不在乎我,打我进门便没来过几次,他在乎的只是万家在朝廷有些势力,能替他说得上话。”
“不过这也合我心意,祝隶稷离我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不烦!他整天阴森得很,压得整个府都透不过气,谁愿意伺候。还是这儿自在,方圆十里都见不着几个喘气的活人。”
万珍儿重又坐下,随手拾起几个小石子,打水漂玩。
那水漂打得可真是好,连着飘了七八个,没有经验是完全打不出的。
知微瞥过万珍儿的手心,上边有着和身份不符的好些个小茧。
知微的眼睛闪了闪。
万珍儿这种明目张胆、堪称大逆不道的论调,倒是阴差阳错地戳中了知微内心。
她也是被无形的力量“推”进来,被动卷入这权力漩涡的人。
二人虽然一个是被迫,一个是主动选择边缘化,但对“清净”和“自由”的向往,何其相似!
这意外的一致,让知微心里那点因身份带来的隔阂,悄然消融了许多。
“娘娘说的是,深宫扰攘,难得清净。”知微笑着,顺着万珍儿的话,目光落在那只同样闲适的墨玉龟上,“这只乌龟叫阿寿?看着颇有灵性,是个有福的。”
提到阿寿,万珍儿那双杏眼立刻亮了几个度。
她伸手,从旁边矮几上一个描金绘彩的精致小碟里拈起一块晶莹剔透的芙蓉糕,掰下一小块,递到阿寿嘴边:“那是,阿寿可是我的小宝贝。”
“很重要的人送的?”
“嗯!很重要的人。”
万珍儿语气宠溺,比聊到祝隶稷时轻快很多,她看着阿寿啄食着点心碎屑,自己也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知微闲聊起来。
她的话题天马行空:装头疼躲宴席被眼尖的程玊芝识破、死心眼的侍女似玉管她严得像教习嬷嬷……连一碗小厨房少放了些冰糖的燕窝羹都要絮叨半天。
万珍儿轻抚着阿寿的龟壳絮叨着。
她只关心当下的安逸,言语间偶有透出的大智若愚般的通透,令知微由于误闯而紧绷的神经彻底松弛下来。
两人身份虽天差地别,但在这宁静的、不被人打扰的偏院里,竟像一对偶然相遇的旧友,气氛意外地闲适、融洽。
知微也简单说了些自己整理古籍食谱的心得,万珍儿听得饶有兴趣,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夕阳偏斜,残红欲坠,不知觉中时候不早了。
再不回去少昭与少央怕是要心慌,知微不便久留,向万珍儿告别。
离开前,万珍儿叫住知微:“今后不必唤我侧妃,私底下唤我珍儿便好。”
知微笑着答应,她知道,两人算是交上朋友了。
可这短暂的安宁,像脆弱的琉璃盏,轻轻一碰便碎了。
——
几日后,一个闷热压抑的午后。空气粘稠得如同凝固的油脂,一丝风也没有。
知微坐在静芳苑的院子里,面前摊开着那本好不容易从旧库里翻出来的《岭南食珍录》残卷,正对照着推敲一味“香辣蟹”的古老酱料配方。
阳光透过窗棂,在书页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后门突然动了。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