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挽君归(重生)》

53. 栖迟诗会

清明,归宁出门不便,一切皆由萧元绰安排应付。邓氏这两日心情出奇得好,似是了了一件很大的心事,高高兴兴地带着邓雪柔和两位姨娘出门郊游了。

归宁安安静静坐在轮椅上,独自在后花园静静赏花,身旁的小笸箩里放着针线。萧元绰要她再绣一个香囊夏天佩戴,香冬细心地在一旁帮她分线,底色为月白,花色萧元绰已经指定了,就要“梅妻鹤子”。

他是一个颇为讲究的人,做工粗糙的一般看不入眼。归宁既然应了,硬着头皮也要绣下去。

萧元绰这两日没去后宅,可也没出门应酬,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忙碌。他的桌案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箭镞,都是从一家叫寒影铁铺买来的。

这家铁铺经营各式各样的兵器,光顾之人既有出身富贵的世家子弟,也有流浪江湖的三教九流,来往人员颇为复杂。

不过出自这家铁铺的兵器都刻有一朵六角雪花的标致,恰恰那日在西山别院外捡到的箭镞上,也刻有这样的标记。

铁铺的老主顾很多,单从一支箭头,实难断定到底是什么人。不过这家铁铺有百年传统,东家很懂得避嫌。

兵器,杀器也。万一有人拿着寒影铁铺买的兵器犯了事儿,查到铺子里,他们怕惹火上身。所以每一批兵器上都有编号,而买过这批兵器的客人也都有记录。

按理,客人的信息是要严格保密的,不过有钱能使鬼推磨。文轩动用各种门路,最后花了五百两银子暗中贿赂了店里的伙计,抄了一份名单出来。为了这份名单,他们着实花了不少心思,耽搁了不少时间。

寒影铁铺的每一批箭镞都有细微的差距,萧元绰经细细对比,确认了他们要找的那一批。

名单上有十来个人,其中有一人,他很是有些眼熟。

定国公徐家的四公子——徐景芝,风流倜傥,一表人才。

本也是青年才俊,却因不走寻常路而被世人指点。堂堂国公府的公子,竟与一位被没入教坊司的女子私定终身,坚持要娶进门来。为此还与家人闹翻,最后自己搬了出来。

据说这女子出身官宦人家,与徐景芝自幼相识,准备待她及笄就上门提亲的。谁知他家突然犯了事儿,父亲被抄斩,家中成年男丁皆遭流放,女眷全部没入教坊司为妓。

可徐景芝并没有放弃,一心要娶这女子。那时萧元绰还未入官场,只是因大姐姐的事多有了解。如今怎样了,他也再未关注。

当初大姐姐对这人芳心暗许,多亏祖母托人打听了此人,断了大姐姐的念头。

时隔多年,这个名字再次跳入萧元绰的眼中,让他多了几分唏嘘。

听说这徐四公子自从搬出定国公府之后,正赶上新皇登基,解除海禁,他便开始阻止商队出海贸易,积累了丰厚的家财。

不过堂堂公卿世家公子竟沦为商贾之流,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定国公府从此将他从族谱中除名,不过为了彼此颜面,没有对外宣扬此事。

加之徐四公子最喜以文会友,组织各色诗会。凡是有才学之人,只需递上一首自己的诗作当敲门砖,就有可能被请入他居住的栖迟别院,与志同道合之人谈天论地,喝酒对诗。

所以他在读书人中有极好的声誉,自然鲜少有人拿过去事说来取乐,平白得罪人了。有关徐四的旧事,在京师就慢慢淡化了。

而这几日正值踏青游玩时节,说不定栖迟别院就有诗会。

既然起了这样的心思,萧元绰立刻命文轩去打探打探。

**

大约到了傍晚时分,邓氏带着几位姑娘回了府,文轩也带来了消息,说明日栖迟别院就有诗会,还请了群芳苑、红杏楼等几家的头牌花魁作陪。

萧元绰明日得闲,正好去瞧瞧。不过他生性好面子,既然要去,就得做些准备,计划写几首拿得出手的诗词助兴。

是以,当晚萧元绰没有去后院陪归宁用饭。倒是邓氏将归宁接来自己的院子,与邓雪柔、二姑娘等人一起和和气气地用了饭。

归宁有些纳罕,不知发生了好事,让婆母整个人都精神焕发,热情地招呼众人吃菜,还贴心地为邓雪柔和行动不便的归宁盛汤。

归宁隐约觉得,下一刻邓氏可能就要提出为萧元绰纳妾之事。整顿饭下来,她一直在等待邓氏开口。可直到用完了饭,又玩儿几局叶子牌,还迟迟不见邓氏提这茬。

这种反常,让她无由来的有些不安,可又说不出是为什么。尤其是看到邓雪柔瞥向她的眼神,温柔中藏着几丝挑衅和得意,似乎是在对她宣战。

归宁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不安,她猜测邓氏定是背后又有了新的算计,才会如此心情大悦。

思及此,归宁回到孤芳苑后立刻令人铺纸研磨,去信给母亲,问她何时归。

这厢信刚刚封口,那边就有人来报,说萧元绰今晚要宿在书房,归宁这才暗舒一口气,怀着忐忑的心情歇下。

**

翌日,萧元绰起了个大早,沐浴更衣后,带着文轩出了门。

二人骑着马,迎着朝阳,在一片花团锦簇中,穿街过巷,一路悠闲地驶向栖迟别院。

老远就听到了这里的热闹。栖迟别院在京师西南,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环山抱水,风景秀美。

萧元绰此来并没有以弘文伯的身份拜访,而是扮成普通的书生,自称是客居亲戚家的书生,正准备来年春试,于三月春盛处,携一卷清风,揽一身书卷气,款款而来。

连那歌舞助兴的清倌人,不经意间瞧见了新落座的客人,都忍不住将多情而恼人的水袖甩过去,沾染一丝文人雅士的卓然之气。

在座的不少人都是在京城书院求学的书生,有血气方刚,准备大展宏图的少年,还有科举屡屡落榜,已经数次奋战的中年人;甚至还有头发花白,壮志难酬的老举人。

谈论起科考,在座不少人都感叹那弘文伯未及弱冠而考中进士,真乃人中龙凤,只可惜无缘一见。

此话一出,不少人跟着附和,“有爵之家,还能有如此出息,实乃罕见。”在场诸位都是经历过十年寒窗之人,都尝过读书的苦,那枯燥乏味、日复一日的手不释卷,真不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公子哥能够坚持的。

听有人谈论那弘文伯萧元绰,有一身形微胖,衣着光鲜的公子哥挤进来,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哎,你们是在谈论那弘文伯萧元绰吗?我托国子监读书的朋友临摹了他的手稿,那真是写了一首好字,有没有兴趣去瞧瞧?”

这位公子哥是谁,很多人叫不上名字来,不知是哪个土财主家扶不上墙的哥儿,仗着有几个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