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第76章

皇后娘娘的话语,顾宁熙似懂非懂。

春雨潇潇,出城十里的长亭外,已经是送别的最后一站。

雨珠顺着长亭四角成串落下,时有水花溅入亭中。

吏部的调任文书已下,孟庭擢升正五品上平南将军,限期四月底赴任,驻守于江南道。

孟庭尚未成家,此番并未带家眷随行。

孟家上下为他将行囊打点妥当,吏部的文书催得紧,在正式接到旨意后的第九日,孟庭便动身南下。

连日落雨,孟家祖母与夫人身体都不好,难以承受离别之苦。故而今日相送,只有顾宁熙一人。

“母亲为表兄备了些衣物和干粮。”一针一线,俱是至亲之人的牵挂。

孟庭接过包袱,亲自命人放去马车中。

“江南的气候与京都不同,表兄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这一去山高水远,顾宁熙有意冲散离别愁绪,“江南是个好地方,表兄到了记得给我们寄信。”

“好,放心吧。”

孟庭这一趟外任不知需要多少年,等在江南道安顿下来,他再接祖母与母亲团圆。

孟家在京中的一切暂由顾宁熙代为照顾:“表兄不必忧心。时辰不早了,表兄早些动身吧。”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顾宁熙立于长亭中,目送表兄一行策马离去。

雨帘细密如织,远行之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顾宁熙撑起一把油纸伞,雨势大有转疾的意思,她吩咐车夫回城。

今日是休沐,太子殿下在望云楼设宴相邀。

虽说眼下时辰尚早,但多出来的半个时辰顾宁熙也无处可去,便命车夫提前到望云楼。

熟悉的雅间内顾宁熙落座,面前茶香氤氲,她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雨景。

离别总是让人感到难过的,况且又是在这样阴雨绵绵的天气。

顾宁熙有怅然若失之感。入朝为官这些年,她有时遇上苦闷之处,总是无人可诉说。母亲不懂朝局,很多时候都理解不了她的话语;她又守着女郎的身份,不敢与六部和东宫的同僚走得太近。

直到她与表兄相认。他们是血脉相连的亲人,相熟后母亲又将她的身份告诉了表兄。纵然她十分不赞同,甚至有些恼母亲的擅自做主。但表兄确实是极好的人,她在朝中如履薄冰,唯有在表兄面前可以稍稍放松些,不必时刻提防。

许多事他们都能有商有量,互为彼此的依靠。

“就这般舍不得人?”

顾宁熙闻声回眸,见礼道:“殿下。”

陆憬从宫中带了些点心给她,都是御膳房新鲜现制的。

对于太子殿下方才的问话,顾宁熙笑着摇了摇头:“也没有。”

武将不比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文臣他们的功业都是在外征战取得。表兄本就是在江南战场中成名如今江南小部分地区不太平朝中年轻一辈的将领中再没有比表兄更合适的了。

他能争取到建功立业的机会顾宁熙也为他欢喜。

她拈了一块皓月牛乳酥糕点入口香甜软糯不知不觉间就叫人心情好些。

陆憬亦觉得糕点不错交代侍从可以传菜。

顾宁熙奇道:“不等武安侯他们吗?”

“孤有说过今日有旁人吗?”

顾宁熙思索一番好像的确没有。

她握了半块糕点那单单只她和太子殿下二人这顿午膳是什么名目?

顾宁熙想了又想等到熟悉的菜式一道道端上来她才恍惚发觉少时他们二人也是会像这般单独相聚的。

只不过如今身份、心境不同了竟叫她觉得反常起来。

她笑了笑抬眸望向眼前人时陆憬道:“这一阵公务都忙完了罢?”

顾宁熙点头:“倒是殿下应当鲜少能匀出闲暇。”

她又发现个合情合理的缘由武安侯他们得太子殿下重用大约平日里见的多了无需私下特意相邀一聚。

自从淮王被废为庶人、蜀王殿下离京就藩后陛下对朝政已心灰意冷只想在仁智宫中与皇后娘娘安养天年。

三日前陛下正式下诏欲禅位于太子。

礼部和太常、太卜测算了吉日新帝登基大典定于三月十八。

三月十八正是她梦中昭王殿下御极的日子只不过年份上应当提前了几年。

皇后娘娘执意让蜀王殿下千里就藩大约也有向上天借命的意思。蜀地偏远离开京都是是非非

这一场政权更迭远比顾宁熙想象中平和许多虽涉党政但京都上下并未有多少府邸受牵连。

如宣平侯府一般的蜀王旧党在新朝遇冷无可避免亦有子弟遭贬谪但到底保住了阖家平安。

新帝即位为操持即位大典朝中上下忙碌。

陆憬意有所指:“年号已定礼部也在草拟大赦天下的诏书。”

他接着道:“除非谋逆重罪余者皆可酌情赦免。”

未来天子一言九鼎顾宁熙慢慢搅动碗中汤羹。

大赦天下素来是新帝登基的惯例施恩万民。

陆憬望心上人内外诸事皆安定元乐总该好生想想有关自己将来的事。

有些话他不希望是自己先戳破由元乐坦诚会更好。

他已经能完全护住元乐厘清了身份他们之间方能再谈其他。

但顾宁熙始终避而不谈偶尔往自己碟中夹一筷菜式。

等人吃得差不多了陆憬方提醒道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你还没有打算成婚吗?”

就算是以男子的年岁论元乐业已及冠。若是再拖下去元乐迟迟不议亲必定会引得京中有心人怀疑。

届时她是预备宣扬自己有龙阳之好呢还是当真另娶一房妻室?

顾宁熙只当是好友的关怀:“臣……尚未想好。”

“宣平侯府也不着急?”

顾宁熙摇摇头不愿在他面前扯更多的谎干脆祸水东引。

“殿下比臣大了三岁呢殿下不也尚未娶亲?”

“……你倒是要做孤的主了。”

顾宁熙笑起来:“姻缘讲究一个‘缘’字强求不得。”

“那你以为你的缘分在何处?”

“应当……快了吧?”顾宁熙含糊一句只想尽快结束这个话题。

她回避的意思太过明显陆憬望她片刻终归还是再给她一些时候考量。

……

倏忽又是半月光景。

三月十八新帝御极万象更新。

自承天门至太极门宫廷仪仗煊赫肃穆禁军、御林军列阵护卫。整座皇城沐浴在金光中一派庄严巍峨。

含元殿前文武百官按阶品着朝服持笏敬候于丹墀下。

登基大典由太常寺与礼部操持分外隆重。

虽未经手相干事宜只需在殿前观礼但顾宁熙脑中却无端浮现出新帝登基的全部典仪清晰无比。

卯时中是仪仗就位帝王于偏殿更衣礼服绣日、月、星辰、群山、龙等十二章纹象征帝王主宰大地。天子佩十二旒冕冠每旒贯玉十二颗。

群臣恭候至辰时中礼乐声隆帝王登殿受贺。

百名乐工奏响太和韶乐新帝于仪仗簇拥之中登临含元殿升坐御座面南背北。

百官朝拜门下省侍中与太常寺卿共同唱和典仪开始。

群臣依文武分列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接着宣召册命中书令肃然沉稳的声音回荡于整座大殿。

“乾道统天文明於是驭历;大宝曰位宸极所以居尊。在昔勋华不昌厥绪揖逊之礼旁求历试。三代以降天下为家继体承基裔嗣相袭。故能孝飨宗庙卜世长远贻庆后昆**鼎祚……”

“……自即日起大赦天下。凡在押人犯除十恶不赦及谋反大逆者

“整饬吏治任贤使能。擢拔清正廉明、才德兼备之士罢黜贪墨庸碌之辈使百官恪尽职守以正朝纲。兴修水利劝课农桑通商惠工以厚民生;振兴文教广设庠序

听说和异性朋友讨论本书情节的,很容易发展成恋人哦

弘扬圣道,以化民俗。”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哉。”

礼部尚书候于阶下,待得诏书宣读毕,向新帝敬献传国玉玺。

顾宁熙知道那枚“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玺捧起时有多重。

那是江山之重,百姓之重。

国玺曾摔坏了一角,又以金镶玉之法修补。

典礼近尾声,新帝再派官员前往天坛、社稷坛祭祀,敬告天地先祖。

大赦诏书由驿站快马传至全国,万民同沐皇恩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