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桑景云吃过午饭,就坐在堂屋门口继续写《双面魔君》。
她全神贯注工作一个小时大约写了一千字。
放下笔,桑景云开始在院子里遛弯顺便活动手指。
桑景丽瞧见,跑到桑景云身后跟着桑景云绕圈。
桑景云转头看她,她就朝着桑景云甜甜地笑。
桑景丽是个过于听话的孩子家里人让她不要在桑景云写小说的时候打扰桑景云,她就只在桑景云起身走动时,跑到桑景云身边。
这样乖巧安静的小姑娘,总是讨人喜欢的桑景云每天都会给她一块糖吃。
再多就没有了,小孩子糖吃多了,对牙和身体没好处。
桑景云牵起桑景丽的手在院子里走了两圈。
小姑娘很可爱,但她自己没养过孩子,不会哄孩子,也就不知道该如何与这个孩子相处。
正这么想着桑景云突然看到院子里被桑钱氏分类收集起来的公鸡的羽毛。
这时代是没有垃圾的鸡毛也能卖钱。
隔段时间,就会有人喊着“鸡毛换糖”,挨家挨户来换鸡毛。
桑景云问桑景丽:“阿丽,想不想要毽子?”
桑景丽不明所以。
这时候也是有毽子的桑景云这身体的原主小时候就玩过但桑景丽没玩过。
她一开始人小腿短玩不了,后来则是家里乱糟糟的没人陪她玩。
桑景云看向桑学文:“爹你给阿丽做个毽子吧再把我昨天带回来的连环画给她讲一讲。”
桑学文点了点头去跟桑钱氏要铜钱。
如今的毽子都是将两到三个铜钱叠在一起往中间的小孔里塞鸡毛塞紧实后用布包裹铜钱就是一个毽子了。
她没时间做但桑学文有时间。
原本的桑学文还很会踢毽子。
让桑学文去做毽子之后桑景云又去找陆盈:“娘你以后带着阿丽多出去走走吧她整日待在家里无人陪她玩挺无聊的。”
桑景云一直都觉得桑景丽整日待在家里不太好小姑娘在家没有玩伴桑学文还时不时犯病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但桑钱氏要看着桑学文她跟桑景英又有各自的事情要做没时间带桑景丽出去玩。
能指望的只有陆盈。
陆盈不解:“不都是这样的?”
桑景云微微一愣目光落在陆盈的脚上。
陆家家教很严陆盈从小就裹脚年少时很少出门。
一直到婚后她才有机会跟着桑学文出门逛街。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陆盈不擅长跟外人打交道她还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人
落里待着没什么存在感。
桑景丽随了她同样安静。
桑景云道:“娘我在书上看到小孩子要多走动身体才好。你看两个弟弟总在外面跑是不是身体就好?我跟阿丽跑动少身体就没那么好。”
桑景丽跟原主一样身体一般时不时生病。
陆盈道:“那我带她在院子里多走走。”
“娘你带她去外面交几个朋友吧咱家的院子太小了也没人陪她玩。”桑景云道。
他们家附近是住着一些农户的可以让桑景丽跟农户的孩子玩。
陆盈没答应满脸踌躇。
桑景云知道陆盈是心中胆怯不敢带着桑景丽主动去找人玩。
她给陆盈出主意:“娘到时让爹多做几个毽子你带着阿丽去附近踢毽子就行
让陆盈带着桑景丽主动去找人玩确实强人所难但可以等那些孩子自己来找桑景丽玩。
只要桑景丽能有几样好玩的玩具就行。
有陆盈在旁边看着那些孩子也不会去欺负桑景丽。
陆盈答应下来。
桑景云还要写书很快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写起来。
桑学文以前是个沉迷玩乐的纨绔还会自制玩具做毽子对他来说不算难他花一下午的时间做了两个毽子陆盈还用碎布将之装饰了一下。
桑景云对这样的无聊的运动不感兴趣试了一下就不再踢。
桑景丽却不同她大概是平日里能玩的东西太少对这两个毽子分外喜爱。
意识到桑景丽缺玩具桑景云第二天去县城后就在一家卖竹制品的店里给桑景丽买了一个小竹椅一些竹子做的哨子还有一个竹蜻蜓。
桑钱氏见桑景云花钱什么都没有说。
家里前面三个孩子是不缺玩具的他们小时候还有下人带着玩儿。
桑景丽这大半年却连院子都没出去过几次着实可怜。
桑景云买完东西照旧去了洪兴纸号。
洪掌柜看到桑景云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阿云快来看报纸!”
桑景云闻言立刻问:“洪爷爷我的书刊登出来了?”
洪掌柜道:“没有《新小说报》上还是没有《双面魔君》是《上海日报》上面写到了南城书局出的《西游记》连环画。”
原来如此!
桑景云来到洪掌柜身边看报纸果然在《上海日报》上看到了相关报道。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大好事儿桑景云心情极好:“洪爷爷这报纸要一定要给阿玥看看再收藏起来。”
“那是必然的”洪掌柜笑道
“你们弄的这连环画很好我也很喜欢若有新书出来你一定要帮我买。”
“好。”桑景云一口答应。
桑景云看到这篇报道很高兴某些人看到之后就不太高兴了。
《新小说报》主编黄培成今儿个一大早就来到编辑部。
他满脸笑容心情极好。
就在昨日他又收到了云景送来的稿件如今他手上已经有七万多字《双面魔君》的稿件完全可以开始连载。
最要紧的是他让人去制作刻了标点的铅字如今已经做好。
明日的《新小说报》上就会出现这部小说!
《新小说报》连载的其他小说黄培成并不打算用标点毕竟有些人可能会不适应。
他甚至不打算用《双面魔君》替换掉原本正在连载的小说。
如今很多报纸都只有一张纸但《新小说报》因刊登的是小说需要的版面多因而一直都有三张纸卖三个铜板一份。
从明日开始黄培成打算将《新小说报》增加到四张纸其中一张纸专门用来刊登《双面魔君》。
增加版面会增加报纸成本但也能多登一些广告并不会亏钱。
《双面魔君》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再加上他刊登这部小说时会用标点他们《新小说报》或许会因此声名大噪。
黄培成很有野心他一直想办出上海销量最好的小说报。
“我们报社在其他报纸不用标点时便使用标点这虽然会引来争议但也是一个巨大的卖点!总有人说我们的报纸上不得台面
他手下的编辑纷纷赞同:“我们这也是在支持文化改革!”
“有标点的报纸我们是独一份一定引人注目。”
“虽然会被某些人骂但有争议方有热度!”
……
黄培成也觉得有争议才有热度之前《上海日报》的高汉林发文指责他们报纸上连载的一部小说说那小说非常低俗是教人如何去青楼的。
而这不仅没有让他们报纸的销量下降反而让他们报纸的销量增加许多。
现在若有人骂不见得是坏事。
最重要的是他的报纸刊登白话小说还用标点这是走在了《上海日报》前面他也能压高汉林一头。
说完话听到外面有报童叫卖报纸黄培成立刻将人喊进来。
报童年纪不大也就十来岁。
这报童很瘦显然日子过得并不好但他的手脸和打了补丁的衣服都干干净净的。
干净是对报童的基本要求——报纸不便宜只有有钱人才买那
些有钱人,可不会买一个脏兮兮的孩子手上的报纸。
报童手上拿着一些报纸,背在身前的布袋子里,还放着许多报纸。
黄培成拿出几个铜板给他:“我买一份《申报》和一份《新闻报》。其余报纸你也给我看看,若我有想要的,便也买下。”
这报童无有不应,拿出各种报纸给黄培成看。
黄培成对别的报纸不感兴趣,挑出《上海日报》阅读。
他是不乐意花钱买《上海日报》的,资敌的事情干不得。
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上海日报》,他必须看。
“这报纸上的新闻,要么是大家都知道的,要么是过时的,别的又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在没什么好看……”黄培成正嫌弃《上海日报》,动作突然僵住。
这报纸上,有一篇报道,是说南城书局出了个有标点的漫画,还号召大家使用标点。
黄培成看到这篇报道,险些一口血喷出去。
《上海日报》刚刚号召大家使用标点,他就在刊登小说时用上标点,像是跟着《上海日报》走。
“岂有此理!”黄培成怒道。
若是这《上海日报》的报道晚一天发,那丢脸的,便是高汉林了。
高汉林的运气,为何如此之好?
见黄培成面色有异,《新小说报》其他编辑,便都过来看报。
见到《上海日报》上的报道,他们也有点郁闷。
他们正准备一鸣惊人,结果死对头先呼吁了一番……
“先生,你要买这份报纸吗?”报童满脸希冀地问。
“这报纸不好看,我不买,我再买一份《时事报》。”黄培成又掏钱买了一份《时事报》。
他咬着牙,将《上海日报》上的报道又看了一遍,同时在心中将高汉林骂了个狗血淋头。
报童离开后,有编辑问黄培成:“我们可要按计划印刷《双面魔君》?”
黄培成道:“要!”
都做了那么多准备,他哪能不印?
他从不看《上海日报》,他们《新小说报》用标点,跟《上海日报》无关。
黄培成看《上海日报》时,上海地界,很多人同样在看《上海日报》。
法租界,一栋漂亮又宽敞的洋房里,谭峥泓正在吃早餐。
他吃的是牛肉粿条,这东西在上海没得卖,是他带来的厨子专门给他做的。
一边吃早餐,谭峥泓一边看报纸。
他父亲在来了上海后,便将销量好的报纸,全都订了一遍,每日,都会有专人将报纸送到他家。
报纸上的字密密麻麻,看得谭峥泓眼晕,他挑拣着排版清爽的报纸,看了些时事新闻,然后便翻出《上海日报》阅读。
谭峥泓的国文不太好。
他父亲谭大盛是日子过不下去,去南洋讨生活的劳工。
因为勤劳肯干,谭大盛被谭峥泓那个更早一些到南洋,开了一家铺子的姥爷看中,娶到了他的母亲。
之后,谭大盛跟他姥爷借了钱做生意,因运气好,在二十年间将生意越做越大。
现如今,谭家在南洋有好几个橡胶园,还有好几处矿场,乃是南洋富豪之一。
谭大盛一心想回来报效祖国,晚清时,就跟某些官员联系上,想回国投资开厂,后来国内局势有变,他的行程被耽搁,也就到了今年才回国,受邀来到上海。
谭峥泓受父母影响,也一心报效祖国,为此,不惜撕掉爱德华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谭大盛见他态度坚决,也就将他带回国内。
如今谭大盛在上海办厂,他也就住在了租界。
谭峥泓对租界生活,极为不适应。
他会马来语、英语、闽南语,还会一点潮汕话,但不会说吴语。
国文的读写,对他来说也很难。
字他是认识的,要读些白话文也不成问题,但文言文,他许多都看不懂。
他的字,还七歪八扭非常丑。
这不能怪他,他自幼在英国人办的学校读书,老师讲的都是英语。
十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