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格羽缓缓抬起头,空洞无神的眼睛时慢慢蓄满了泪水,她抱着宋知南哇地一声哭了:“南姐,你别走。”
罗静林手忙脚乱地给格羽递纸巾,李群英说:“大声地哭吧,哭出来也是一种发泄。”
格羽先是嚎啕大哭,接着是低声啜泣,一边哭一边说:“我到底哪里不好,他要这样对我?我为他洗衣做饭,为他整理文稿,他跟朋友喝酒到三更半夜,我就在旁边一直陪着给他们热饭热菜。他的钱不够用,我补贴他。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甚至偷偷地把钱放到他的钱包里,让他以为那是他自己的钱。可是他最后却抛弃了我,他说我让他窒息,让他失去了自由,说我扼杀了他的灵感……”
罗静林好声安慰道:“这不是你的错,是明河这个人有问题。这人极度自私不负责任,冷漠无情。”
李群英也在一旁劝。
格羽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明河的那帮朋友也进来泛泛安慰几句。
这些朋友中,有一个就是格羽说的诗坛领军人物扶光,扶光30岁左右,一头略显油腻的长发,长相中等不偏上,因为他总想极力表现自己的不俗,反而显得更俗。
他站在这帮丑得千奇百怪的同行中,宛如电灯泡混在昏黄的煤油灯中,只是刺眼而不夺目。
扶光捋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向宋知南伸出手:“你好,我是扶光。你的漂亮超出我的预期,你的身上有一种残酷的美感。”
宋知南态度冷淡:“留长发的人应该有个常识,那就是要经常洗头,你太油腻了。”
扶光尴尬地笑笑,他的那帮朋友发出压抑的笑声。
宋知南见格羽情绪稳定下来了,就让罗静林去客房睡一会儿,她熬得眼睛里尽是红血丝。
罗静林摇头:“没事,我撑得住。我的情绪大起大落的,现在也睡不着。”
李群英对扶光等人说:“格羽的情绪已经平静下来了,你们都回去吧。如果见到明河请告诉他,让他做个人吧,遇事别躲着,出来面对。”
李群英对这个很不齿,你要分手就坦坦荡荡地把事情说明白,该安抚的安抚,该补偿的补偿。哪能像他这样,直接人间蒸发不见人影。
宋知南接道:“你们转告明河,与其装死,还不如真死。反正他活着也是浪费粮食污染空气。”
扶光专注地看着宋知南,眼中带着笑意,“好的,宋老师,
我会把你的口谕转达给明河。”
格羽哭累了沉沉地睡了过去。
罗静林说:“李姐南姐
宋知南说:“我觉得她应该不会再想不开了你也赶紧补补觉吧。格羽有你这个朋友真是三生有幸。对了格羽的家人呢?”
罗静林叹了口气:“格羽的父亲在大运动中**了母亲不久也病逝了她是亲戚养大的。所以她特别渴望有一个家。没想到又遇到明河那个混蛋。”
“等她醒了再联系我们吧。”
宋知南在路上说:“他大爷的我回去写篇文章好好地骂一骂明河什么玩意儿。”
李群英说:“你刚才骂他骂得已经够狠了。”
当天晚上罗静林过来给宋知南送来一张便签是格羽留下来的:“南姐谢谢你你骂我时就像我的亲姐姐一样。我好渴望能有这么一个姐姐。对不起我给你们添麻烦了。你放心我真的清醒了不会再想不开了。只是我的伤口需要时间疗愈我跟文化馆请了假回家给我父母扫墓。等我回来咱们再聚。”
“也行她出去走走也好。”
宋知南骂格羽和扶光又赚了2千多杠精值。
这些年她积攒了这么多杠精值也该到了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系统商城里的东西又便宜质量又好完全可以用杠精值兑换出来卖。
这两年市场经济已经渐渐活跃起来有些返城的知青长时间待业生活无着无奈只能摆起了小摊当起了个体户。
不过很多人仍对个体户心存偏见觉得上不了台面。
宋知南回去告诉宋冬宝她有个朋友经常去南方倒腾小商品回来卖她也顺便拿了一些。让他有时间就去外面摆摊卖赚的钱二八分她八宋冬宝二。
宋冬宝不在乎体面不体面的爽快地答应。
宋知南先花了一百个杠精值从系统商城兑换了丝巾、发卡、打火机、墨镜、内衣、袜子等各式小商品先让宋冬宝去秀水街试试水听说那里有不少摆摊的。
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城管她嘱咐道:“你先去试试机灵点看到不对拎着东西就跑。”
宋冬宝说:“放心吧姐我跑得快。”
宋冬宝第二天天不亮就出门去了。天黑了才鬼鬼祟祟地回来。
他一进来先把院门给插上了,抱着鼓囊囊的皮包往桌上一倒:“姐,我这是我今天卖的钱,我都没敢数,快,一起数。”
两人先一起数钱,一共是167块五。
宋冬宝笑是见牙不见眼,“姐,你不知道咱的东西有多受欢迎,好家伙,大家一涌而上抢着买。还有人找我打听从哪儿拿的货,我说这是秘密,可不能告诉他。”
宋知南把钱分成两堆,小堆推给宋冬宝。
“说好的二八分,除去成本,我赚得跟你差不多。”
她拿货时,根据现在的物价大致估算了一下,大差不差。宋冬宝现在也没胆量敢骗她,经过特殊培训的人合作起来就是方便,也不用试探和磨合了。
“谢谢姐,那我就收下了,嘿嘿。”
一天就能赚三十多,一个月的工资,说起来谁信啊。
“你过段时间就换个地方摆摊,咱们每天赚个一百来块就行,细水长流。”
“行行,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宋知南晚饭后出去溜达一圈,回来又拎着个包袱交给宋冬宝。
第二天,宋冬宝去摆摊。宋知南下馆子逛书店看电影。
她的《独身女人》和《满天灰尘》已经交稿了。《青阳往事》还需要大力修改。在大修之前,她得充充电,好好修整修整。
《燕京文艺》长篇专号开始刊登宋知南的《独身女人》第一期,令编辑部意外地是,这篇小说并没有像前几部那样引起众人的热议和追捧。
**河百思不得其解,便开会讨论这个问题。
大家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原因。
要说宋知南的写作水平下降,根本没有的事。事实上,她这篇小说无论是文笔还是技巧上都更加成熟。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最后是宋知南自己找到了原因,“可能是没赶上这一波流行趋势。”
1981年琼瑶的作品第一次进入大陆,在福建《海峡》杂志上刊登她的小说《人在天涯》。83年,她的长篇小说《我是一片云》又在《海峡》连载。在内地掀起了一阵琼瑶热。
差不多同一时间,金庸古龙的作品也开始进入内地读者的视野。
此时,国人的思想刚解禁不久,爱情还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一种方式。宋知南这篇小说有点跟流行对着干了。
不过,她不遗憾也不失落。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真诚。她只能写她此时此刻相信的东西。不能为
了迁就市场,去写她不相信的东西。火是意外,不火是正常。
宋知南安慰众人:“我篇小说并非没有读者,只是没有以前的热度罢了。一个作家,不可能每一部作品都大火。
钱梦秋点头:“宋老师说得对,不可能每一部都大火的。咱们都得有一个心理预期。
宋知南以平常心看待这件事,那些评论家却集体兴奋了。
宋知南不火了?太好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他们像豺狗似的涌上来汪汪大叫,大肆嘲讽宋知南要过气了。
宋知南立即回骂一篇《蜀犬吠日——少见多怪》。
只是这帮人的兴奋劲很快就过去了。因为由宋知南小说改编的电影《女人的风格》上映了。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演员是新人,导演也没什么名气,本来电影厂不抱太多希望。电影放映后,毁誉参半,有人喜欢,有人骂,但骂也挡不住人们去看。他们越骂,观众就越好奇,非要去看个究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