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这一次记者招待会后,宋知南赚杠精值赚翻了。每天早上起来一查看,又赚了几万杠精值。
她再次笃定,虽然首都风沙大物价贵,但是,她是个适合奋斗的地方,来得值。
宋知南也懒得做饭,直接下馆子庆祝一下。她回来时,黄桂枝给她端来一海碗百合莲子汤让她败败火。
黄桂枝心疼地说道:“报纸我也看了,这帮人怎么这么小心眼啊。你可别生气,气坏了自个儿不值当。”
宋知南在不意地说:“没事的阿姨,我早习惯了。我就当他们在狗叫。”
黄桂枝摇着头叹着气离开了。
她回到家里跟老伴感慨:“干哪行都不容易,本来我觉着作家是个好职业,又受人尊敬又自由,可我一看小宋,又觉得心疼。”
李明达安慰道:“我看小宋没事,她该吃吃该喝喝。这姑娘天生就是干这行的料。要不人家怎么是文曲星下凡呢。”
宋知南吃完莲子汤,开始精修誊写文稿。
《嫁人不要嫁文学青年》就给《杂文周刊》的老周吧。
老周接到稿子一看,不禁拍案叫绝:“骂得好,骂得妙。立即刊登。”
他手下的实习编辑小心翼翼地建议道:“可是主编,这篇稿子的争议是不是太大了?宋知南这次骂得也太狠了。”
老周扶了下眼镜,淡声说道:“我们杂文就是骂人的,不怕她骂得狠,就怕她不骂。”骂得越刻薄,杂志越有名。
《杂文周刊》这期一发行,销量立即大增,读者来信雪片似地飞过来,得用麻袋装。
老周一看大部分是骂宋知南的,他当然不能转交,直接让人卖废品。
宋知南清早起来一查看,杠精值突然上涨十万。
哦,是本期的《杂文周刊》出刊了。
骂完文学青年,宋知南还觉得不过瘾。骂人的□□一旦被挑起来就很难平息。
她写了一篇新闻体稿子,名字就叫做《如此记者,如此作派》,换了个笔名叫西城吹风投稿《首都日报》。
“文明礼貌月,一记者很不礼貌地追问女作家的感情生活,当他被问及为什么不找男人恋爱时,该记者躲躲闪闪,支支吾吾,似有难言之瘾,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宋知南所引起的一场文化风暴,持续了一个多月才渐渐平息下去。
据说,很多文学青年在婚恋市场的行情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有
些迷恋文艺青年的女青年突然被骂醒了女青年的家长更加理直气壮了。
宋知南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她每周去杂志社两次审审稿子参加下会议跟吴总编和钱副总编聊聊当前文学界的近况。
钱梦秋告诉她去年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去世了。他临终前将25万元稿费捐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此奖意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首届茅奖将在今年进行评选。评选范围就是最近几年的长篇小说。宋知南的《女人的风格》可能也会参与评选。
钱梦秋接着又说:“我跟老吴都建议你趁着精力旺盛多写几部长篇小说。编辑部的工作你不用操心。外面那些人你抽空骂骂就得了别浪费太多精力。”
宋知南笑道:“我也没费太多精力这不赶上了吗?”
宋知南回去以后开始努力写稿她很自律每天晚上九点睡觉早5点起床
小说的域名caixs.com≦(请来才
小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生活规律得连黄阿姨都夸。
宋知南很快就找出了自己适合写作的黄金时间就是早起后的三小时适合写难度较大的文章。
每天早上从5点写到8点去遛狗吃早餐。
回来看看书练练书法。中午午睡半小时起来活动活动在院子里干点活。
下午一般是写点散文杂文。老周每周必找宋知南约稿有时宋知南说没灵感他会主动给她提供灵感:“最近社会又出现了某种现象你就不想骂一骂吗?”
宋知南无言以对作者跟编辑交朋友一定要谨慎。
宋知南现在的人脉越来越广不但有了一大批编辑朋友还有了很多文友。
她跟格羽和罗静林还有几个女作家时不时地小聚一下。相比那些有男作家参加的乌烟瘴气的大聚会女作家的聚会堪称素净。她们不抽烟不喝酒不说荤段子连吹牛都是含蓄的。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写作心得一起去看花拍照寻找美食。
认识的时间一长宋知南也发现了格羽和罗静林两人的特点。格羽表面文静内心很奔放。用她自己的话说诗人的感情总归是浓烈的不浓烈就写不了诗。
罗静林看上去比较端庄稳重相处久了也会流露出小女孩的那一面主打一个反差。
在她们眼里宋知南也很有反差。毕竟看她骂人这么狠生怕她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两人小心翼翼地接触了宋知南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对朋友竟然很温柔而且她还仗义
。两人再无顾虑,愈发大胆地向宋知南靠拢。
格羽在文化馆工作,众所周知,文化馆的工作时间相当自由随性。罗静林在是一所大专院校的老师,每周上两回课。
三个人的时间都自由,聚会也方便。首都的春天像胖子的脖子一样短,大家都很珍惜这一段美好的时光,今天去玉渊潭,明天去颐和园,后天去植物园。
要是时间方便,宋知南还顺便把李成章也给带上。
李成章一回到家就兴致勃勃地告诉全家,她今天去了哪里吃了什么。开口闭口我南姨。
宋知南一边赏春踏青一边偿还稿债。春天欠的债,在冬天终于还完了。
她的长篇小说的资料也搜集得差不多了。准备过完年就开始整个大的。
1982年12月初,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开始,评选范围是1977-1981期间发表的长篇小说。
宋知南《女人的风格》获奖,奖金5000元,后面不断有人捐赠,奖金也一路上涨,从5千到5万再到50万。
颁奖典礼在明年3月底举行,地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茅奖是目前为止龙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此时又正值文学的黄金时代,可谓是全国瞩目。
宋知南的名气和档次也跟着水涨船高。有官媒要采访她,也有导演联系她想要把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李群英听说后比宋知南本人还激动,“那可是改编电影,答应啊,必须得答应。”
宋知南说道:“别急,我得看看导演的水平。有些导演喜欢乱改胡导,我不能让他们糟蹋了我的作品。”
李群英对电影圈的人有层滤镜:“不是吧?我觉得那些导演都很有水平。”
宋知南没有轻易地答应这个导演,打算认真考察一番再说。
宋知南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各种邀约一齐涌来。
首都语言文化大学、燕京师范学院、河东大学、河西师范大学纷纷邀请她去他们学校当客座教授,很多地方邀请她去开讲座。
李群英见宋知南忙得都没时间写文了,担忧地说:“我觉得你应该有一个助理帮你处理这些杂事,你专心写作就行。”
李群英越想越可行,便说道:“宋老师,你真的可以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反正你出得起请人的钱。现在的待业青年非常多,正好促进一下就业。”
宋知南考虑了一会儿,说:“这个人也不
太好找,首先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得会社交,还得值得信任,最好是女同志。
李群英又补充一句:“最好能帮你把生活也打理好,你那些猫猫狗狗和家务也需要人打理。
李群英突然想到一个人:“我觉得你弟弟冬宝就挺合适的。
你听听我的理由:一,冬宝这人我知道,工作上没有什么事业心,对你很依赖;二,现在随着知青大量返城,待业青年非常多,哪怕是首都也很乱,我总感觉这样下去得出点事儿。你独居又有钱,我怕你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你身边多个人也多一层安全保障;三是你正处在关键时期,最好别被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