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978年的春节比往年更热闹些,宋知南和宋知夏串完了为数不多的亲戚后,就窝在家里收拾行李。
宋知夏的缝纫水平这几年又提升不少,不过她还是赶不上宋湘,宋湘是真的热爱这行,可惜的是去年招生的学校太少,几家服装院校在河东省没有招生名额,宋湘只能随便选了一个专业。
宋湘为了表示感谢和庆祝,给宋知南和宋知夏各做了一件衣服,宋知南这件中短款呢子大衣是用粉色和灰色呢料拼接而成的,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意外地和谐好看。
宋知南穿上去颇为引为注目,还有不少女生上前搭讪,问这衣服是买的还是做的。
宋知南一律骄傲地回答:“我堂姐宋湘自己做的,她原来是服装厂的。”
她没想到还真有人去找宋湘,问她做不做衣裳。宋湘考虑片刻就接单了,说会在开学前帮她们做好。
宋知南收拾行李累了就跟宋冬宝说话:
“冬宝,小虎和黑米就交给你了,你一定得把它们给照顾好。”
“放心吧姐,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它们的,家里也就我们仨相依为命了。”
他好可怜好无助。
宋知南说:“你试试就知道了,一个人住真的特别爽。”
她不明白,为什么宋冬宝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弄出了空巢老人的感觉?
没两天,家里收到了**华的信,信中说,她四年前生了个儿子,但由于大龄生育,身体受到了损伤,变得大不如前,孩子生下来也不太健康,总是生病,她也没正式工作,手头有点紧,问宋知夏和宋冬宝能不能给她寄点钱过去。
宋知夏和宋冬宝看完信,一齐陷入了沉默。
良久,宋知夏幽幽开口:“几年不来信,一写信就是要钱,这真的是亲妈吗?”
宋冬宝语气怅然:“妈有了弟弟后,更不把我们当回事了。”
他以前以为爸妈因为他跟哥哥是男孩子才重视他们,后来宋秋实下面坏了,他们就把目标转向自己。自己也不行了,妈妈就毫不犹豫地扔下他,所以他们其实重视的不是他们本人,而是他们身上的那个玩意儿。宋冬宝突然也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谬可笑。
宋知南安慰两人:“她不把我们当回事,我们也不把她当回事,扯平了。钱是不可能寄的。那是她自己主动选择的生活,她就要自己去承担后果。”
宋知夏下
定决心:“是的,钱是不可能寄的,我们还要上大学,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她把信扔到一边,该干嘛干嘛。
两人接着打包行李,宋冬宝在屋里跑来跑去地帮忙。
“三姐,你一定要记得自己的诺言,以后要把我接到省城去。
“放心吧,肯定会的。
时光飞逝,很快就到了正月初十。宋知南和宋知夏告别一众亲友邻居,踏上了新的征程。
临走前,宋知南还去拜访了几位老领导。
贺胜男拉着宋知南的手说:“你毕业后要是还回厂里,说不定能当上厂长。
杨奋斗则说:“小宋啊,青阳市太小了,毕业后还是尽量去大城市吧,好好努力,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
宋知南带着这些嘱咐和叮咛离开了青阳。
宋知夏前往省城东平,宋知南则要去河西省会西齐。
宋知南拎着行李,顺利到达河西大学。
现在的河西大学还没有经过后来的大拆大建,建筑还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校园内楼群低矮,古木参天。
宋知南先去新生报到处报到,再按照指引一路来到女生宿舍。
宿舍在301,八人间,上下铺。
宋知南选了个靠窗的上铺,开始铺床。她在家里的时候让宋知夏做了两副床帘,铺好床后就开始挂床帘。
宋知南正在忙活,忽然听到有人推门进来了,她侧过脸飞快地瞥了一眼对方,进来的女生二十上下,梳着两条刷子似的短辫,圆脸大眼,一笑起来有两个好看的酒窝。
女生主动打招呼:“同学你好,我叫王琳,中文系的。
宋知南一边干活一边回答:“我叫宋知南,跟你一个系。
王琳对宋知南的床帘很感兴趣:“宋同学,你这帘子在哪儿买的?又好看又方便,我想买一个。
“我姐做的。
“哇,你姐的手好巧,我回去也要让我妈做一个。
继王琳之后,又来了一个又矮又瘦的女生,看上去年纪挺小他,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
女生衣着破旧,举止拘谨,她怯怯地看了宋知南和王琳一眼,似乎在犹豫怎么打招呼。
宋知南主动跟她打招呼:“这位同学你好,你看着挺小,是应届生吧?
女生连忙点头,“嗯是的,我叫张小凤,今年17岁,我来自河西省林城市西阳县。
张小凤一板一眼地自我介绍,
宋知南和王琳也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张小凤之后是赵清波,她二十三四岁,带着黑框眼镜,挺有书卷气。
第五个是魏秋月,是她们当中年纪最大的,今年30岁,已婚有孩子。
剩下三个还没来报到。
几个人打完招呼后就开始收拾床铺和行李,魏秋月动作最麻利,来得最晚,却最先收拾好。
收拾完后,她便去打扫宿舍卫生,张小凤也赶紧去帮忙,宋知南和王琳也加入进去,赵清波本来没收拾好,见大家都在打扫卫生,她犹豫了一下也去帮忙。
打扫完卫生,大家歇了一会儿,王琳说道:“咱们去食堂吃饭吧?
宋知南和赵清波说要一起去。
魏秋月迟疑了一下,坦然说道:“我就不去了,我身上带的钱不多,助学金还没发下来,再加上我从家里带了好多吃的,不赶紧吃就坏了。我就不跟你们去食堂了,我带的有咸菜和饼子,晚上谁饿了找我要哈。
张小凤也是这种想法,但她不好意思说,怕室友看不起她,一看魏秋月这么坦然,她也跟着说:“那我也不去了,我也带了吃的。
宋知南笑着说:“从家里带的更好吃,我估计食堂的饭菜不会好吃到哪里去。
王琳笑道:“我觉得也是,走吧,咱们先去尝尝。
三个人结伴去食堂。
宋知南果然猜对了,这食堂的饭菜真不咋地。就那么摆着几大盆菜:炖土豆,炒萝卜,白菜炖粉条,主食是高粱饭、窝头和玉米饼。
高粱饭,又干又硬,窝窝头也硬得硌牙,白菜帮子上了年纪,萝卜是糠的。
土豆萝卜一大勺8分钱,白菜粉条说是里面有肉要1毛钱,但那肉只在最上面作为装饰,打饭师傅的勺子一个劲地往里挖。
有同学提出质疑,打饭的黑胖师傅白眼一翻:“这届学生真不行,为一片肉斤斤计较,还大学生呢,寒不寒碜?
那名学生气得跟师傅吵了起来。
宋知南路见不平,准备拔嘴相助,还没等她挤过去,食堂负责人当机立断地把黑胖师傅撤了下去,换了一个语气和蔼的阿姨:“同学们别生气,刚才的师傅家里有点事,说话有点急。来来,你们赶紧过来打饭,菜里的肉确实不多,轮到谁就是谁。
大家的情绪被阿姨慢声细语地安抚下来,继续排队打饭。
这顿饭大家伙吃得腮帮子疼,那些南方来的
同学傻眼了他们带着哭腔问道:“为什么没有米饭?我看地理书上说河西省也种稻子的。”
宋知南说:“只有南边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