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宋知南和宋知夏宋湘姐妹三人一起考上大学,在厂区引起了轰动。他们再一琢磨,宋湘的哥哥宋晋却没考上,这宋家的风水果然是利女不利男。
大伯母何梅这几天嗓门洪亮,走路带着强风,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别人问她培养孩子的心得,何梅说得头头是道:“我这人跟别人不一样,只要是我生的,我都重视;不是我生的,我也重视,像小南和知夏,我也疼得很。”
宋知春听说两个妹妹都考上了大学,激动得一夜没睡好,次日早晨就骑着自行车来了。
“咱们家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宋知春说着要给两人钱:“你们上学得花不少钱,给你俩一人三十。”
宋知南推辞不要:“大姐,我工龄满五年了,按规定可以带工资上学。何况这几年我也攒了不少钱,不用你给。”
宋知夏也说:“我也有钱,不用的。你跟姐夫还得养孩子呢。”
宋知春硬把钱塞到两人手里:“养孩子的钱有,这是我悄悄攒的,拿着。”
宋知南想了想,还是收下了:“谢谢大姐,以后家里有难处就告诉我们,你妹妹马上就有大出息了。”
宋知春抿嘴一笑:“你现在不就挺有出息的?俩孩子都说要向你们学习呢。”
“他俩怎么没来?”
“我走得早,他们还没起呢。今年过年你们一定得去我家。对了,我跟你姐夫搬出来住了。在西边另盖了三间房子。”
“好事,终于摆脱他们家了。”
“可不是嘛。”
宋知南想了想,说道:“大姐,这个星期天中午,我跟知夏在家里办升学宴,你们一家有空来不?”
宋知春立即答应:“那肯定得来,我到时早点来,好给你们帮忙。”
“行。”
宋知春吃完午饭就匆忙回家去了。
邻居们一听说姐妹俩要办升学宴,纷纷主动前来帮忙。
宋知南想着这些人都退休了,有的是时间,索性大方地给王大爷和赵大妈钱票,让他们帮忙买菜买豆腐和肉,两人欣然答应。
何梅一听说她们要办升学宴,决定两家合在一起办,这下更热闹了。
宋知南请了自己要好的朋友同事,何黛章无双王翠花王王小雪陆诗月等人都在被请之列。厂里的几位领导她也去象征性地邀请了一下,来不来是他们的事,请不请是自己的事。
几位
领导说没时间就不来了,然后每人随了一块钱的礼钱。
宋知南怔了一下,爽快收下了:“谢谢你们的赞助。”
宋知南本来只打算请客,没想着要收礼,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非要送礼,有的送书,有的笔记本和笔,还有的直接送钱。
起初是来吃席的人送,到最后那些没吃席的人也非要送。这些人多是厂里的女工,她们感念宋知南对她们的帮助,东西不多,算是大家的一点心意。就连白薇也送来了一份礼物。
李书悦现在已经是图书馆馆长了,她给宋知南送来了十本最新的杂志,并走心地嘱咐道:“小宋,现在全国各地的杂志陆续开始复刊了,对文章的需求量会很大,文艺创作方面应该会有一个大爆发。你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你以后哪怕恋爱了结婚了,也千万不要荒废自己的写作天赋。做为女同志,你一定要注意不要让生活的琐碎大量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人生看上去很长,但关键的时间也就几年,从现在开始到40岁,是你最宝贵的年华,一定要珍惜呀。”
“李老师,我记住你的话了。张爱玲不是说过嘛,最恨有才华的女生忽然结婚,以史为鉴,我不打算结婚。”
宋知南的升学宴越办规模越大,起初她只想请邻居和朋友们吃顿饭,没想到来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只好再加两桌,两桌还是不够,又加了三桌。邻居们帮忙在院子里临时搭了三口土灶,把家里的大锅拿出来,会做饭的当大厨房,不会做的就帮忙洗菜摆桌子板凳。
屋子里摆不下,就摆到院子里,最后摆到了巷子里。桌椅板凳不够,碗筷也不够,邻居们自发自动地拿过来,还有不少人自带饭菜,反正图的就是个热闹。
整条巷子都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梅小玲家门口也摆了两张桌子,梅小玲的爸妈和弟弟躲在屋里说酸话,“有啥好得意的,宋冬宝还不是没考上。”
梅小玲的弟弟梅小刚也没考上,他一想到宋冬宝也没考上,心里就平衡了,又不是他一个人没考上。
让他奇怪的是自己那个又傻又笨的姐姐竟然也考上了,纺织厂的好多女工也考上了。
梅小刚想了好久终于找出原因在哪儿了:今年的考题不适合男生。对,一定是这样。
何梅不停地穿梭在各张桌子中间,笑呵呵地招呼大家:“大伙吃好喝好,别客气。”
宋冬宝一趟又一趟地端
菜。
大家一边吃一边说:“这姐弟三人相处得真和谐呀。”
“小南这孩子我是看着她长大的从小就脾气好爱读书爱学习她考上大学我一点都不奇怪。”
“小南还脾气好?”
“好曾经好过。现在嘛有时候也挺好的关键得看你是谁。反正她对我挺客气的。”
“可我听说她性子很直?把邻居都怼遍了?”
“直怎么了?我们就喜欢直的不喜欢那种虚伪的。邻居之间说话越不注意
“哦哦。”
记者的到来把宴席推到了高潮。
好家伙吃个宴席还能赶上记者采访这运气也没谁了。
大家伙伸长脖子竖起耳朵不肯错过一丝热闹这以后可都是谈资啊。
胡记者走在最前头。
宋知南一看老朋友来了赶紧让人端上新菜好生招待。
胡记者客气地尝了一口菜就赶紧进入采访状态其他记者把胡记者和宋知南围成一个圈围观群众再把这些记者围着一个圈大圈套小圈。
“宋主任你说得没错我们简单统计了一下红星纺织厂共有285名工人考上大学其中273名是女工。这种盛况别是说青阳市就是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现在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是这些女工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你们纺织厂为此又做了哪些努力?”
宋知南:“这个问题我上次回答过我觉得主要是女同志适合读书学习适合考大学。当然这与她们自身的努力和厂领导的支持也分不开。”
有个记者插问道:“宋主任有人反映您去年春节就开始办夜校给女工们开小灶是吗?”
宋知南纠正道:“夜校早就开了以前叫**夜校学习领袖思想和马列主义的这个各单位应该都有吧?四、人、帮粉碎后不用学习**了就换成了文化课。我们的夜校是所有人都可以来学但有的人对我有偏见不来学不过后来他们也来了。所以你不能说我专门给女工开小灶我是开大灶的愿者来吃。”
有一个女记者硬挤到前排提问:“宋主任我想请您对这些考上大学的女生说一句话。”
宋知南:“那我就简单说一句吧我们新时代的女人要有新的‘三从四得’从政从法从商得权得利得财得势。”
现场一
片哗然。
女记者虽不完全理解,但还是刷刷记下了这句话。
有个男记者尖锐地提出:“你不觉得得权得利得财得势这个提法,是一切朝钱权看吗?这个说法是不是有些庸俗势利?
宋知南微笑:“庸俗势利的事就交给我们女同志吧,你们继续清高,大家觉得怎么样?
宋知南也收获了30个杠精值。
在场的女工们朗声大笑:“宋主任说得对,我们愿意庸俗势利。
她们的宋主任在非公开场合对她们说过:功名利禄如果不好,男人们为什么拼了命地往上爬?它是全人类的追求,女人当然也可以有这种追求。
一切不能男女通用的美德,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美德。
记者们面面相觑。
胡记者率先发声,“我觉得宋主任说得挺有道理,这就是时代新风啊。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就需要这种新风。
有些记者不屑于跟胡记者这种人为伍,大家现在都在议论,胡记者是宋知南门下走狗。
女记者接着又说:“宋主任,那您能对那些没考上的女生说几句话吗?
宋知南:“今年的高考是史上最难,因为积累了十一届考生,再加上很多大学没有招生,这就导致考生多学校少专业少,能考上的女生都很优秀,没考上的也不代表你不优秀。
有志于此的,不要灰心,可以明年再战,大学不倒年年考;志不在此的,也没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生有更多选择,是为了让自己幸福。我希望所有的女同志都幸福充实。
你们的生命仅此一份,不可复制,我希望你们要珍惜它,不要让它成为谁的续集,谁的附庸。
女记者听着这番话莫名地燃起来了,她飞快地记下这段话,打算回去以后好好润色加工一下再发表出来。
在场的其他记者听到这番话,有人蹙眉,有人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