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林军将报名的人分成几个小组:狩猎组主要由年轻人和有经验的老猎人组成,负责直接捕猎、后勤组负责营地建设、伙食、物资运输、警戒组负责营地安全、瞭望预警。
他还根据教材和赵老蔫儿的经验,绘制了简单的安全区域地图,标注了危险地带和可能的猎物分布区。
几天后,一支由三十多名青壮年和几位老猎人组成的狩猎队,在林军和赵老蔫儿的带领下,牵着几匹驮运物资的骡子,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广元山的外围区域。
许多村民都到镇口送行,目光里充满了期盼和担忧。
第一次进山,林军异常谨慎。
他选择了距离镇子最近、相对平缓的一片林间谷地作为第一处营地。
队员们砍伐灌木,搭建简易的窝棚和篝火堆,挖好防火带。
赵老蔫儿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年轻人,在营地周围查看兽道,指导他们布下套索和陷阱。
第一天,营地顺利建了起来,没有遇到危险,这让队员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晚上,篝火燃起,架子上烤着兔肉和鸡肉,虽然分量少,但肉香弥漫开来,让辛苦了一天的队员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林军和大家围坐在一起,听赵老蔫儿讲以前打猎的故事和山里的禁忌,气氛渐渐活跃起来。
第二天,第三天……队伍开始向更深处探索。林军严格执行纪律,绝不冒进。他们发现了野猪群活动的痕迹,但林军制止了年轻人躁动的情绪,没有贸然攻击,而是选择在野猪必经的路径上,由赵老蔫儿亲自指挥,布下了几个威力巨大的地箭和深坑陷阱。
第四天清晨,负责检查陷阱的队员发出了兴奋的呼喊!陷阱里,一头近两百斤的大野猪被地箭射中,还在挣扎嚎叫!
“快!补枪!注意安全!”
林军立刻指挥。
几声枪响过后,野猪停止了挣扎。
巨大的收获让整个营地沸腾了!
这头野猪,足够全镇人吃上好几天肉食!
成功的喜悦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队员们开始更加信任林军的指挥和赵老蔫儿的经验。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又陆续捕获了几头野猪、一些獾子和更多的野兔山鸡。
后勤组忙着剥皮、腌制、熏烤猎物,将肉食一批批运回镇上。
狩猎并非一帆风顺。
有一次,一群饿狼在夜晚试图靠近营地,被警戒的队员及时发现,鸣枪示警和篝火才将它们吓退。还有一次,一个年轻队员追一只兔子差点迷路,幸好林军早有准备,规定了联络信号,及时将他找了回来。这些险情,反而让队伍更加注重纪律和安全规范。
时间一天天过去,狩猎队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广元镇仓库里的肉食和皮**渐渐增多,村民脸上的菜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希望的红光。
林军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组织队员们在狩猎之余,也采集山里的草药、榛子、蘑菇等山货,丰富食物种类,也能拿去换些粮食。
这个冬天,广元山镇虽然没有完全摆脱饥饿的阴影,但凭借着集体的力量和勇气,他们从大山手里夺来了生存的希望。
呼啸的北风中,山林深处的**和篝火,成为了广元镇人这个冬天最深刻的记忆。
而当林军站在山岗上,望着脚下逐渐恢复生机的镇子时,他知道,与自然抗争的这场战斗,他们暂时赢了。
狩猎队的成功,像一股暖流注入了广元镇饥寒交迫的冬天。
仓库里堆积的熏肉、风干的野味和厚实的皮**,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温暖了人心。
村民们脸上多了笑容,走路时腰杆也挺直了些。林军在镇上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连最初最反对进山的老人,见到他也会竖起大拇指,喊一声“林镇长,有本事!”
但林军心里那根弦从未放松。
庆祝的篝火熄灭后,他站在公社办公室的窗口,望着被白雪覆盖的广元山,思绪却飘向了更远的地方。秦馆长的逃脱,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他绝不相信那条老狐狸会就此罢休。表面的平静下,暗流何时会再次涌动?
林军向上级申请,将部分狩猎用的****正式配发给民兵连,并制定了严格的训练和巡逻制度。
明面上,这是为了保卫生产成果,防范野兽和山火;暗地里,林军希望将这支熟悉山林的队伍,锻造成一支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协助反特斗争的辅助力量。
胡玉的报道《广元山下狩猎忙,集体力量渡寒冬》在省报刊发,引起了不小反响,甚至有兄弟地区的公社来信取经。
这给广元镇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新的关注。林军叮嘱李福和胡玉,接待来访者要热情,但涉及狩猎的具体路线、营地设置等细节,务必有所保留,以防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春雪开始消融,泥土的芬芳预示着春耕的临近。就在全镇上下准备新一轮生产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了林军的警觉。
公社的邮递员,在分发信件时随口提了一句:“怪事,这几天往县文化馆的信件好像多了些,还有几封是从省城甚至外省来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林军立刻想到了逃脱的秦馆长。
文化馆的工作,信件往来本属正常,但在秦馆长刚刚出事、风声鹤唳的当口,信件突然增多,这正常吗?
他立刻通过秘密渠道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山鹰。山鹰反馈:专案组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正在秘密核查这些信件的来源和内容,但目前看,信件内容都是正常的公务交流或学术讨论,看不出破绽。但山鹰同意林军的判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