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大珠小珠落玉盘 方作

33. 制冰

小说:

大珠小珠落玉盘

作者:

方作

分类:

现代言情

次日天刚亮,江心月就醒了。她轻手轻脚地起身,推开客栈的窗户。盐城特有的咸湿空气扑面而来,远处传来渔民出海的号子声。呆六娘还在床上酣睡,小脸埋在枕头里,发出轻微的鼾声。

“六娘,该起床了。”江心月轻轻摇醒她,“今天要去拜访杨师傅。”

“三娘...”呆六娘揉着眼睛坐起来,小脸上还带着枕头印:“杨师傅家有冰吗?”

“去了就知道。”江心月帮她梳好辫子,又取出件干净的鹅黄色裙子,“今天穿这个,杨师傅家有个姐姐,你要有礼貌。”

楼下,都文曜和浔阳秋已经备好马车。都文曜正在检查马鞍,见她们下来,笑着招呼:“小馋猫今天起得倒早。”

呆六娘做了个鬼脸,一溜烟钻进了马车。

按掌柜指的路,他们来到城西。这里的房屋比城中心简陋许多,墙上糊的泥灰都剥落了大半。杨家的院子更显寒酸,竹篱笆歪歪斜斜,门口的草帘破了个大洞,用粗线勉强缝着。

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正在院里晒海带,粗布衣裙上沾着盐渍。见有生人来,她立刻站直身子,手中的海带掉在地上。

“姑娘别怕。”都文曜上前拱手,声音放得很轻,“我们想拜访杨师傅,谈谈买冰的事。”

姑娘警惕地打量着他们,目光在呆六娘身上停留片刻。小丫头今天特意戴了朵绢花,正扒着篱笆好奇地往里看。

“几位稍等。”姑娘神色稍缓,转身进了屋,海带在她脚边拖出一道湿痕。

不一会儿,一个拄拐的中年汉子一瘸一拐地出来。他面容憨厚,眼睛却亮得惊人,像能看透人心似的。

“几位要买冰?”杨老憨的声音沙哑,像是常年被海风呛的。

江心月上前行礼,姿态优雅得体:“杨师傅,我们想请教制冰之法。若您愿意传授,价钱好商量。”

杨老憨脸色一变,拐杖重重敲在地上:“姑娘说笑了,这手艺是祖传的,不教外人。”说着就要转身回屋,动作太急差点绊倒。

“杨师傅且慢。”浔阳秋掏出沉甸甸的钱袋,“我们诚心求教,这是定金。”

杨老憨瞥了眼钱袋,摇摇头:“不是钱的事。盐城有规矩,泄密者逐出城去。”他拍了拍残废的腿,“我虽穷,也不能坏了祖训。”

气氛一时僵住。呆六娘突然跑到杨老憨跟前,仰着小脸:“伯伯,你腿疼不疼?我帮你揉揉。”说着就要去摸他的伤腿。

杨老憨一愣,神色柔和下来:“小丫头真乖。伯伯这是老伤了,不碍事。”

江心月见状,轻声道:“杨师傅,我们不是要抢您生意。我们在北方开茶坊,只想学些存冰的法子,好做消暑饮子。”

这时杨姑娘端着茶盘出来,粗瓷碗里的茶水冒着热气:“爹,北方那么远,碍不着咱家生意。”

杨老憨接过茶碗,沉思良久,突然问:“你们会算账不?”

都文曜和浔阳秋面面相觑。江心月点头:“略通一二。”

“这样。”杨老憨一咬牙,“我教你们个简单的制冰法,你们帮我闺女把今年夏天的账理清楚。”他无奈地看了眼女儿,“那丫头算账总出错,去年亏了不少。”

杨姑娘涨红了脸:“爹!”手里的茶盘差点打翻。

众人一口答应。杨老憨领着他们来到后院,这里比前院整洁许多,角落里堆着许多木桶和陶罐。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深井,井沿磨得发亮,旁边放着几个特制的双层陶罐。

“这就是硝石井。”杨老憨用拐杖敲了敲井沿,“我们盐城地下有硝石矿脉,井水含硝量高。”

他让女儿打上来一桶井水,水色微浑,泛着奇异的光泽。杨老憨舀了一瓢递给江心月:“尝尝。”

江心月小心抿了一口,眉头立刻皱起——又苦又涩,还带着股金属味。

“难喝吧?”杨老憨笑了,“但这水能制冰。”他指向那些双层陶罐,“外罐装井水,内罐装干净的泉水。”

杨姑娘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她将井水倒入大陶罐,又把一个小陶罐放在中间,往小罐里注入清冽的山泉水。

“看好了。”杨老憨用木棒搅动外罐的井水,“要一直搅,直到小罐里的水结冰。”

江心月认真观察着。井水在搅拌下泛起白沫,散发出微微的热气。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杨姑娘突然喊道:“结冰花了!”

江心月凑近一看,小罐内壁果然出现了细密的冰晶。又过了两刻钟,水面完全结了一层薄冰。

“这就成了?”江心月惊讶地问。

杨老憨摇摇头:“这才刚开始。”他让女儿把结了冰的小罐取出,倒掉外罐已经变温的井水,“硝水晒干后能重复使用。关键是掌握比例和时机。”

整个上午,江心月跟着杨老憨反复试验。她发现外罐井水的量要刚好漫过内罐的三分之二,搅拌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最关键是温度——要在一天中最热的时辰制冰,效果最好。

“为什么非要大热天制冰?”江心月擦着汗问。

杨老憨神秘地笑了:“硝石吸热,天越热吸得越快。就像人干活,越累越能吃。”

老人虽然腿脚不便,但一说到制冰就精神抖擞。他演示如何调配硝石水比例,如何控制温度,江心月认真记在本子上,不时提问。

浔阳秋和都文曜则带着呆六娘在城里采购制冰要用的器具。小丫头对盐城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在杂货铺里东摸摸西看看。

“都哥哥,这个筛子好奇怪!”呆六娘举着个铜丝编的细筛。

店老板笑道:“小丫头好眼力,这是专门筛硝石用的。”

回杨家的路上,呆六娘的小布袋已经装满了各种稀奇玩意:一小包海盐、几个彩贝壳、还有块据说是美人鱼眼泪的透明石头。

“三娘你看!”一回到杨家,呆六娘就献宝似的掏出贝壳,“杨姐姐送我的,说是海里来的!”

江心月正在记录制冰的步骤,闻言笑着摸摸她的头:“真漂亮。去谢谢杨姐姐没有?”

“谢啦!我还帮她穿了好多珠子呢!”呆六娘得意地说,“杨姐姐说我可以当她的妹妹!”

都文曜放下几个木箱:“这是按杨师傅单子买的陶罐,还有搅拌用的檀木棒。”

浔阳秋则展开一张图纸:“我画了冰窖的构造,杨师傅说这样最保温。”

呆六娘献宝似的掏出个小陶罐:“杨姐姐说这个最适合初学者用!”

江心月看着刚制出的一小块冰,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珍珠坊的冰窖该怎么改建。

下午的实践更有趣。杨老憨教他们用不同比例的硝水试验。江心月发现,井水与清水的比例在七比三时,结冰速度最快。

“三娘,我能试试吗?”呆六娘眼巴巴地问。

杨老憨给她一个小号的陶罐:“来,伯伯教你。”

小丫头学得认真,小手握着木棒慢慢搅动,小脸憋得通红。突然她惊叫一声:“出水了!”原来她搅得太用力,水溅了一身。

众人大笑。杨姑娘拿来干布给她擦脸:“六娘真厉害,第一次就差点成功。”

傍晚时分,江心月终于独立制出了第一罐完整的冰。看着晶莹剔透的冰块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她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凉意顺着指尖直达心底。

“成了!”她惊喜地喊道。

杨老憨拄着拐杖过来检查,满意地点头:“江姑娘学得快。明天教你存冰的法子。”

晚饭后,江心月在灯下仔细记录今天的发现。浔阳秋敲门进来,手里拿着几页纸:“杨姑娘给的账本,我发现个问题。”

原来盐城的冰税比想象中高很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