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春心不自知 涸舟

65. 证据确凿

小说:

春心不自知

作者:

涸舟

分类:

穿越架空

侯夫人常氏在青芷说第一句时,就隐隐猜到今日三房要说的事怕是与她这个儿媳有关,现在再看儿媳和她大丫鬟的脸色,确定了就是与这个儿媳有关,并且还是很严重的事。

她不能任由三房在她们大房这里放肆,哪怕现在还不知究竟是何事。

正要开口,就听齐砚先一步道:“大嫂,你让人在送去灼华院的梅花雪水里下了毒,你可承认?”

如此直白的话一落,常氏都忘了自己要说什么,震惊地看向儿媳殷氏。

院里的人同样震惊,先看向齐砚,后也看向殷氏。

殷氏面色比之刚刚手炉打翻时又白了几分,不知是心虚吓得还是冻得,却也很快就镇定下来。

她双手拢在衣袖里,面色带着一丝痛楚地扯了扯嘴角,尽量让自己笑起来,忍着手心的不适,咬着牙道:“三弟这是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齐砚也不跟她废话,直接道:“那就请王嬷嬷、大伯母、大哥走一趟了,看看大嫂和大哥的内室里是否藏有下在梅花雪水里的毒药。”

殷氏听闻,心下一惊!

齐砚怎么知道……

齐喧听此,面色沉了下来:“三弟,不可胡说!”

齐砚冷冷淡淡暼了他一眼:“若是不肯,那就报官。”

声音不紧不慢,透着丝丝冷意,比下着雪的天还冷。

院里的人其实都知道,齐家三爷绝不是瞎说八道之人,既然说了,那此事八九成是真的,并且还被他找到了证据。

侯府世子齐喧也只是觉得三弟突然来了这么一下,是在打他的脸。

常氏本还想劝说一二,听齐砚这么说,知道今日之事不能善了了。

若想善了,那就不能阻止,这样大儿媳下毒一事也只府内的人知道。

若是真让三房报了官,那就闹得京城人尽皆知了。

不仅如此,侯府还会被大儿媳拖下水,今后少不得被指指点点,到时候她已经出嫁的女儿在夫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被休都有可能。

不过片刻的功夫,常氏将利弊思量了清楚,便道:“既然老三说殷氏下了毒,那就去内室找找看,殷氏若是没做,也是还她一个清白,到时候老三可要给你大哥和大嫂道歉。”

常氏一翻看似公正的言论,让殷氏面色又一白,那边被拦着的红蕊突然急了起来,径直绕过青芷就朝后面跑去。

这一跑,院中的人便都知道了齐砚说的是真的。

青芷脚步也快,几步就追上了朝后面跑的红蕊,死死将她拉住。

齐砚瞥了常氏一眼,常氏咬了咬牙,道:“王嬷嬷,喧儿,你二人同我一起去后面。”

说完率先朝后面疾步走去。

若是能让她先一步找到那个什么雷公藤毒药,藏起来也好,这么明显的事,只要没有证据,说再多也无用。

齐喧见此,也跟了上去,王嬷嬷迟疑了一瞬,一样朝后面走去。

青兰、青糯二人在齐砚的示意下,一样跟去了后面。

敬文侯面色隐隐发黑,却也知道此事是大儿媳做的不对,走到齐砚面前:“是大房对不住你。”

齐砚依旧冷肃:“不是对不住我,是对不住我夫人。”

敬文侯微微一顿,朝叶蓁看了一眼,只是她的脸被斗篷的兜帽罩住,什么表情也看不见。

敬文侯:“你说的是,是大房对不住你们三房。”

被兜帽罩住的叶蓁讽刺地抬了抬唇角。

即便这个时候,齐家掌家之人也不会同她这个险些被他儿媳害了的人道歉,齐家所谓的规矩是个什么德行,可想而知。

很快,去后面的一行人回来了,除了青兰、青糯、青芷三个,各个面色都不好看。

青兰手里拿着一只青玉盒,回来后交给了齐砚。

已经离开灼华院的纪太医不知什么时候又回来了,此刻正擦着额头的细汗扫了一眼院子里的一众人,与院中大房有些微微哆嗦的人对比鲜明。

院子里的人,三房和王嬷嬷都穿的厚实,只有大房的人衣衫单薄,似是没想到会在院子里待这么久。

敬文侯和常氏提过不如进去堂屋说话,都被齐砚拒绝了,说为了侯府名声着想,在外面亲自盯着,以防有人将今日之事散播出去,堵得二人哑口无言,只能挨冻。

敬文侯不是不想摆摆长辈的谱,但被齐砚与往日不同的眼风一扫,满口涌到嘴边的话,愣是一个字也说不出。

齐砚将青玉盒交给了纪太医:“请纪太医查看一下,里面装的是不是雷公藤。”

纪太医心下转了几转,立刻就明白了。

就说怎么他人刚刚才一离开,就被齐探花的人又拉着跑了回来,原来是要揭露府中腌臜之事了。

若换成别府,他可能会掂量掂量,但他本就是太子的人,齐探花又曾为太子讲读,齐夫人又是太子表妹,这都是自己人!

纪太医接过这只青玉盒,里面是棕黄色粉末,不用细细辨别,这就雷公藤之毒。

纪太医将结果说出,后又将在冷窖里同齐砚说过的中此毒的症状一一也说了出来。

院里的人一听,纷纷出了一身冷汗,被冷风一吹,本就哆哆嗦嗦的众人齐齐又打了个哆嗦。

殷氏本还想挣扎辩解一翻,或许这毒是别人下到那两瓮梅花雪水里,又或者是三房诬陷也不一定。

只是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纪太医补了一句:“此药早已绝迹,不知世子夫人是从何处得来的?”

纪太医的一句话,就将殷氏刚要出口的辩解全部堵了回去。

她抿起了唇,面色已经惨白一片,却没回答纪太医的话。

齐砚又开了口:“那两瓮就是大嫂让人送去的梅花雪水,在两瓮的下面写了‘三’做记号。”

“三”应该就是送去三房。

往常这种送去各房相同的东西,是不会专门做什么记号的,梅花雪水每一瓮都一样,何必非要做上记号?

证据确凿,无需再问。

既然如此,对殷氏不可不罚。

为了齐砚、叶蓁不把此事张扬出去,敬文侯夫妇也要有个态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