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是真的进入到了京都了。
方宁带着胡连和夜魅进了繁华的京都之后,虽然被眼前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震惊了一小下下,但对于方宁来说,这里再如何的繁华昌盛,也不可能比得上现代社会的大都市。
夜魅也没有多少好奇,似乎司空见惯了。
反倒是三人中年纪最大的胡连有些小兴奋,左看右看,显然是第一次进京。
这次进京也不是去太学报到,因为太学馆是在东关城外,属于郊区了。
他们三个是要去北疆提塘官所,作为来自北疆的行走校尉,方宁理所当然第一时间到这个地方来报到,也把自己行走校尉这一后备官职登录在北疆提塘官所,以便今后在京都有相关的官职职位空缺,自己可以补位。
因为初来乍到,几个人走走问问,按路人指点,他们穿过两条热闹的街巷,终于在驿馆街尽头找到了北疆提塘官所。
那是一座青砖灰瓦的院落,门口挂着块朱漆匾额,上书“北疆提塘官所”六个大字,左右两侧还立着两杆木质旗杆,虽没挂旗,却透着几分肃穆。
这处官所恰在“边地提塘区”,左右相邻的分别是西域、辽东的提塘官所,清一色的规制院落,往来的多是穿着边地军服或带着文书的官吏。
所谓提塘官所,本就是边疆军政长官在京都设立的“驻京办事处”,负责传递边疆军情、呈递文书,偶尔还得替边地官员打理京中琐事,是边疆与中央之间的重要纽带。
这一点,方宁早已经知晓,也知道和现代的驻京办事处有相类似的地方,是个肥缺。
方宁刚走到北疆提塘官所门口,两个守门的军卒就斜着眼睛扫过来。
他们见方宁穿着普通青布长衫,身后跟着的胡连夜魅也不像权贵侍从,便懒得起身,只懒洋洋地问道:“干什么的?北疆提塘官所不是闲杂人能进的!”
“劳烦通报一声,就说上阳方宁求见。”
方宁语气平淡,没在意军卒的怠慢。
“方宁?”
左边的军卒愣了愣,随即眼睛猛地睁大,连忙凑上前仔细打量方宁,脸色瞬间变了。
他忙不迭地对同伴喊道:“快!快去禀告李提塘!就说方宁先生来了!”
自己则一溜烟跑到方宁面前,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得判若两人。
“不知是方先生大驾光临,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望先生恕罪!”
胡连在一旁憋笑,夜魅则好奇地盯着军卒变来变去的脸,不明白这人怎么前倨后恭。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提塘官所的大门就被人推开,一个穿着从五品武官服的中年男人带着四个属下快步走出来。
这男人留着短须,面容精干,正是北疆提塘官李默。
他老远就拱手笑道:“方先生,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把您盼来了!远征侯爷前前后后派人来问了不下十次,就怕您路上出岔子!”
身后的四个属下也纷纷躬身行礼,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方宁往里走。
进了正厅,李默亲自给方宁倒茶,又亲自安排属下招待胡连和夜魅,态度殷勤得不得了。
方宁接过茶盏,放在桌子上,开门见山道:“李提塘不必麻烦了。我此次来,是前来报到的,这边事情完了,就会去太学院报到。”
李默闻言,脸上的笑容更盛,从怀里掏出一枚黄铜官印和一份文书,双手递到方宁面前。
“方先生有所不知,王侯爷三日前接到军情,已率军前往西域边境了。临走前特意留下这枚官印和任命文书,说您若是到了京都,便让您暂理东关城的治安,担任‘东关城兵马司指挥使’。”
方宁接过官印,只见印面上刻着“东关城兵马司指挥使”九个篆字,印边还刻着京畿卫的验印标识。
文书则是一份官职任命书,上面不只有方宁的籍贯生辰性别等等,更清晰写着任命缘由、职责范围,末尾压盖着远征侯王婆娑的私印和九城兵马司的公章,以及吏部的大印。
九城兵马司是京都核心防务机构,负责京都内城、外城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