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嬷嬷,”宁宁双手托着小下巴,仿佛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般的问易嬷嬷,“先靖安候,哦,就是我爹啦,他之前一直生活在京城,那林家在京城是有府邸的喽?”
易嬷嬷闻言有些想不明白宁宁为什么这问,却还是笑着回道:“自是有府邸的,林家的靖安候府与咱们郡主府只隔了几条街。若是老奴没记错,先靖安候去后,林家便换了匾。
虽说林家没了爵位,但姑娘的兄长却是正经的天子门生,前科探花。前儿刚出孝,名字一报到吏部就派了官,可见是在当今那里挂了名的。”
宁宁歪头:“什么官?巡盐御史吗?几品呀?”
“难得姑娘小小年纪竟还知道巡盐御史?”易嬷嬷摇头笑道:“要让姑娘失望了,林大人如今只是从四品的扬州知府。”
不是巡盐御史?
是了,她想起来了。
书里曾提到过贾雨村游历到扬州时,林如海也才刚被当今钦点为巡盐御史,那会儿林妹妹正好五岁。
现在林妹妹还没出生,自然不是那什么巡盐御史了。
“早晚的事,我才不失望呢。嬷嬷,你再跟我说说荣国府呗,那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家?”
一听宁宁问荣国府,易嬷嬷脸上就出现了一抹嘲讽。做为教养嬷嬷,她就没见过像荣国府那种完全不讲规矩,或者说规矩自成一派的人家了。
在规矩的发明创造上,永远别出心栽,惊艳世人。
槽点太多了,易嬷嬷都不知道从何说起,见宁宁还在那里眼巴巴的看着她,只抿唇说了一句:“很不像样子。”
宁宁眨巴眨巴眼睛,有些小担心的问道,“若荣国府当真不像样子,那嫁到林家的贾敏呢?是歹竹出好笋还是青出于蓝,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世网友时常说王夫人年轻时候的性子跟凤姐儿差不多,那贾敏会不会是另一个贾母?
毕竟是贾母的嫡亲女儿,她用了十二分心亲自教养大的姑娘。
易嬷嬷以为宁宁是在担心贾敏心性不好,以后日子会不顺心。想了想到没说贾敏如何,只拿和敏之前的话给宁宁吃定心丸。
怕什么呢,要是在林家住的不顺心,那咱们就回京。
“郡主已经禀了当今,郡主府的一切都留给姑娘傍身。如今咱们郡主是正儿八经的罗刹储妃,便是看在两国邦交的份上,也不会有人找姑娘不痛快的。”
宁宁:“嗯。”
那倒是真的。
按罗刹国的王位继承顺序,搞不好她娘还能捞到继承权呢。
当然了,前提罗刹国别跟他们上国打仗。
知道自己穿到什么时空后,心情也不像之前那般消极低落了。又问了一回林家和贾家的事,宁宁便去甲板上玩了。
临近腊月,寒风冷冽刺骨。大丫头南烛见宁宁的小脸都被吹红了,上前一步将帽子重新给她戴好,又轻声劝道:“姑娘,起风了。”
宁宁也怕生病,听劝的回了舱房。
已经将舱房收拾出来的南星用热水拧了帕子给宁宁温脸,其他几个跟着出来的丫头也是一通忙。等宁宁换了一身家常衣裳抱着手炉坐在榻上了,近身侍候的丫头们便又都退到了外间。
少时,南烛让人做的鱼片粥好了,她便端着小碗一勺一勺的喂宁宁吃粥,动作轻柔细致。
哪怕和敏不在这里,一屋子的丫头嬷嬷也没哪个敢消极怠工的,只这一点,就让宁宁打心底满意。
船上的日子很是无聊,身边又一直里三圈外三圈的围了不少人。宁宁除了跟易古两位嬷嬷学规矩,学中馈管家驭下之术外,竟然就只剩下吃和睡了。
扬州府衙,后院。
相较于无聊又忙碌的宁宁,林如海和贾敏则刚收到和敏的信。
信里不光写了她要远赴罗刹的事,也说了宁宁要交给他们扶养的决定以及她已经给宁宁备下了嫁妆,将来宁宁不会占用林家分文财产的言语。最后和敏又在信里提了一嘴不带宁宁远赴罗刹,不是她做娘的狠心,而是当今的意思。
这句话写得很隐晦,就是要给林如海和贾敏一种宁宁是质子的印象。
古来将军驻守边疆,其家小都要留在京城为质。如今和敏远赴罗刹,那宁宁那就是她留在上国的唯一牵挂。
宁宁好了,她只盼着两国永无兵戈之祸。若宁宁…那泱泱上国也没她在意的人了。
她不介意成为千古罪人,就问伤害宁宁的人怕不怕祸及阖族吧。
先靖安候与和敏郡主的事,当初闹得沸沸扬扬,哪怕林如海和贾敏当时外放地方,也都听说了。
贾敏是从与娘家往来的书信里知晓的。当时荣国府的史老太君最担心的就是她闺女有个年轻又出身高贵的继室婆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