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外得来的“喜宴”过后,虞九阙足足腰酸背痛了三日。
秦夏哪里有半点生病的模样,简直称得上生龙活虎,反倒是他昨日不小心淋了几滴雨点子,今天就开始打喷嚏。
秦夏为此愧疚不已,专门给虞九阙做了好几样喝药之余甜嘴的饮子与羹水。
配上甘源斋买来的一大堆点心,吃得小哥儿身上的药味都淡了,取而代之的是若有似无的甜香。
转眼到了二月的最末。
兴奕铭之前一直心心念念攒的局,总算拉齐了人头。
这一顿饭需要兼顾众人口味,绝不能让兴掌柜丢了面子。
秦夏细细思忖着,将菜单与食材、香料等写满了好几张纸。
虞九阙在旁帮他仔细研墨,手边的针线筐子里,新布鞋只差将鞋面和鞋底合在一处。
宴席当日。
雅间阁子洒扫一新,花瓶里的花换了水灵的新色,成套的净瓷杯盘碗碟上绘燕子绕枝的图样,在潋滟春光中以待来客。
秦夏掐着时辰进了灶房,先提前准备起费时的菜色。
兴奕铭请了五位掌柜,加上他自己一共六人。
秦夏备了八个热菜,一汤羹、一甜点,并冷碟、果碟各数盘,其中包括先前答应兴奕铭要做的大肠和拿手猪肉菜。
按理说大肠这种食材在大雍是上不得席面的,但兴奕铭提前特地嘱咐,他请来的都是耽于口腹之欲的同道中人,不讲究那些个规矩,什么桌上一定要有海参、鱼翅等,只图两个字:好吃!
为了周全口味和体面,秦夏立刻就想到了一道鲁菜中的名菜: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以酸甜香咸四味俱全而闻名,将大肠这么一道贱味食材做到“上得厅堂”的程度,足见本事。
为了这道菜,秦夏托了郭屠子,买来上好、色白的大肠头。
大肠脏腥,要去味,需下功夫清洗。
第一遍用清水冲洗去异物和表层粘液,第二遍以生粉干搓,去掉残留,第三遍加醋,祛除腥气,继而再用清水漂洗,入水焯至变色。
到了这一步的大肠,已经闻不到那股有人喜,有人厌的味道,表皮微黄,内里白净。
然而至此才只是个开始。
庄星抱来一大把剥好的大葱,露出脆生的葱杆,按照秦夏的要求,尽数切成了和大肠头一样的长度。
紧接着他就看到掌柜的拿起葱杆,一根
接一根地通进了大肠内部。
“大肠下锅翻炒之前要先炖煮,这一步可以帮大肠定型,摆盘更漂亮。”
食肆中的菜色和家常菜不同,家常菜一锅烩出来就下了肚,宴席菜除了好吃,还要追求摆盘的精妙。
秦夏闲着没事就雕萝卜花,郑杏花和庄星也跟着他学起来,不过两人目前都还没练出什么名堂。
把处理好的大肠连带香料丢进锅里,盖上盖子,紧接着就是下一道菜——东坡肉。
常家坛子肉声名远扬,包括兴奕铭在内的几位掌柜怕是都尝过,而说起经典的猪肉菜,秦夏的第一反应还得是东坡肉。
一块漂亮的五花肉正静静躺在案板上,捏一下就知道是一块好肉,皮肉紧实,脂油丰厚。
秦夏端详一番,比着大小下了刀。
不多时不小的一块五花肉,就变成了尺寸一致的四方块,秦夏抽了几根洗干净的棉绳,一一捆扎到肉上,打了个端正的绳结。
灶房内有三个灶头,秦夏占了两个,另一个正由郑杏花用着,做着一道大堂客人点的回锅肉。
浓郁的菜香里,庄星穿梭其中,帮两边打着下手。
眼见别说是郑杏花,就连秦夏做大菜的时候也没有让他回避的意思,庄星不禁感到困惑。
他过去在刘府大厨房做事的时候,那里的大师傅防底下的人和防贼一样,别说杂役了,就连在他面前得脸的厨房帮仆,在他做拿手菜的时候也一概不能进屋。
听说大师傅还有一个专门的上锁箱子,里面装着他的独门调料,便是亲儿子都没打开看过。
这是因为手艺是一个厨子的立身之本,若是大师傅的拿手菜让人学了去,很可能过不了多久他就得卷铺盖走人。
在庄星的眼里,秦夏这个当掌柜的虽然年轻,手艺却绝对不输刘府的大师傅。
秦记食肆虽然店面不大,但那些个菜色没有一样是庄星从前听说过的,按理说越是如此,秦夏越该藏着自己的看家本领,哪知秦夏做菜的时候放什么料、用什么火候,全都大喇喇地任由他们看。
庄星不相信会有厨子心这么大,他疑心掌柜的一定还是有所藏私,只不过手段更隐秘罢了,这才符合人之常情。
“星哥儿,去端个砂锅,里面铺上竹篾,再放些葱姜。葱用香葱,姜切大片。”
在庄星想东想西的间隙里,秦夏已经把那几块五花肉煎好了。
肉块滋
滋冒着油星,泛着一层恰到好处的焦黄,让人觉得就算是现在咬一口味道定然也不错。
架起铁锅,秦夏抓了一把□□糖,开始炒糖色。
冰糖在热油中慢慢融化,冒出细小的气泡,秦夏往里倒了一定量的水,这是一会儿东坡肉上色的关键。
“掌柜的,砂锅准备好了。
听到星哥儿说的话,秦夏把盛出来的一盘子五花肉端了过去,挨个放到了砂锅中竹篾上,葱姜则垫在下面。
加上酱油和刚刚煮开的上色糖水,一杯花雕酒,水没过肉块时,秦夏合上了砂锅盖,嘱咐庄星道:“看着火,煮开后抽几根柴出来用小火慢炖,三刻钟后喊我。
庄星连连点头。
这两道大菜有了着落,剩下的就相对简单了不少。
秦夏还打算做一道灼八块、一道蓑衣虾球,再来一道香烤羊腿。
此外尚有几道素菜,需等食客到了后再下锅。
申时四刻,秦记食肆的阁子内坐满贵宾。
兴奕铭作为东道主居于主陪的位子,一桌六人,以一名身穿华贵绸衫,明显年岁最长的掌柜为首。
方才见礼时秦夏已经听兴奕铭介绍过,这位年过不惑的掌柜姓桑,在城里做绸缎布行生意。
“桑掌柜还有个身份,那便是宋府宋老爷的大舅子。
此外,兴奕铭还私底下同他小声提点过。
秦夏一下子想起于顺给他们讲过的“宋府八卦。
他默了默,试探性地问道:“可是那位早逝的宋夫人的兄长?
兴奕铭对于秦夏知晓这些个宋府之事并不意外,点点头道:“正是,桑府家底亦厚,早年更在宋府之上,昔年宋夫人嫁给宋老爷,人人都说此乃下嫁。
但后来桑府走了下坡路,宋府反而蒸蒸日上,齐南县的首富之位竟换了一家坐。
秦夏只觉得齐南县当真是太小,随便扒拉个人都能和宋府扯上关系。
不过这么听来,宋老爷那般宠爱家中妾室,却迟迟也不敢堂而皇之地扶正,八成也是因为桑府横在眼前的缘故。
这点小插曲很快被他抛诸脑后。
那位桑掌柜看起来人是傲气了些,多半是看不上秦记食肆这种小地方,也不知道兴掌柜是怎么硬生生把人请来的。
来都来了,秦夏自是要让他觉得不虚此行才好。
桑成化确实有些瞧不上秦记。
他的确也爱寻美食享用,但和兴奕铭
不同,像是路边的小食摊、街边的小食店,向来入不了他的眼。
他最喜欢去的是城中两个最有名的酒楼——常悦楼和百味轩。
常悦楼以坛子肉闻名,百味轩则擅做一道百味鸭,但近来常悦楼深陷风波,百味轩的灶头大师傅也因为老妻病逝而无心掌灶,灶头临时换成了他的大徒弟,别人吃不出来,但桑成化却知道不是那个味儿。
徒弟到底是徒弟,要想练成师父的本事,且还有日子。
而兴奕铭就是这时候给他递出了帖子,邀他往城中鹤林街新开的秦记食肆赴宴。
桑成化拿到帖子后一脸莫名,秦记食肆是什么地方?
他竟从未听说过。
哪成想最后还是他那家里最有出息,在县学念书的儿子给出了答案。
“秦记食肆就开在我们县学附近,午间过去,三十文就能吃一顿热乎乎的好饭,夫子们嫌弃饭堂不好吃,经常结伴去打牙祭。
但桑家公子自然随了亲爹,在家锦衣玉食,哪里看得上一份“套餐卖三十文的地方?
他自然也嫌饭堂的饭狗都不吃,所以都是让桑府下人每日午时赶着马车去送饭。
这秦记食肆好不好吃,他也并不清楚。
桑成化一听这食肆价贱至此,当即就想把兴奕铭的帖子退回去。
然而转念一想,兴奕铭的嘴巴多刁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他敢把食肆的名号大大方方写在帖子上,想必就是不怕自己嫌弃。
犹豫一番,桑成化还是接下了对方的邀请。
正好同席的掌柜们也久未相聚了,叙叙旧也好。
真坐在秦记的雅间里时,桑成化的那份先入为主的“偏见
当然,秦记食肆的雅间阁子再怎么布置也比不上常悦楼和百味轩,那两家酒楼才称得上是雕梁画栋,上等阁子里连餐饮器具都乃纯银所制,只有齐南县最富贵的一小撮人才吃得起那里动辄百两的一桌席面。
但秦记食肆却不像他设想中的那般平庸。
若常悦楼和百味轩是金枝玉叶,那么秦记只能算是小家碧玉,却足以称得上小家碧玉中的出众之辈。
看着面前不知店家从哪里淘换的杯碟,以及花瓶里用了心思、错落有致的春花,桑成化打算瞧一瞧,这让兴奕铭特地攒局来吃的,究竟是何等佳肴。
正菜之前,先上冷盘。
冷盘乃是两荤两素,素菜带着清新之气,令人
眼前一亮。
其中有两碟最为引人注目。
一碟是凉拌蒜薹在座诸人都是第一次见只因其一是从未吃过拌蒜薹第二是碟子里的蒜薹被摆成了绽放的花蕊形状顶端以枸杞为饰。
一碟是酸辣凤爪凤爪脱了骨四周点缀着红红绿绿的辣椒下箸前就能闻到那股勾人口水的酸爽辣味。
凤爪很快博得一片好评便是桑成化也点了点头。
“碎骨脱得干净滋味也浸得透吃不出半点腥气。”
尤其是这股别致的酸爽引得在座的老饕都开始猜测起是用了什么食材总之绝不会只有米醋。
没等他们猜出个头尾热菜也开始挨个上桌了。
灼八块听名字让人摸不着头脑实则是用鸡肉制成。
这道菜只取鸡翅和鸡腿下锅油炸再以酱烧、酒烹。
在座的几名掌柜都是平原府本地人本地人口味偏咸所以秦夏给食肆做菜时都会比做来自己吃时多放盐和酱油果然食客们都很受用。
蓑衣虾球乃是南地名菜又名绍式虾球据传起源于绍兴的一处酒楼。本质是将虾肉和鸡蛋调匀下锅成球再蘸着面酱吃。
之所以名字中有“蓑衣”二字是因为要用技巧使蛋液在虾球外部包裹成丝且虾球虾球出锅的成品形状还不能散越圆越佳。
这一道菜入口外酥里嫩虾肉的鲜美绕舌
秦夏还做了一点点小小的创新配的蘸酱除了面酱还有一小碟甜口的蜂蜜果子酱。
上头的两道荤菜穿插着三鲜蛋羹和素炒四喜已经把这一桌宾客吃得迷迷瞪瞪。
“没想到市井之中竟藏着如此口味上佳的食肆
其中一位掌柜说到此处举起了酒杯其余人也纷纷举杯尽数饮了一盏。
兴奕铭扫了一眼桌上餐盘开始惦记起自己专门点的重头戏。
他的大肠呢?怎么还没端上来。
正打算问一嘴那名叫小川的伙计秦夏就亲自端着他心心念念的菜色推门而入。
只见洁白的瓷盘上立着切成“扳指段”的大肠盘子一段以萝卜雕成的花瓣作为点缀淋上的汤汁在灯下幽幽泛光。
几人迫不及待地伸了筷子。
一块大肠入口兴奕铭惊喜难掩。
他嗜好美味又荤素不忌别说大肠这等下水就是猪脑花都吃得面不改色。
算起来他吃过爆炒的、冰糖的、脆皮的,但秦夏端出来的这一盘,却是连他也是头一回尝到。
很难用简单的一个字、一个词形容这道菜,因为它的口感是层层递进的,每一口都能尝出不同的感觉。
虽不知九转大肠为何名为“九转”,但就其口感而言,倒还真是转过了好几个弯。
随之其后的“东坡肉”,更是使人赞叹不断。
“我已许久没见过炖得这么漂亮的肉。”
桑成化捋了捋短须,仔细瞧着伙计拿着勺子分出来的肉块。
色泽红亮如玛瑙,肉皮晶莹,半透若脂,其下肥瘦层叠相间,筷子一戳就烂,甚至可以用勺子挖着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