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我是大反派早死的“爹” 过耳不闻

89. 攻入丰京

小说:

我是大反派早死的“爹”

作者:

过耳不闻

分类:

古典言情

第八十九章:攻入丰京

楚怀北一路南下,各府州接到镇北王发的手令还摸不到头脑。

不是正在和蒙古打仗么?怎么镇北王跑这儿来了?不放行,粗粗看就有五六万人马,强行突破也就半天时间的事情。

在两边消息不互通的情况下,让楚怀北一路摸到京州府,稍作休息,起灶做饭。

一路过于顺利,这让薛展和秦风大为感叹。

就这水准,但凡是蒙古军攻进来,哪里有阻挡的本事,到时候说是一片炼狱都不为过。

他们镇北军把朝廷保护的太好了,好到大夏的官员无能到这个地步。

这事,楚怀北知道一点,总的来说,是几百年的制度问题。

大夏开国皇帝和第一任镇北王一起打下的天下。

两者是主仆关系,当年旧朝遇到百年难得一遇的旱灾,田地内颗粒无收,爆发前所未有的□□。

楚家先祖就是在快饿死的时候,被开国皇帝捡回家偷偷塞了一口饭吃,才活了下来。

彼时二人还是未到十岁的孩子。

之后揭竿而起,四处征战,才打下这大夏的大片江山。

为了驱赶经常骚扰北境的外族人,那时候还没有蒙古,草原上住着十几个小部落,时常骑马过来打秋风。抢的不多,但他们马术精湛,根本追不上,十分恼人。

开国皇帝封楚家先祖为镇北王,常驻北境,修建防御工事,阻挡外族人过来抢掠。

其他一起跟皇帝打天下的将军此后不管是自愿还是非自愿,纷纷卸下兵权,回家养老。

只有楚家兵权一直在手中。

皇帝与楚家的信任是别人不可比拟的,至少三代内,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信任感。

但随着皇权的更替,感情总会淡的,楚家一直坚持祖上的古训,对皇帝忠心耿耿。毕竟没有开过皇帝,楚家也不会存在。

大夏的军事,北境靠镇北王,南疆靠镇南侯,国内基本没有兵权可言,一个府州最多也就百十来个驻军。

附近五六个府州加一起,都凑不齐一支一千人的队伍。

休息过后,楚怀北立马启程,决定连续赶路,直接突袭丰京。

-

“王爷,我怎么看着这丰京城不太对劲?”

薛展看着乱糟糟的城门口,百姓神情慌乱,也没个值守的城门尉。

五万大军安安静静的停在城门口,已经看见大军的百姓,纷纷惊慌逃窜。

楚怀北又没想对百姓动手,命人将镇北王的蟒旗挂上。

挥手示意大军进城。

慌乱的百姓见是镇北王的大旗,纷纷停下逃窜的脚步,惊疑不定的看着排列整齐的大军。

胆子大的,开始拉着周围熟悉的人开口议论。

“什么情况?不是说蒙古前锋军过来了么?怎么是镇北王?”

“对啊,我打听到的消息也是说蒙古军来了!”

“我也是的,这消息还是我那表姐家小姑子的表姑娘从商老爷家传过来的消息。你们知道的,商老爷刚刚新纳了第十二房小妾,就是那表姑娘!”

“这商老爷早早收拾好,已经跟着陛下一起走了!”

“嗳,是的呢,前日晚上的事,当时要不是我晚上出恭,刚好看见,都不知道大晚上的,朝廷百官全走了呢!”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不知,再看看,都说镇北王爱民如子,想来是不会对百姓出手的。”

“走走走,快些回家去,蒙古人不会来了!”

当下聚在一起的百姓,四散而走,还跑什么,又不是蒙古人来了。

耳力好的几人,也零星听到几句,拼凑一起,大约是谁把他们认作蒙古前锋军,然后皇帝前日晚上连夜带人跑了······

楚怀北带着大军,直接在皇城南门口停下。

“去,把正门打开。”

瞥了一眼之前进出过的东侧门,楚怀北直接让人去把大门打开。

挥手示意众人进宫。

皇宫内还有不少遗留的宫女和太监,看见镇北王的蟒旗也是呆愣在一旁。

不过没人敢上前搭话,只努力将自己身影缩在一边。这千军万马的气势,看着也不像是来给皇帝请安的。

“有意思,本王被人罢了一道。”

在命人将皇宫上上下下全部搜了一遍后,楚怀北冷笑出声。

按照杨遂的供词,她以为能看见三皇子或者二皇子造反逼宫的情景。

现实是三皇子伪造信息,提前让皇帝连夜迁都。

要么杨遂没说真话,要么三皇子对跟了自己多年的部下留了一手。

不管是哪种情况,她来丰京的目的只达成了一小半。

三皇子没能抓到,皇帝也跑了。

现在的情况,兜兜转转又回到原书的序幕。

楚怀北让人将剩下的宫人都聚集在一起,清点人数后,发现人还不少,足足有八百多人!

皇帝的日子,的确挺好过的,全是仆人······

她准备将皇宫封存,这些人需要安排个去处。

楚怀北让他们自己选,是留在丰京,还是跟着大军去北境。

在丰京的,自己找门路生活,去北境的,会给他们分田地耕种,或者进王府的工坊,总之不会饿到他们。

至于楚怀北大发善心,也是见其中宫女占比更多。

她决定这次回北境后,就下令实施,准许女子立女户。不管她们选择种地还是进工坊,都会带动北境女子地位的提升。

当场让人决定好去留,没动皇宫里的一草一木,直接封宫,留下一千人镇守。

看到丰京混乱,楚怀北不清楚外祖家是跟着去了建邺,还是迁到别处,立马带人往外祖家赶去。

冯家老仆一开门看见的就是抱着头盔穿着铠甲的楚怀北。

“王爷!”

“王伯,您还在啊,那外祖父他们在府中吗?”

“回王爷,在的呢!您请进!”

楚怀北回头朝身后吩咐一句。

“薛展秦风跟我一起进府,其他人先在门外等一会儿。”

“是,王爷!”

王伯在楚怀北与手下说话之际就招来小厮,让他速去找大爷。

随后自己引着人往正厅走。

还没到前院,冯大爷几乎是跑着往大门赶,在拐角处与楚怀北三人迎面碰上。

“大舅舅!”

“怀北!你怎么来丰京了?是来追击蒙古前锋军的吗?”

冯大爷一边问,一边带着人往正厅走。

“此事是有人故意为之,本就没有什么蒙古前锋军。”

“嗯?此话何意?”

冯大爷先将三人安排坐好,命人将冯太爷和二爷并着家中的几个少爷都请来正厅。

楚怀北先将随身带着的供词拿给冯大爷过目。

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冯家众人疾步赶来,就连老太爷的脚步都利落的很。

“外祖父!二舅舅,各位表哥好。”

“怎么回事,怀北听闻你带兵来的丰京?”

冯祭酒一时间有些看不懂局势。

“外祖父,劳您先看完大舅舅手上的供词后,怀北在做解释。”

冯大爷已经快速将供词过了一遍,气的额头青筋直跳。

伸手将供词递给老父亲,多嘴了一句。

“父亲,您看后先别着急生气,免得将身体气坏,怀北在这儿呢,说明事情并不糟糕。”

冯祭酒瞪了一眼大儿子,当着这么多人面,也不知道给他留点面子。

“啪!”

“通敌卖国之徒!”

冯祭酒才看三页纸,就将右手边茶几上的茶盏盖拍地颠了颠。

二爷从自己爹手里捞过供词,展平了再接着看,看一页传给坐在后面的小辈一页,尽快看完,好让怀北解释。

楚怀北见大家都传阅看完,才开口叙述。

“十一月中旬,蒙古三皇子察罕率军二十万进攻北境,先是派手下猛将那海率兵十万于半夜子时突袭幽州。”

“幸亏烽火台的将士报信及时,将士们才能迅速整装上城墙抵御敌军。”

“久攻不下后,于次日天黑才退兵,在幽州城墙五里地处安营扎寨。”

“当夜子时,察罕亲自带兵突袭骊州,同时那海继续攻打幽州。”

“当晚有人在我身后放冷箭,被属下及时推开,我才没受伤。”

“属下朝放冷箭的位置追去,随后将杨遂抓回,我命人连夜审讯。”

“第二日两人攻城未果退兵,半夜丑时两军集合主攻幽州,我好不容易杀了那海,但终究是被察罕逃回草原。”

“随后几日我并未等到朝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