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南边百姓怨气日益加重
金一前几年留在南方的传信探子们,最近忙碌的很。
纷纷化身村口大妈,小声蛐蛐着来自北方的信息。
“哎哎,你们听说么?镇北王在北方免费给百姓发放良田呢!”
“啊?真的假的?”
村民甲满脸不信,掏了掏耳朵。
“当然是真的,我那北方亲戚都分到手了,足足有五亩良田呢!”
“什么!这么多?”
“咳咳,围过来些,我听说镇北王将迁徙到建邺的世家田地全部抄了,分给周边的百姓。”
“啊!镇北王真大方啊!”
村民乙感慨万分。
“哎,我还听在北方的亲戚说,去年镇北王免费给所有百姓发放红薯苗,亲戚说亩产两千来斤,去年一年家里人都没有饿肚子哩!”
“真的免费送的吗?红薯在这里只有老爷们的地种上了。”
“去年我家最后还是问王员外家赊了粮,今年要多还三成,哎,日子越来越难熬了。”
村民甲愁的眉毛都拧在一起了。
“哎,真的难,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上红薯。”
“是啊,我最近在乌老爷家做帮工,听到闲言碎语,说是镇北王削减了行商税和一些杂税,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银钱和粮呢!”
村民丁加入话题。
“你们说,要是镇北王现在打过来,我们也会分到田地吗?”
“嘘,瞎说什么话,这是能说的么?”
“散了散了,各回各家。”
心中悄悄种下一颗名为渴望的种子。
-
“怎么今年的粮税只有这么多?”
新帝手里拿着税赋折子,眉头紧皱。
“陛下,各府州收上来的,全在这里了。”
徐明达将另外几个折子也递上,用来佐证他并没有算错。
今年跟之前比,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
原本想着至少也有五成,本来南方的亩产要比北方高些,现在只有这些,问题出在哪儿,其实心里都清楚。
新帝看着折子沉默不语,只是手里的折子被捏的皱了一块。
徐明达只当没看见。
这事也不是他能作主的。
新帝想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没有钱,怎么做事。
御书房内安静的只有活人的呼吸声。
“去把首辅和齐阁老叫来。”
新帝许久才出声,久到徐明达以为今日要坐在御书房内过夜了。
“是,陛下,奴这就去。”
吉公公应声迅速出门叫人,这会子外面已经明月高悬,两位阁老在宫内的概率小之越小。
吉公公派了三波人,朝三个方向而去。
小半个时辰后,首辅周知礼和阁老齐映前后脚踏入御书房。
“拜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两人行礼后站在御案正前方,等着新帝发话。
“不必多礼,两位阁老请坐。”
“多谢陛下。”
两人挨着徐明达前后落座。
“连夜将你们喊来,你们知道朕是为了何事吧。”
从进门就看见徐明达坐在一边,就知道多半是为了赋税的事情,毕竟所有事都会经过内阁的手。
“陛下,这赋税的事,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徐徐图之。”
周知礼首先开口。
“朕等不了这么久,如今只有两万禁军和十万镇南军,何时能收回北方失地!”
新帝将御案上的折子一扫而下,稀里哗啦掉了一地。
三人面色如常,显然已经习惯了新帝发火摔折子的举动。
“你们现在就给朕想办法!”
“陛下,不如将税赋提高半成,再补收一次。”
齐映在另外两人的眼神下,开口提议。
“看来你们还是和以前一样,不肯吃一点亏。”
新帝看向三人的眼神晦暗不明,只有周知礼知道新帝的话中话。
新帝十几岁时第一次上朝,大臣们因为难得的丰收年,讨论是否要提高当年的赋税,超过半数的大臣请求先帝提高赋税。
新帝当场问了一句:百姓难得一次大丰收,为何要强行增赋,百姓能多留些粮食,不管是自己吃还是出售,都是好事。
那时原先的赵阁老说了一句:谷贱伤农。
新帝当场就要反驳,被先帝制止了。当年的赋税增加了一成。
这件事没想到新帝记了这么多年。
周知礼不说话,另外两位也不敢开口。
新帝站在三人面前,一甩袖子,逐字逐句地说道。
“朕要查抄世家的隐田,抄出来的分给百姓耕种。世家大族占据最多的良田,交着最少的赋税不说,还要变着法子将地藏起来避开交税。”
“百姓种着最多的地,拿到手的粮却是少的可怜。就这样,这些人还想再刮一层下来。真是可笑至极。”
“陛下,请三思,此时并不适合这么做,南方不是北方。”
“朕是皇帝,朕说了算!”
周知礼见新帝面带怒意,不再继续相劝。
三人在御书房一起草拟了圣旨,准备明日早朝当众宣布。
圣旨一出朝臣哗然,但新帝已经命三公全权负责此事,表面上没有回旋的余地。
三公带头将家中未登记的良田登记,补交赋税。将一部分田地分给了周边百姓。
随后从建邺开始,南方各个府州同时开始全面查抄隐田。
-
“崔大人,这是下官的一点心意,您可一定要收下。”
许文良将一颗难得一见的血珊瑚摆在崔延儒的面前。
崔延儒认真把玩了一番,将珊瑚放下,摸着自己精心打理的美髯,笑眯眯的收下孝敬。
“许大人这般客气,本官就不推辞了。”
“多谢大人关照,下官感激不尽。”
许文良将事先准备好的田契交予崔延儒,这事就算有了交代。
-
“来人,将这处田庄抄了。”
尹知府坐在马背上,对着鱼鳞图核对完信息后,吩咐手下开始动手。
岑家家主匆匆赶来,站在尹知府马前。
“尹大人,真要这么不近人情吗?”
“陛下有旨,臣等自然为令是从。”
一边说着,一边抱拳朝北方拱手,端的一派正气。
“岑大人,您是对陛下的旨意有异议么?”
尹知府敛了敛神色,肃然看着以前经常给自己使绊子人,如今自己居高临下的望着。
“下官不敢。”
岑家家主低头行礼后转身就走,面若寒霜,双眼似滴进浓墨,久久不得化开。
抄出来的良田,尹知府分了一小部分给自己人,剩下的全部分给周边百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