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方平连着在严府养了半个月的伤腿脚才恢复自如,先前客栈伙计说他的腿被人打断其实有些夸大了,不然恐怕还得再养两三个月才行。
严锡正提前一日在兴武帝面前禀明此事,询问皇上要不要见见这位精于心算的举子。
兴武帝早听说女儿在宫外的这段奇遇了,只是一老一小都瞒着他,他乐得配合。
“连你都夸他有真才实学,朕当然要见,这样,叫他明日申初到宫外等着,朕一得空就宣他。”
在崇文阁认真读书的小公主并不知道父皇有了新安排,次日歇完晌醒来,庆阳正准备出发去前朝逛逛,乾元殿的赵才公公笑眯眯地来了,说父皇请她过去。
庆阳带着几分困惑来到御书房,就见父皇靠坐在临窗摆放的罗汉床上,手里举着一封折子……不,折子没那么大。
庆阳将罗汉床中间的矮几往另一头推推,挨着父皇坐下,伸着脑袋陪父皇一起看,跟着就发现父皇手里的竟然是贾方平今年春闱的答卷!
“严相跟父皇说了?”庆阳扭头看父皇。
兴武帝:“嗯,昨日说的,问朕要不要见贾方平。”
庆阳懂了,估计一会儿贾方平就该到了。
春闱一共考三场,分别是经义、策论、诗赋,见父皇看的是贾方平的策论答卷,庆阳坐到矮几旁边,拿起桌上的几张答卷翻翻,除了今科贾方平的另外两张答卷,居然还有兴武八年贾方平的三卷。
庆阳一边佩服父皇用人的严谨,一边细细阅览起来。
经义考的是举子们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和论述,每一题几乎都有统一的答案,答错的礼部阅卷官员都圈出来了,一目了然。策论考的是举子们对某件国事的见解与对策,能据此判断举子的理政能力。诗赋答卷展现的是举子的文学才华。
兴武八年春闱,贾方平经义、策论、诗赋评的分别是甲下、乙上、丙上,丙都有了,他不落榜谁落榜。
今年春闱,贾方平这三卷评的是分别是乙上、甲上、乙下,跟至少都拿了两项甲的众进士们比,他落榜还是理所应当。
庆阳莫名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恼火:“我看他字写得还行,怎么经义、诗赋都这么差。”
兴武帝笑道:“天分都在术学上了,经义、诗赋再有同样的天分,会遭天妒的,就像你好读书也胜过好习武。”
女儿练箭是因为向往骑马狩猎,学
剑是觉得剑有君子之风舞起来灵动飘逸,真逼着女儿蹲马步拎石锁每日挥汗如雨,女儿可能也会学她三哥,顶多找的借口更巧妙而已。
听出父皇的调侃,小公主不高兴地推了父皇一下。
兴武帝故意倒在罗汉床的扶手上,见女儿笑了,再坐正,指着手里的答卷道:“这贾方平总是欠缺些运气,上次策论考戍边,他答得过于笼统,不然两个甲应该能拿个三甲进士。今年考治水,他总算在民力物力银饷调配上加了分,结果另外两科全是乙。
庆阳:“活该,诗赋没有天分不能强求,四书五经多背背就行的,他反而不如上次。
兴武帝:“那就不用他了?
庆阳:“……
这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紧跟着何元敬就来通传了,说户部尚书彭楷、贾方平已经候在门外。
无需父皇吩咐,庆阳迅速整理好六份答卷,放到矮几上,再把矮几挪回中间,她坐到旁边的空位,整理好裙摆。
何元敬这才去外面带人。
贾方平本以为进宫这一路已经足够让他镇定下来了,然而随着那道跨过去就能直面天子的门越来越近,他的手竟然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掌心后背也都冒出了细密的汗。
他勉力维持着肩膀的挺直,只恭谨地垂着眼,视线在并肩而坐的皇帝公主身上匆匆扫过,模样都没看清,贾方平便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叩首道:“草民叩见皇上,叩见公主!
“免礼。
姿势的变化让贾方平稍稍冷静了些,谢恩后缓缓站正,视线还是垂着,却看清了皇上的龙袍衣摆以及小公主的裙摆。
小公主……
想到那日小公主对他的礼遇、三皇子的温和,贾方平急促跳动的心渐渐慢了下来。
庆阳上下打量着贾方平,上次这人一脸的伤凄惨又憔悴,这段时间休养得应该很好,白皙的脸上恢复了血色,彻底显出他的五官来,是副既有书卷气又有几分刚正锐气的端正长相,瞧着也年轻了几岁,大概二十六七的样子。
兴武帝让女儿把贾方平治水的策论答卷递给彭楷阅览,对贾方平道:“左相夸你精通心算,朕准备了三道题考考你,你可有把握?
贾方平拱手道:“草民愿意一试。
兴武帝从袖子里取出提前备好的纸条,让女儿念。
第一道题是三个两位数相加,庆阳念完后试着自己算,才得出前
两个数的和,贾方平就报出了答案,与纸条上的一样。
第二道题是三个三位数相加,庆阳正在算,贾方平又报数了,快到旁边假装看答卷实则跟着算的户部尚书彭楷都歪头瞧了他一眼。
第三道题是三个四位数相加,庆阳直接放弃了,抬头看着贾方平,就见这人早已没了进来时的紧张,闭目思索几个呼吸的功夫,眼睛一睁、唇角一扬,又准确无误地报出了答案。
兴武帝看向彭楷。
五十多岁的彭楷赞叹道:“真是厉害啊,老臣自愧不如!”
兴武帝笑道:“恐怕整个朝廷也没有谁能比他算得更快,可惜经义、诗赋都不行,不然何至于耽误到现在。”
才挨夸的贾方平脸上一热,再度局促起来。
兴武帝开始询问贾方平的家世,得知贾方平的曾祖父曾经官至前朝吏部郎中,因为得罪权臣被罢职,贾家自此中落,到贾方平这一代家中只剩薄田两亩、藏书半屋,贾方平上有多病母亲,下有稚龄儿女一双,全靠他平时在私塾教书赚取家用。
几度问答后,兴武帝对彭楷道:“有些贤才是通过科举考进朝廷的,有的贤才却需要一定机遇才能为朝廷所用,朕看贾方平就适合去户部。”
彭楷点头,就着贾方平关于治水的策论将人夸了一顿。
兴武帝:“如今户部可有空缺?”
彭楷略加回忆,一口气报了五个待补的空缺,官职最高的是正五品的晋州清吏司郎中,前任丧父回家守孝去了,最低的是扬州清吏司下度支科的主簿,才八品,前任因为多次失职被罢了官。
户部十四个清吏司,每个清吏司下又分为四科,其中度支科负责的所属州全州的财政,主要包括夏秋两税的征收、官员的俸禄赏罚。
兴武帝做主,让贾方平补了正八品度支科主簿的这个职,勉励他道:“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得脚踏实地一步步稳扎稳打,好好学着吧,官场可不是简简单单算对账就行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