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因为天还亮,街上虽然人多,可要说找点特色的摊位出来,却是没有的。就连花灯的摊位,也大多都是些常见的花样,没有什么特别的。
景国没有中秋节,唯一接近这个时间段的唯有秋祭。景国所有的节日,都和天时地利与神明挂钩,天时地利人和的顺遂就代表着神明的恩赐,故而,所有的节日,都可以看作对于神明的虔诚供奉。
人类供养神明,真挚感谢神明的恩赐;神明回报人类的虔诚供奉,赐予风调雨顺、安宁祥和的生活。
因为诸事顺心,故而,景国人没有那么强烈的祈愿。
所以,除却从出生起,就诚心侍奉的神明外,他们不会有多余的信仰。
重新转世在景国,曾经景昭也为景国这一纯粹而又矛盾的现象而啼笑皆非过:他们是最虔诚的神明信徒,却执着的从头到尾只信奉一位神明!比之大清那犄角旮旯错综复杂的信仰教派要纯粹的多!他们也是最敷衍的信徒,景国的神殿唯有逢年过节才会开启,日常,也没有多余的供奉和朝拜。
不知道是对于第一世时故乡的怀念,还是出于想要让如意了解亲近大清,这三年每年的中秋节,只要是能空出来时间,或多或少她都会带着如意到大清逛上那么一圈。
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来回折腾,却只为了零星那一点点的亲近,即便这样,他们一家四口,也甘之如饴。
而今,千年难得的机会,他们一家有幸团聚在一起,坐在茶楼靠窗的雅间里,边品茗着好茶,边欣赏着街头人来人往的场景。
“如意,在想什么?”看着女儿安静的看着外面,景昭揉了一把她的小脑袋,轻笑着问道。
“娘亲,好热闹啊,景国就很少有这样热闹的时候!”看着窗外的景象,无论多少次,景如意还是觉得很新鲜。走进百姓们的生活,才能够更加切身的了解到她们的所需和诉求。这是对于一个国家最为真实的评估参数。即为可惜的是,在景国这样的机会却极为鲜少。
她出生即为两国皇室后裔,身份之高无人比拟,自小接受景国王室教育,从书中习得了很多治国之道、窥探了许多人间百态,可书本毕竟只是书本,归根结底是死的。比起那些死板的文字,她更喜欢贴近生活,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用自己的心去判断和体会人生。
“我觉得很多时候,书上…哪怕是圣人说的,也不一定肯定是对的!娘亲你曾经和我说过,每一种政策需要适应了一个朝代的背景、现实的民情,才是正确的政策。而作为尺度的风向标,却需要根据体察民情来不断完善修改和调整!而别人看到的听到的,也只是片面,需要大量的数据综合,以及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来作为最终的参数……”看得出来,即便年幼,可自小接受景国传统教育、又被景昭夹私了些现代想法;如今又带入了大清教育的如意极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见不但景昭,就连康熙和胤礽的注意力都被她吸引过来了,她少许有些不好意思。但在接收到他们满含鼓励的眼神时,她顿了顿,继续说了下去:“就像是景国,景国的‘天权神授’将王室和普通人隔离开,神术的存在使得景国风调雨顺、百姓吃穿不愁安居乐业!也使得景国人缺乏了想象和进步的动力,所以“民意”在景国就失去了价值!只要我们掌握把控着神殿,就等于把握住了舆论风向!可对于大清来说,就极其有必要,大清在前进路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调整!娘亲曾说过,所有的规则都为了百姓们而设立,那么在这里之前,就需要听听百姓们的心声。不是由官员们用华美辞藻秀修饰的虚伪回复,而是自己下到基层,用双眼、双耳和心去感受!”
“说得好!我的小如意,终是有了几分你娘的风采!”康熙越听越是精神,若是现在在御书房的话怕是恨不得招来那些重臣们,邀他们一起听听如意的想法。
看着小女儿双眼放光的看着自己,显然极度欣喜于自己对于她的认可。会想起曾经在初篁殿看到的景昭年幼时的画像,不惊有些感叹:这孩子…越来越像景昭了!他原还担心着女儿如此绵软,将来如何扛起景国的重负,又不得不宽慰自己——女儿尚且年幼,若是实在不行,留在身边单纯的就当他们大清的小公主也无妨!谁知…看来,未来的事,谁又能说清楚呢?
“妹妹好见识!”这段时间接触到景国王室的教育,加上景昭的夹私,胤礽以为,他的想法和眼界已经足够宽广了,可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不惊有些复杂的说道:“古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将水比作了这天下千万黎明,这君王作舟,可虽是放在嘴边的老古话,真正重视它的却没几人!”
“不仅仅是为了‘民意’,你们要知道,对于百姓生活的观察,也是最快速度可以分析出当地真实的的贫富、生活习性、地理人文的一种方式!”景昭轻抿了一口茶,淡淡补充道。
“如此说来,也是没错的!安安果真让我们开眼了!”康熙也喜欢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可思考却没有来自于后世的景昭完善。他微服私访顶多是在各处摸个底,看看上面当官的上交的奏折奏报是否属实,未曾想到生活习惯和地理人文这两项,联系到景如意所说“民意”他不惊有些茅塞顿开!
他拿起茶壶,为景昭添满杯了茶水。
原以为安安于政事上常年惫懒,唯一的好运就是任人唯贤、唯才适用,任用了适合的人选;这样看来,安安虽惫懒,却也不失为大智若愚!她的思路和想法十分清晰,甚至是别出一格的!莫怪哪怕昏迷三年景国依然井井有条,忠诚她如初!
“本就是的,一个国家想要进步,光靠几块地方是没用的。而统一的方案和政策,仅适合短暂的起步,要想更进一步在这样是不可行的!想要突破瓶颈期,就要寻求因地不同的政策。而这一政策,就要靠当权者和当地人一切摸索,来制定新的规则!”想起前世,那些真正落实到农村,体恤到了农民的实政,景昭依然为自己的故国骄傲。她也希望,今日如意这一偶然,加上她这一席话,真的能启示和激发到康熙和胤礽。
虽然时代不同,身份地位的不平等,造成了很多政策注定无法和她前生那般制定实行。可哪怕只要改善一点点,也是她存在的意义!
清朝是满蒙为贵,可她是汉人!
即便此生不是,可灵魂乃至于骨子里,她依然为传承了炎黄血脉为傲!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