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壮抬头看向李慧琴,眼神里满是期待:
“慧琴姐,你再跟我说说,你之前的养殖场,是不是真的很挣钱?”
“你说你养的野山鸡味道特别好,这一点,你确定能保证吗?”
李慧琴见牛大壮如此认真,心里的愧疚又深了几分,但更多的是感激。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了自己与野山鸡养殖的渊源。
语气里带着回忆的酸涩,却也藏着对技术的自信:
“大壮,关于山鸡养殖这一块,我跟你说的全是真的。”
“当初我决定搞野山鸡养殖,其实是走投无路后的破釜沉舟……”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午后,李慧琴因无力偿还高额贷款。
她独自在沿海城市的街头徘徊,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李惠琴漫无目的地走进一条幽深的胡同。
饥肠辘辘之际,眼前突然出现一家挂着“正宗野山鸡”招牌的小店。
作为桃源村人,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山林里捕捉过野山鸡,对那鲜美的味道记忆犹新。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惠琴走进店里,点了一只烤野山鸡。
当金黄酥脆的野山鸡端上桌时,浓郁的香气瞬间勾起了她的食欲。
一口咬下去,肉质鲜嫩紧实,带着淡淡的山野清香。
野山鸡比普通土鸡更有嚼劲,比养殖场的肉鸡更是美味百倍。
那一顿饭,她吃得狼吞虎咽,仿佛要把所有的委屈和压力都咽进肚子里。
可当她看到账单时,却惊呆了——
一只不足两斤的野山鸡,竟然要价800元!
这是她当时半个月的工资,心疼得她半天说不出话。
结账时,李惠琴忍不住问老板:
“这么贵的野山鸡,为什么不开在繁华的街道,反而藏在这么偏僻的胡同里?”
老板神秘地笑了笑,压低声音说:“姑娘,我这野山鸡可不是普通养殖的。”
“实话告诉你吧,这都是从山里猎户手里收来的真正野山鸡。”
“捕猎野生动物本来就不合法,我要是开在大街上,岂不是自寻麻烦?”
李慧琴恍然大悟,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里萌生:
既然野生山鸡稀缺且捕捉违法,那……
如果能培育出味道接近野生山鸡的养殖品种。
岂不是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合法经营?
这个想法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迅速生根发芽。
之后的日子里,李慧琴四处打听。
终于找到了一位专注于野山鸡驯化研究的老专家。
这位专家已经钻研野山鸡驯化技术五年。
却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将技术落地。
李慧琴的出现,让老专家看到了希望。
两人一拍即合,老专家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
野山鸡驯化专利,无偿转让给了李慧琴。
还手把手教她如何通过杂交、孵化等技术。
培育出外形和味道都接近野生山鸡的新品种。
“为了培育这个品种,我和老专家一起在实验室待了半年。”
“我们反复调整配方、优化孵化环境。”
李慧琴的眼神里泛起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充满希望的日子。
“终于,我们成功了!培育出的新品种,羽毛花纹和野生山鸡一模一样。”
“肉质更是没话说,无论是清炖还是烧烤,都能保留浓郁的山野风味。”
“我当时就想,凭着这个品种,我一定能还清债务,让日子好起来。”
牛大壮听得入了迷,心里的想法越来越清晰。
桃源村后面的大山深处,随处可见野生山鸡的身影,根本不需要外购种鸡。
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将这些野生山鸡温和地圈养起来。
再让李慧琴用她的技术进行孵化繁殖。
这样培育出的野山鸡,不仅血统正宗,品质也能得到保证。
至于养殖场的选址,他心里已有了初步规划:
大烂坝的龙虾养殖场和石蛙养殖场旁边,有一片大面积的山坡地。
那块地地势开阔,远离居民区,非常适合建设野山鸡养殖场。
这样一来,三个养殖场挨在一起,既能共享基础设施,又方便统一管理。
关键,还能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基地,降低运营成本。
当然,他也考虑到了潜在的问题:
建设养殖场需要向村委申请土地使用权,必须走正规流程;
野山鸡养殖会产生粪便等污染物,尤其是对水质可能造成影响。
这些必须提前规划好排污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