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局证物室内,气氛凝重而专注。
省文物局派来的专家团队正在对追回的古墓文物进行系统性的鉴定和分类,重点就是那个“长生壁”。
整个证物室被临时改造成了一个简易的实验室,各种专业仪器和设备一应俱全,当然,这些都是省部门专家带来的,准备的非常充分。
走廊有专门的人员把守,荷枪实弹的,一片肃然。
玉匣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铺着深红色绒布的长桌上,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围在四周,每个人都戴着白手套,手持放大镜和专用照明设备,仔细端详着这件引发无数风波的古物。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洒进来,在玉匣表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周教授,省文物局的资深专家,已经七十高龄,但眼神依然锐利。
他轻轻抚摸着玉匣表面的纹路,感叹道:“这做工确实精湛,是汉代玉雕的典型风格,你们看这云纹的雕刻手法,这勾连的卷草纹,都是西汉时期的特征。”
“但要说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效,那纯属无稽之谈。”
一个稍显年轻的好奇的询问道:“教授,为什么古人会相信玉石有这种神奇功效呢?明明就是一块石头啊。”
周教授推了推老花镜,耐心解释道:“这要从汉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说起,当时盛行道教炼丹术,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几乎成了一种社会风气,玉石因其温润剔透的特质,被方士们宣传为蕴含天地精华的灵物。”
“哪怕是千古一帝汉武帝,究其一生也在寻求长生,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没停止过追随长生的脚步。”
周教授顿了顿,叹了口气,指着长生壁道:“这些铭文记载的所谓‘长生’功效,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表达对永恒的美好愿望,却被后世一些人曲解和夸大了。”
就在周教授向助理普及知识的时候,另一个技术人员操作着新调配来的X光机对玉匣进行全方位扫描,屏幕上显示出玉璧的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均匀,密度一致,没有任何特殊构造或者夹层。”
“就是优质的和田玉,质地纯净细腻些而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与此同时,另一个专家拿着一份检测报道走了进来。
“我们对玉璧表面和内部的成分做了详细化验,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含有微量锌,硒等元素,但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根本谈不上什么长生不老。”
至此一切已经明了。
专家们也给出了最终的定论,所谓“长生璧”就是一块质地较好的汉代玉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但绝无任何特殊功效,更不可能让人长生不老。
消息传到专案组指挥中心,众人都感到既好笑又可悲。
刑警队长难以置信地摇头:“就为这么块石头,闹出这么多人命?值得吗?”
刘怀民叹了口气,揉着太阳穴:“执念害人啊,有些人就是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再明显的科学证据也视而不见,这个老掌柜,显然已经走火入魔了。”
**沉思片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老掌柜对此如此执迷,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
众人不解,看向**。
**也没卖关子,笑了笑,说道:“刚好我们不是发愁怎么将这批文物送去省博物馆,我这个计划,可以一石二鸟。”
“我们可以登报辟谣,公开专家鉴定结果,戳破长生不老的谎言。”“同时故意放出风声,说因安全考虑,要将这批文物移交省博物馆,老掌柜得知长生璧是假的,一定会恼羞成怒,加上我们要移交文物,他很可能鋌而走险,亲自出手。”
听到**的提议后,众人恍然大悟,纷纷表示赞同。
计划经过周密推敲后得到批准。
第二天,《省报》在头版显眼位置刊登了题为《专家鉴定:‘长生璧’实为汉代玉璧,无特殊功效》的报道,详细说明了“长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