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云戈吃饱喝足,手里还拿着苹果,一边啃一边拿出手机,意外地发现自己的账号多了零星留言。
他的往期视频被隐藏,留言是直接发在他主页上的。
“这ID认真的吗?假少爷现在改行当渔民了?”
“笑死,终于认清现实了?”
“这船看起来又破又旧,和你之前晒的游艇比起来也太惨了吧哈哈哈!”
看过了留言,黎云戈并不生气,这不是他的过去,他不会为原身的行为感到羞耻。
他将在码头拍摄的图片并视频处理了一下,打包发送到账号,又精心挑选和渔业、码头相关的标签,发表。
这个时间点大部分人还没醒,却是他们这行业圈子活跃的时候,过了不久,黎云戈的作品下面多了几条留言。
赶海阿松:“兄弟这收获可以啊。”
船长拉布布:“看IP是海市,我也在这边,哪片水域鱼情这么好?带我一个!”
AKira海钓鱼酱:“黄花多少钱?临港新区这边贵飞了,好久没吃上了(口水呆滞小狗jpg)。”
黎云戈快速浏览,又按着留言各自点进去主页翻了翻,其中粉丝多浏览量高的作品,他更是来回看好几遍总结共性。
他意识到一件事,对于普通网民来说,纯捕捞内容太平淡,大家更爱看的是赶海捡漏、深海垂钓,过程刺激,还有开盲盒的爽感,如果运气好能捞到点稀罕或贵价的鱼虾蟹,有个噱头,流量更容易暴涨。
这点对其他人来说很难,对可以调动海底植被的黎云戈却简单。
而且跟着张叔出海一趟,黎云戈也发现了,靠海吃饭的渔民们赚钱并不容易,收入全看天吃饭,捕多捕少没个准数,卖不卖得掉还要看行情。
渔船每出海一趟的开销也大,柴油费、网具损耗、船舶维修,停泊费、还有捕捞许可证等,都是刚性成本。
再刨除一家日常开支,林林总总算下来,一年到头能存下个十万,都算运气好。
他得换种方式打鱼,顺便把账号做起来。
……
大约是参与了一回集体活动,返程回家路上张叔待黎云戈亲近了不少,见他一直低头看手机,还好奇问了一嘴。
得知他是在检索着附近海域的鱼类资料,记下其中贵的、少见的,张叔挺认同。
“这才像话,别看做渔民发不了大财,可也饿不着肚子。”
他觉得黎云戈是缓过劲来要脚踏实地了,语重心长,“云戈,你要是真的想在这行干下去,就要忘记海市那些纸醉金迷的东西,那些离我们太远了,在这边,学会认鱼、识潮汐才是实在的。”
他还凑过来看一眼黎云戈的手机屏幕,指点,“你看,这个石斑鱼,特别是这种老虎斑,市场上一斤能卖到一百多块呢!”
“老鼠斑更贵,四大鱼王之一啊,不过这几年很少见了,还不能随便卖,要卖给有那个啥许可证的酒楼,不然不合法。”
黎云戈知道张叔说的是特许许可证,他看资料时有看到老鼠斑被列入易危物种。
他之后捕鱼的时候也得注意避开这些易危、濒危物种。
黎云戈记下这事,继续浏览,时不时向张叔请教:“张叔,这种鱼在我们这儿有吗?”
“有啊,金线鱼嘛,那些厨子说这鱼的肉质特别鲜美,但不好捕,一般要去深一点的海域。”
“那这种呢?”
“龙虾?当然有!一般在礁石区那边多,不多那边水流急,一般人不敢去。你也不要随意去,挺危险的。”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聊着,黎云戈默默把每种鱼的特点、价位、出没区域记在心里。张叔见他上心,觉得这孩子是真想留下干活了,心里挺欣慰的。
渔村很快到了,路边多出许多低矮的平房或是小院,有些已经翻新成了两三层的小楼,但整体上还保留着十分朴素的风格。
偶尔有村民经过,知道他是黎家的孩子,还会点头算打招呼。
“小黎回来啦?”路边有奶奶坐在小凳上晒鱼干,抬头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