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季大人升官笔记 今无昧

79. 长明灯指引黄泉路

小说:

季大人升官笔记

作者:

今无昧

分类:

古典言情

季泠将要分不清,她的半昏半醒是因为劳累带来的困倦,还是一日多番的冲击以致的昏厥。

总之,她再次恢复意识时,已经是三更天了。

她的双膝与脖子几乎不能动弹,但明日仍有一场硬仗要打。

眼下,她才是真正彻底的孤立无援。

上天偏就要与她开这样一场玩笑啊。

应家有了徐行还不够,如今又添了一个成珏。

成珏。

原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缕希望,即使短暂而渺茫,至少也是有的。

可当她做好一切打算,喜出望外地奔赴去准备抓住的时候,却发现竟是烈火的伪装。

怎么偏偏叫她对上的都是这样有权有势又有心眼的人呢。她对付一个闫有德都费劲,现在,她的敌人不尽其数。

三更天的营帐里,仅有佛龛前的一盏长明灯影影绰绰,飘忽不定。

季泠爬到床上,木然地盯着那盏长明灯。

他们说,人过身的时候,床头要有一盏长明灯,指引黄泉路。

那么,活人呢?

她这样辛苦存活的人,有那么多秘密又破绽百出的人,游离于世家权贵之外又不得不周旋其中的人,又能凭借什么来指引她的前途?

那盏灯在她眼中跳动,将她的清醒与湿润烧灼,最终带着干涩的磨砺阖上双眼,等待明日的希望。

在大合乡的第二日,本该是越山等人将赈灾粮运抵的日子,坏消息先登堂入室了。

议事公帐中,前去对接的锦衣卫闯入,在成珏耳边耳语,紧接着脸色骤变。

季泠当即心下一跳,压下惊疑,直至议事结束,才开口问他。

“赈灾粮在路上被耽误了...”

“怎么可能!不是锦衣卫亲自押运吗?”

成珏摇摇头:“看来除了姚知府,湖广还有不少闫有德一党的人。”

闫有德一党……

怕是不仅如此吧?

区区一个户部五品郎中,有如此手段在一省之境搅动风云?

季泠跌坐回去,不知如何是好。

是应惟绅吗?他竟会做到如此地步吗?

她原想的是,等赈灾之事结束,再来处理此事。

可幕后之人明显按捺不住,已想速战速决,斩草除根。

“可我已经许下承诺,明日就该发放粮食了...下一批粮食什么时候到?”

季泠万分后悔,她本以为多留了一日,已经是保险起见了的。

难怪从始至终无人对乡民言说,赈灾粮何时会运达,竟只有她一个傻子,不知官场变数之多,从不许人擅下论断。

“至少也要两日。”

“两日...他们怎么还能熬得过两日啊...”

季泠觉得天都塌了,明日她该怎么和乡亲们交代呢?

她阼日还振振有词地向乡民和罗大伯做下保证,连第一个诺言都未兑现,她就要食言了,他们又该怎么继续相信官府、相信朝廷?

次日傍晚,红霞漫天,站在矮台枯树前的空旷硬地上,放眼望去,是无尽蔓延的干燥晴朗,天边的云烧尽了最后的一丝湿意。

今日本该是赈灾补给抵达大合乡的日子。

季泠坐在帐内处理着下属送来的其它乡镇的灾情快报,笔走游龙,万分焦躁。

随着日光暗淡,喧喝声四起,如浪翻涌。

她知道,乡民们饥肠辘辘,口干舌燥,又集聚在矮台之前,要官府给个说法。

人到绝望之际,就会以陷之死地然后生的决心抛弃理智,冲破道德,以难以抵挡的洪水之势将所见之物全部毁灭。

她听见了怒骂斗殴的声音。

一乡的动乱,自然可以用官兵轻而易举地镇压,可是这样两败俱伤的场面,季泠不想见到。

兵戈声,怒骂声,推攘声,尖叫声,安抚声……

声声入耳,几让她头痛欲裂。

骚乱被说服之声平复,季泠还在帐内急着想补救的办法,可她独木难支。

这样的事情,是再如何的反应迅速、神机妙算、通天本事,也无法解决的。她只能等,等赈灾粮送到,等百姓的躁动被希望填平,等她的安排能如期进行。

她想着祝扶春给她的那些治疏,她已经在离京之前预先做好了部署,可她并非神佛,如今自身都难保全,还需竭力维持局面,已叫她呕心沥血了。

终于,她知道,自己会被找上门的。

季泠走出帐外,看见了被锦衣卫拦住的罗大伯。

“季大人!已经入夜了,您前几日说过,最迟今日就有粮食送来...”

罗大伯已经饥饿难耐,说话有气无力,可还是靠着乡民的信任支撑,走到她面前,讨要一个说法。

季泠忽觉,她一身康健地站在枯槁嶙峋的乡民面前,竟有几分卑劣,以至于她的内疚更多上几分。

“罗大伯...我对不起你们...”

罗大伯瞪着季泠,虚气之中难掩惊愕:“你是什么意思?”

“赈灾粮食在途中出了问题。”

“所以你之前是诓骗我!借我稳固乡民?”

季泠不知道怎么回答他,面对生存一线的挣扎,她就算如何巧言令色,如何心机深重,也没办法在此刻派上用场。

她良心不安。

因她面对的是一群只想活下去的人。

低头再抬头之际,她掩下惶惶神色,以充满希望的语气面前这位老者说:“两日,再有两日,下一批粮食就会来了...”

罗大伯怒目相对:“两日!莫说两日!你自己去看看,那些人连两个时辰都等不了了!他们只盼望着今日粮食能送到,哪怕只有几颗米也好,至少让他们能活下去!”

震怒过后,罗大伯看着季泠颓然后退,终于明白她也束手无策了。

“季大人,你是朝廷派下来的官员,是我们乡民唯一的希望....”

罗大伯的眼中满是哀求,季泠不忍地转过头,这个重担上系着太多条人命,她快承担不住了。

“大人,我不想惊扰你,但你该跟我去看看。今日,多少人盼望着这一口粮食,从日升之时就挣扎着等待,日落时刻,他们知道自己等不到了...仅仅一日,我们的乡民,死了几百人。”

季泠看着他浑浊而凄哀的眼睛,不合时宜地想起类似的场景——她曾经在父亲网上来的鱼中见过,以永不闭眼的决绝看向苍天,那是离开海水后濒死之际的无望。

之后,季泠随他下葬了一个幼童。

那个孩子瘦得只剩下一把细骨,肚子却高高隆起。

她猜到了——先前是刮了树皮,掘了草根充饥,可后来,他抢不过旁人。

这孩子太饿了,只能疯狂刨土送进嘴中,以求饱腹。

最后肠胃结涩,还未过十岁生辰,就永远离世。

在前几日,季泠还未抵达大合乡时,这个孩子举着比他还高的铁锹,再一次为他的亲人挖着土坑。

余生,他再也不必举起那把沉重的铁锹,因为那已经是他最后一位亲人。

“诸府饥,民食草树殆尽,有阖室死者。”这是季泠曾经在书上看见的。

如今,她为这个孩子举起他的铁锹,亲手为这场悲剧埋葬。

没有任何杂草蚯蚓的沙土卷了她一身。

“季大人,这样的孩子,有几百上千个....我们乡中,快要没孩子了...”

“罗大伯...我想办法,我一定能想到办法的...您等等我...”

如今除了等,她说不出第二个字。

季泠紧紧地握着罗大伯的手,绝望的燥热在两人手中流窜。

这双手的皮肤固执地粘在朽朽瘦骨上,无论外力如何掰扯也不会脱落离去。

罗大伯别无他法,他只能再一次将希望寄托在季泠身上。

他看着眼前与他长女一般大的女子,看见她的眼眶倏红,看见她的衣袍皱乱,看见她压下慌张又浮现执着,决定相信她是一个能带来希望的好官。

一壶酒送入锦衣卫指挥使的营帐后,季泠坐在帐内等了一刻钟,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