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季大人升官笔记 今无昧

49. 沙场猛虎蚕食兵将

小说:

季大人升官笔记

作者:

今无昧

分类:

古典言情

季泠在听见周平抵死推托罪责,厉声斥责大同总兵,欲撇清干系之时,思绪如千浪翻涌。

她曾经无比敬畏这位老将。周平曾经是名动京城的武状元,夺得会试第一后,收到圣上重用,练兵奇佳,整顿军纪,声誉显赫。

周平挂任辽东总兵,在辽东军备废弛之际走马上任,一去便镇守辽东十余年,频退各部祸乱,维持边陲安定。

不久,周平顺理成章升为左都督。五湖四海,百岳千山,无人不识周将军的名声。

就连她这个未曾走出过建州的学生都知道,东南齐威,东北周平,威震四海,平乱八方。

进了公主府后,她了解到,周平为了振兴辽东,必须获得中央的支持,于是搭上了张瑛这位举重若轻的阁臣。此后,他卷入党争之中,心甘情愿成为张瑛的利刃,位望益隆,迷失本心。

之后,因为大肆敛财,他遭到京城文官的弹劾,在战中被临阵换将,他当即大怒,随后数场战役,他连连战败,新责旧账,一并清算。新任辽东总兵上任之时,就是他被扭送回京之日。

亏了张瑛保下了他,周平降为都督佥事,再不掌兵权。

这些季泠都曾了解过,哪怕昔日在流音阁,她第一次见到周平的真面目,也仍旧对这位沙场虎将钦佩不已。

她从不认为,周平投靠张瑛有什么错。既入了朝,无人支持,空有壮志,也是孤掌难鸣。张党也好,钱党也罢,能做实事,选择何种手段,都不必在意,殊途同归。

可今日,走到养心殿内,脱离了市井流言的传颂,剥开辽东总兵的金甲,洗去时光与意气赋予的辉煌,她突生凄怆。

昔日风光无限、勇往直前的周将军,为了一己私欲不顾西北百姓安危,不顾边疆将士浴血,在天子震怒之下,只顾着为自己开脱。

十数年前,辽东战旗扬起,雄姿英发。跨越万里,被光阴燎穿,只剩躯壳,飘到京城,在无声之时,无人之处,重重地甩了他一掌。

何其可悲。

回到浮云堂后,季泠揉着疼痛的膝盖,很快就入睡了。

她要有足够的精神应对明天的一切,户部粮道需要上场,她该去好好看一看,究竟还有什么牛鬼蛇神在这个时候冒出来。

除了周平之外,还有一些疑惑在她心中团积成云。只是她已无力追索,留着它们在她梦中再仔细辨别。

行简斋内,徐行却彻夜难眠,他没想到季泠真的未发一言,但就是这样,他更想知道,季泠在酝酿什么。

曾经在建州,面对倭寇之患时,她的见解就很不错。

如今她一定也有一些能让人意想不到的想法。

而如今兵部与吏部无人可用,也是一桩大难题。但此事需要久久为功,他也需要从长计议才行。

今夜,京城注定有人安寑,有人难眠。

未到寅时,季泠就起身了。

昨夜她似乎基本没睡,脑子毫不停歇地转了一晚,总算缕清那份不可名状的、隐隐察觉的异样。

可她似乎又安睡一夜,眼下她生龙活虎,筹划着如何妥善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发现。

因赶着出门,季泠没有套车,带着林微翻身上马,出了石竹巷。

才到巷子口,就遇上了许多也要去衙门的同僚。

今早吏部、户部和兵部要进行部议,众人行色匆匆。

“执庸?你怎么没有驾车?你来我这儿吧。”

祝扶春知道季泠应该是因为昨日听了廷议,现下着急,但也不差这一会儿。

当街纵马未免太难看了,他们这些士人上值都应该是要坐车轿的,就算没有马车,牛车也不算失了体面。

祝扶春撩起帷帘正与季泠说话时,一阵琉璃灯晃动的轻响捕获了季泠的注意。

季泠坐在马上,越过祝家马车看去,一架快速前进的马车在经过石竹巷时缓慢下来,徐行撩开侧帘,注意着石竹巷口的动静,却未曾叫车夫停下。

季泠的目光游移在两车之间,随后利落地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林微。

祝扶春笑着伸出手准备拉她入内,却看见季泠只朝她微笑,随即越过他去。

“徐大人,下官有话想与您说。”

祝扶春的手在空中停滞,而后反手拨开帷帘,就看见徐家的马车已经停下。

他怎么不知道季泠与徐行有过私交?

两人一个户部六品小官,一个吏部三品大臣,怎么搭上关系的?

他暗暗揣度,凝视着季泠的背影。

“上来吧。”车内的声音难以掩盖疲惫。季泠没有犹豫,扶轼而上。

“你要说什么?”徐行昨日还有一肚子疑惑要问季泠,现在看见她神采奕奕的模样,却突然一片空白,只能先探探季泠的想法。

“先生觉得,这场战役,我们能不能赢?”

“我们只能赢。”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话题,太原失守,兵临城下,他们还能逃到哪里去?

“先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有十万守军,却没有守住大同镇和雁门关?除了追究大同总兵之罪,我们也该回头想想,是否还有别的因素导致这些?”

徐行没有回答她,季泠只好再次强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你是说,士兵之中出了问题?”

“兴许不止。我们守军十万,大同总兵又从关内调用不少于五万人,可鞑靼也就八万人,几乎以二对一,就算城门守不住,也该坚持得再久一些才是。可如今,不到两月就城破,先生不觉得太快些了吗?”

徐行摸不清她想说什么,只注视着她,凝神谛听。

“学生的意思是,也许十万只是名义上的守军。高祖开国之时,为了快速恢复地力、种植粮食,采用军屯,在军所广屯田,练士卒。高祖以为,军队威望肃然,这样既可以减少对地方百姓的索取,又可以让军队自给自足,最终将此制推广全国,命令天下卫所,分兵屯种。”

“可时移势易,我只管着湖广一亩三分地,但已经见到,由于军屯产量不仅要供给自身,还要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