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被送走的赔钱货重生了[九零] 一碗新茶

23. 第 23 章

小说:

被送走的赔钱货重生了[九零]

作者:

一碗新茶

分类:

古典言情

“婶子,你说什么?他们怎么突然就去六平开店了?眼看就要三月一号了,他们家现在搬到六平,意思是陈盼也转学到那边了吗?”

把自行车放在自家门口后,随即王青山就快步走到了,坐在一个小木凳上抱着自家孙子晒太阳的王奶奶身边。

“对,应该是转学到了那边。反正前几天盼盼奶奶在洗衣服时,我跟她聊了几句,她后来就给我拿出四个烧饼,说是他们要在六平开店卖那种饼子了。青山我跟你说啊,那饼子可好吃了,外面酥酥脆脆的,里面一层一层的。四个饼子竟然是四个不同口味的,有牛肉的,还有猪肉的,上面还有很多白芝麻——”

“二婶——”

王青山有些无奈,抱着小孙子的王奶奶反应过来,立马拉回了话题:“这几天他们家把所有鸡鸭兔子都处理了,羊和牛也早早赶到过几天再进山的羊倌牛倌哪里,现在他们院子大概只剩下那条小黑狗了。他们把一切都收拾的这么彻底,盼盼应该是转学到那边了,以后他家可能跟你们家一样,也会经常不着家,只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了。不过这样也好,跑出去闯闯总比一辈子待在我们这里强,像我儿子媳妇——”

他们这边不比村子内部,人总是很少。

所以只要碰到有人跟自己聊天了,上了年纪的王奶奶就习惯性跟对方多说一下。

不管怎样对方都是跟他同族的寡妇婶子,想到对方守寡几十年辛辛苦苦把唯一的儿子养大,后来又想方设法的给自己儿子娶了媳妇。现在年龄都这么大了,还天天给儿子儿媳带孩子。心里即便有些不耐烦,但王青山还是陪着对方好好了聊了十几分钟。等要进家门时,看到自己自行车篮子里的东西,王青山犹豫了一下,随即拿出两个鸡蛋糕和一个大橘子给对方拿了过去。

“这——青山你真是个好人啊,我家儿子媳妇不在的这些时间,我算是就靠你们几个邻居照顾了。这个给我送饼子,那个做了好吃的给我端过来,你又送我这么好的小蛋糕和橘子,我这个老婆子算是临老临老享福了。这样我就算——”

“这是哪里的话,你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未来等大牛哥带着嫂子回家了,等星星长大了,你以后天天都会享福的。”

扫着对方手上,自家儿子女儿完全不吃的橘子和小蛋糕。看着那个躺在对方怀里看着呆呆傻傻,现在看见好吃的了才哼唧哼唧动了两下的一岁多小孩子。王青山轻轻的叹口气,随即才真正告辞了。

其实所谓的帮别人家孩子转学,就是王青山他们利用学校的一些已有的政策指标,成功引导别人转学成功,然后从中收取转学费和信息费的过程。

在他们四中,是外省和市区的孩子来他们学校就读,他们学校要收取一定的转学费的。

但如果对方本身就是他们乡和镇的孩子,那对方来他们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不收取转学费的,是交了正常的学费学杂费就可以正常就读的。

但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

隔壁中学在招收学生,他们四中也有附属的小学和初中,再远一点的六中同样有附属小学和初中。

其实只要他们这个乡的,大家都可以怎么方便怎么就读。

但这种事情,他们四中和六中不能大肆宣扬,否则就有直接跟隔壁中学抢生源的嫌疑。

反正就是靠着别人的不知道,他们有时候也会通过这种方法隐晦的赚一点外快。

而且说实话,他们学校的教育资源就是比隔壁中学强。如果是真的想读高中考大学的,与其在隔壁读三年初中,之后再来他们四中读高中,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在他们学校就读呢。

当然如果他们答应帮忙了,后续对方所有转学事宜都是他们负责的。

就算他们把一切说的很容易,但真正办理手续要跑的那些地方还是挺多的。

有的时候为了办手续办的快一点,他们也会给负责相关招生工作的老师偷偷摸摸送点礼物什么的,甚至会请他们吃一顿。

反正帮助一个孩子转学,就收对方三四百的关系费,王青山并没有内心不安的感觉。

要知道,他们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人情社会和关系社会。

他这边给人帮忙是只收三四百,但有些人要的厉害,是一个学生就收五六百的。

反正后续在去村子的几个人家时,他都去的坦坦荡荡的。

他在通过这件事情偷偷摸摸赚外快,但这事情到了别人的眼里,就是他在辛苦给他们这些同村同族人帮大忙。知道他收的钱比别人少,好几家都对他非常的感恩戴德。

这个下午,王青山每去一家,就受到一家款待。

等晚上从最后一家出来时,他兜里已经有一千两百块钱了。

这些钱,王青山估计就算他再花出去两百块,后续也能再给他留下一千块。而一千块,几乎是他十个月的工资。如果到了他隔壁的王大牛家,这一千块对方可能要带着他妻子不吃不喝的赚一年。

“钱啊——如果不是我当初——”

过了清泉,外面几乎就没有人了。

而且村子的大人小孩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九十点就熄灯睡觉的。

此刻时间接近十点半了,走在被月光披上一层银纱的乡村公路上,喝的有点醉的王青山就是忍不住喃喃自语起来。

“如果不是我当时——”

就算周围没有其他人,喝醉酒的王青山也说出后面的话。

等推着车子拐过弯,看到村子入口处的陈家后,王青山慢慢往前走着,心里陷入了难得的不安和愧疚之中。

想到他当时让妻子偷偷摸摸在山里岳家生下,后来听到陈家要领养孩子他便立即连夜从岳父家抱回来,然后放在陈家大门口的老二。

现在女儿双全的王青山就在黑夜里坐在自家门口,一动不动看着陈家的那个破旧大门,久久都无法动弹。

时间一点点过着,因为他的这个行为,他自家院子被拴着的大狼狗和对面小土狗,都不安的叫了很多声。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这次过来,原本只想意思意思的收陈家的一点点钱,然后也想把陈盼转到四中的王青山,最后自嘲的笑了起来。

在时间快接近十一点时,坐了很久身上酒劲消了很多的王青山这才摇摇晃晃的起身,然后低声嘟囔着慢慢的转身回家了。反正作为父亲,他这次的责任算是尽到了。陈盼自己不愿意去四中读书,错过了这次的好机会,那就怪不了他了。

*

晚上十一点,见外面的人真的很少了,陈家开了一整天的烧饼铺终于关门了。

见自家老头子把卷帘门拉下来了,忙活了一整天的陈盼和陈奶奶,都不约而同的坐在了里面的桌子边。

“老头子,你赶快点一下今天我们的收入吧!”身体虽然累,但陈奶奶想着今天一整天的收入,还是立马抬头看向自己的丈夫。

“好!你跟盼盼先吃点东西吧!”

把桌子早就买好的炒饭,给她们一人推过去一碗。随即陈爱国拿过后面置物柜上的纸盒子,把里面的钱直接倒在陈盼和陈奶奶正在吃饭的那个长桌子上

叮叮当当的硬币和纸币,一下子就铺满桌子的中央。

看着那些一毛两毛,一块两块的票子,正在歇脚也在赶快吃晚饭的陈盼和陈奶奶,同时笑了起来。

“可能是我们今天第一天开业大家感觉比较稀奇,这买饼子的人,确实还挺多的。”

看着自家老公,高兴点钱的模样,陈奶奶率先道。

“还是因为六平人比较多,我们这里的位置也确实不错的缘故吧。”

想到六平那个比四中大很多的学校,还有附近开着那几个规模算是特别大的药厂,牛奶厂和纸盒厂,陈盼也说出自己的看法。

六平镇算是整个陇城最特殊的地方了,这个地方算是陇城的后花园,距离市中心和高速路口都特别近,但房价地价却比市区便宜的多。所以很多年前,这里就陆陆续续的开了不少的厂子。几个厂子和附近的六中,就给这里带来不少的人气和生机。所以这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