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蓝》
文/明开夜合
2025.10.10
/
「你是我师出无名的春天。」
/
chapter01
蓝烟收到一份加急委托。
民间收藏家汤望芗老先生送来一封破损家书,点名请蓝烟帮忙修复。
汤先生当年在外求医,病中苦痛,全赖母亲的家书支撑。几次搬家,旧照书信遗失殆尽,前些天整理老屋,竟发现一封尚存。
母亲去世已逾二十年,汤先生称,此封家书对他而言,价值连城,千金不换。
书信病害不严重,残缺、折痕、虫蛀和霉斑各有几处,修复难度不算高,唯一难点是工作室没有合适补料——缮兰斋主做书画修复和装裱,常备各类宣纸,但这封信是拿碳素墨水,写在了南城大学的信纸上。
落款时间是1990年,倘能找到同一时期的同种信纸做补料,是最好不过。
/
“呼——”蓝骏文朝旧行李箱的密码锁上吹了一口气,浮尘四散。
蓝烟差点被呛,别过脸去,以手作扇,扇了扇风。
“你奶奶所有往来的信件都在这里面了。”蓝骏文伸手一拍,颇具几分豪情。
然而这豪情没持续两分钟,蓝骏文把密码拨到“000”试了试,没能打开,“123”、“666”、“888”、“999”都试过一遍,最后只能尴尬一笑:“……还是直接拆吧。”
蓝烟去厨房绞来一张湿毛巾,擦去行李箱表面灰尘。
蓝骏文锤子、起子、镊子、剪子、钳子轮番上阵,总算成功拆除。
拉开拉链,平摊行李箱,一股闷朽刺激的塑胶味扑面而来,大约是因为箱子里用来粘黏夹层的胶水老化严重。
所幸书信都还保存完整,一捆一捆拿棉绳扎得整整齐齐。
蓝烟奶奶以前是高中语文老师,书信都为朋友或学生所寄。
信封上邮戳、寄信地址齐备,只需筛选八十到九十年代左右,从大学寄来的即可。
两人蹲在地上,一封封看过去。
蓝骏文说:“你奶奶过世的时候,让我把这些都烧了。我觉得烧了可惜,一直留着,总怕她会怪我。不过还好没烧,现在还能帮得上你……”
蓝烟不知道应该怎么接话,只是闷头挑信。
亲人与朋友之间的沟通,也是一门用进废退的技能,她和父亲已经很久不曾深入交流,以至于碰上这样稍显交心的对话,在她这里只有无所适从的生疏。
所幸蓝骏文也并不是情感外露的人。
这一点父女两人几乎一模一样。
一扎拆完,蓝骏文再拿起一扎,解开捆绑的棉绳,他似有所感,忽然说道:“我们这样蹲着拣信,像不像你小时候……”
他话音戛然而止,可能意识到“小时候”在蓝烟这里是个禁词。
蓝烟知道蓝骏文想到了什么。
小时候不远处公园里常有人摆摊卖旧书,周末蓝骏文不上班,全权负责带她,就会把她领到摊子那儿去。久了摊主都跟他俩熟了,还会友情提供两个小马扎,她坐在小马扎上挑书,可以一整个下午不挪窝。
她对旧东西的喜欢可能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蓝烟更加的不作声。
蓝骏文也不说话了。
沉默里,只有信封被拿起、放下的声音,空气里一股木质素经年累月分解,混杂了灰尘,以及微生物活动代谢之后的霉酸味。
最后,两人根据信封上的信息,找出来五封符合要求的,转移到书桌上,预备拆开细看。
门口处忽然传来开门声,下一瞬,响起梁晓夏轻柔的声音:“咦——烟烟回来了?”
黄昏的寂静被打破。
蓝烟一顿,稍将声音抬高,应道:“阿姨。”
一沓欢快的脚步声朝着书房靠近,梁晓夏出现在门口,笑眯眯地倚住门框,“烟烟今天怎么有空回来啦?”她或许回家之前去过生鲜超市,手里拎着保水的袋子,里面一条活鱼不时弹跳。
梁晓夏是蓝烟的继母——不够准确,因为蓝骏文和梁晓夏在一起已逾十年,但始终没有领过证。不知是出于成年人的理性考虑,还是笃信感情纯粹,就无须一纸证书做担保。
蓝烟淡笑答道:“缺一点补料,回来找一下。”
“那忙着回去吗?今晚就在家里休息吧!我来做晚饭……”梁晓夏举起手里的袋子,“我买了活鱼,我们煎鱼吃!”
蓝烟面对梁晓夏,时常情绪复杂。
因为梁晓夏不是刻板印象里的“恶毒后母”,相反真诚乐观,积极热情,又不乏某种恰到好处的童真。总而言之,非常可爱。
是她哪怕叠加了苛求父亲守忠而不得的失望、对家庭被陌生人闯入的排斥……各种负面情绪之后,依然不得不承认的可爱。
蓝骏文喜欢这样的梁晓夏,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年在微妙的对抗状态中,蓝烟几乎认命地承认了这一点,这也开启了她旷日持久的自厌与愧疚——因为这样,好像她也跟蓝骏文一样,背叛了她因病早逝的妈妈。
所以高中毕业,蓝烟跑去了北城读大学,逢年过节才回家。
研究生毕业以后,回到南城,但在外面租了房子,通常没事也不会往家里跑。
蓝烟没有作声,蓝骏文看着她,目光也有些期待的意思。
他们父女的关系,在蓝骏文和梁晓夏在一起之后,变得异常小心翼翼,具体表现之一,是蓝骏文不怎么敢跟蓝烟提要求,尤其是“周末回家”、“留下吃饭”这一类的。
那条鱼又在保水袋里扑腾了两下。
蓝烟垂眸,“好。麻烦阿姨了。”
“不麻烦不麻烦!”梁晓夏比季末拿提成更要高兴,“你跟你爸爸先忙,我去做饭……”
傍晚的天光转瞬即变,几句对话的工夫,就暗了几分。
蓝烟从包里拿出一只小号透明自封袋,那里面装的是那封家书的残片,不足小指指甲盖大小,她带回来方便做补料材质、老化程度和颜色的比对。
五封信全部拆开,平铺在书桌上,蓝烟拿上其中一封,走到窗边举起来,借由自然光线,同自封袋里的碎片仔细对比。
厨房里隐约传来“哎呀”的一声。
蓝骏文忙说:“你阿姨不会杀鱼,我去看看……”
又一次陡然住声,好似意识到在女儿面前,这样的殷切不够妥当。
蓝烟神情如常,“嗯”了一声。
蓝骏文仍有迟疑:“需要我帮忙吗?”
“不用。”
蓝骏文默然点点头,稍立片刻,转身出去。
五封书信里,有两封是奶奶的学生寄来的,且都用了印有学校logo的信纸,一个清华的,一个西安交大的。大约是同一种“衣锦还乡”的心理。
两封信分别写自93年和94年,老化程度较样本稍轻,颜色也稍浅,但材质十分类似,可能那时候的造纸厂,工艺水平差距不大。
桌上手机振动一下。
蓝烟食指上滑屏幕解锁,微信里有新消息,是男朋友陈泊禹发过来的,问要不要去工作室接她一起吃晚饭。
她手上有灰,不想拿起来打字,只用食指点按左下角按钮,切换成语音,按住回道:“我回家了,今天在家里吃晚饭。”
陈泊禹很快回复:好。
蓝烟留下符合要求的这两封信,剩余的装了回去,拿出裁纸刀,正要裁切补料,门口传来脚步声,敞开的木门被轻轻叩响。
蓝烟转头看去。
梁晓夏手里端着一只白瓷圆盘,上面放着切好的方形芒果块,形状大小几乎均等,怕脏手,还细心地插上了牙签。
“吃点水果,烟烟。”梁晓夏笑着走过来,看见书桌上摆着的东西,又一时却步,似乎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这里灰很大,我手上也有灰,阿姨您拿去客厅吧,我弄完了就出去吃。”
梁晓夏笑说“好”,往她手里看,不免好奇:“只需要裁这么一点?”
“嗯,肯定不能破坏信的内容。”蓝烟手指点了点信纸上下空白处,“天头地脚就够了。”
“原来这个叫天头地脚。”
“我们专业习惯这样叫,不知道是不是都适用……”
梁晓夏笑着点头,一脸“受教”的表情,随后转身往外走,“那芒果我放去茶几上了,你弄完了记得去吃哦。”
“好。谢谢阿姨。”
蓝烟从包里另外拿出一只自封袋,把从两封信上裁下来的补料装进去。信件仍然叠好,装回信封。
她看着地上箱子里的信,思忖怎么保存。
最后找来一只纸箱,把它们都放进去,预备先带去工作室,做一些防霉灭菌的处理。
旧行李箱不能留了,拉上拉链,推到书房门口。
她折去客厅找到吸尘器,正要回书房打扫,梁晓夏几步走了过来,“我来我来,烟烟你去吃水果。”
蓝烟根本没来得及客气,吸尘器已经易主。
她顿了一下,提起旧行李箱,“我去把箱子扔掉。”
“等下你爸爸丢垃圾,一起带下去就是了。”
“胶水老化会挥发有毒气体,放在家里不好。”蓝烟说着,看向梁晓夏,“厨房缺什么吗阿姨?我顺便带上来。”
“嗯……烟烟你买点你自己喜欢的饮料和零食吧。你们不常回来,囤着我们也吃不完,老是放过期。”
蓝烟点点头。
傍晚的居民楼,不知哪家在做回锅肉,浓烈腴香扩散得整个楼道都能闻到。
推开楼下铁门,步行至垃圾回收点,把行李箱丢在那儿。
她没什么零食想吃,但还是朝小区外的超市走去,不然空手而归,等会儿梁晓夏肯定还是会下楼去给她买。
不爱回家,就是因为不爱仔细斟酌,类似这种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微妙心思。
家原本应该是不必斟酌这些的地方。
超市开了十几年了,蓝烟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在这儿,这些年扩大了规模,店主大姐离了婚,女儿从抱在怀里,变成了亭亭玉立。
此时店主不在,是她女儿在看店,坐在收银台后,横架着手机看电视剧,有顾客问有没有蒸格卖,她对超市布局了然于心,抬头看一眼便回道:“走到底,最里面那排,蒸锅旁边。”
目光稍顿,因为看见了蓝烟。她露出一个笑,点了点头。这是她认识,且喜欢的常客才有的待遇。
蓝烟也对她淡笑一下,朝冷饮柜那儿走去。
蓝烟喜欢某个品牌的无糖茶,但可能销路不好,它不常有机会享受冷饮柜的待遇。
今天它也没有这份殊荣。
关上柜门,到常温的饮料架那儿取下一瓶,走去收银台前。
看剧的女生暂停视频抬起头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