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大楚最狂太子 蜗牛王子

第61章 科举放榜

小说:

我,大楚最狂太子

作者:

蜗牛王子

分类:

历史军事


经过慕挽歌的提醒,纪凌尘对自己与夏枫雪、武芊芊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他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既要照顾夏枫雪的感受,又要确保武芊芊能在军务中发挥作用。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
这三个月里,纪凌尘一边处理着复杂的感情关系,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到科举制度的筹备工作中。从考试内容的制定,到考场的布置,再到监考官员的选拔,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
"国师大人,"负责科举事务的官员向纪凌尘汇报,"目前报名参加科举的考生已经超过三千人,来自大夏各州各县。"
"三千人?"纪凌尘有些意外,"比预期的多了不少。"
"是的,"官员兴奋地说道,"其中有不少是平民出身的读书人,他们对这次机会格外珍惜。"
纪凌尘心中很是欣慰。科举制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参与,说明这项改革确实符合民心。
"考场准备得如何了?"纪凌尘询问道。
"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在城中设置了十个考场,每个考场能容纳三百人。"官员详细汇报,"而且每个考生的座位都用木板隔开,确保不能相互抄袭。"
"监考官员呢?"纪凌尘继续问道。
"从各部门抽调了最清廉可靠的官员,文德刚大人还亲自担任主考官。"官员回答。
"很好。"纪凌尘满意地点头,"这次科举关系到大夏选官制度的变革,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科举开考的前一天晚上,夏枫雪特地来到纪凌尘的别院。
"明天就是科举开考的日子了,"夏枫雪坐在纪凌尘对面,"你紧张吗?"
"说不紧张是假的。"纪凌尘如实回答,"这毕竟是大夏历史上第一次科举考试,成败与否关系重大。"
"我相信你。"夏枫雪温和地说道,"你推行的改革没有一项失败过,这次也不会例外。"
听到夏枫雪的鼓励,纪凌尘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谢谢你的支持。"纪凌尘真诚地说道,"没有你的支持,我什么都做不成。"
"我们是一体的,"夏枫雪柔声说道,"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两人相视而笑,那种久违的默契又回来了。
第二天一早,京城就热闹了起来。来自各地的考生早早地来到考场外等候,街道上人头攒动,议论声不绝于耳。
"听说这次考试不仅考诗词歌赋,还要考治国策论?"
"是啊,国师大人说要选真正的治国之才,不是只会之乎者也的书呆子。"
"太好了,我正好读过很多治国方面的书籍!"
纪凌尘身着朝服,在武安国和几个官员的陪同下,逐一巡视各个考场。
"国师大人,"一个年轻的考生认出了纪凌尘,激动地说道,"谢谢您给了我们平民子弟这个机会!"
"不用谢我,"纪凌尘和善地说道,"只要你们有真才实学,就一定能脱颖而出。"
"我们一定不辜负国师大人的期望!"几个考生齐声说道。
上午巳时,钟声响起,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第一场考的是经义和诗赋。考生们拿到题目后,纷纷埋头答卷。考场内鸦雀无声,只听见笔尖在纸上飞舞的沙沙声。
纪凌尘在各个考场间巡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他注意到,这些考生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意气风发的青年;有穿着华贵的富家子弟,也有衣着朴素的寒门学子。
"看来科举制确实打破了门第限制,"纪凌尘心中暗想,"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第一场考试结束后,考官们连夜批阅试卷。经过严格筛选,三千多名考生中有一千人进入第二轮。
第二场考的是策论,题目是"论富国强兵之道"。这道题目让很多只会背书的考生望而却步,但也让那些真正有见识的人才有了展现的机会。
"这道题出得好,"文德刚对纪凌尘赞道,"能够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是的,"纪凌尘点头,"我们要的是能够治国安邦的人才,不是只会咬文嚼字的文人。"
第二场考试后,又淘汰了大半考生,只剩下三百人进入最后一轮。
第三场考的是实务,包括算术、律法、农政等实用知识。这让很多传统的读书人措手不及,但也让一些有实际经验的人才脱颖而出。
"国师大人,这次考试的内容确实与众不同,"一个监考官员感叹道,"很多平时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知识,在这里都派上了用场。"
"知识没有贵贱之分,"纪凌尘说道,"只要对国家有用,就是好知识。"
经过三轮严格的考试,最终有一百人脱颖而出,成为大夏历史上第一批科举进士。
放榜的这一天,整个京城都沸腾了。榜单一贴出,围观的人群就里三层外三层地挤了过来。
"快看快看,状元是谁?"
"李明德!这个名字我没听过,不是世家子弟。"
"榜眼是**华,好像是个农家子弟!"
"探花张志远,听说是个商人的儿子!"
人群中议论纷纷,大家都为这个结果感到震惊。前三名竟然都不是世家出身,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纪凌尘站在人群后面,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中满怀欣慰。科举制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大夏选官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恭喜国师大人,"文德刚走到纪凌尘身边,"这次科举选出的人才确实不凡。老臣仔细看过他们的试卷,个个都有真才实学。"
"文老过奖了,"纪凌尘谦虚地说道,"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不,这主要是国师大人的功劳,"文德刚认真地说道,"如果没有您推行科举制,这些寒门子弟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正说话间,几个新科进士找到了纪凌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