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和亲哥穿越古代的逃难之路》

27.南边的灾民

车队重新上路,走在官道上兼之人数少了,池堂都觉得速度快了不少,心情慢慢的好起来。

后面的伙计家属却都聊开了,某些人不在正好是大肆吐槽的好时机。

“哎呀,张家那搅屎棍不在老娘觉得天都更蓝了,空气也更清了。”

说话的是王得金的老娘,之前张大驴敢话里话外挤兑他儿子是文盲粗人一辈子没出息,被她骂了回去,所以两家关系不怎么好。

“就是就是,那些蠢货,以为跟着张大驴张阿大有什么好果子吃,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王狗蛋的老爹难得没呛声,他也很讨厌张大驴一家,有个秀才儿子很了不起吗?

有人感慨了一声,“那些人怕是不了解张家的脾性,敢跟着北上,怕是被卖了还得倒数钱!”

之前对于张家的提议,有些人确实心动,但实在不敢相信张阿大张大驴父子,这种人会发好心?肯定有阴谋!

一直沉默的卫家老太见话题聊开,实在忍不住说起来,“赵家媳妇说得对,我家也是,我们哪里是不想北上,不还是信不过那张大驴,就我家儿子这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的性子,被人害了都不出声,老太太我哪敢跟着去?”

卫家老太太看着自己跟着驴车的儿子叹气,他儿子挠挠头没说话。

卫家老太接着道:“那张家可不是好相与的,我家就住在张阿大家旁边,前年那张大驴不是考上秀才了吗?结果没多久他媳妇就死了,说是病死,哼,不问医吃药,说是急病来的凶,谁知道呢!

我看是那张大驴考上秀才就觉得糟糠妻配不上自己把人害死了。那江娘子多好的人啊,被老张家当牛做马使唤了好几年,到头来不过一卷草席拖去了乱葬岗子,真是造孽!”

卫家老太说起这个就叹气,不知道什么时候称呼张大驴从张名禄变成了张大驴,或许是后者更顺嘴儿吧。

有人发问,“那江娘子娘家没闹?”

卫家老太冷笑,“都被银钱堵住嘴了,买棺材的钱不是刚好给了娘家吗?那张大驴又是秀才公,可不得巴结着!”

众人有些唏嘘,感慨果真不是好人,从第一天赶路看他们虐待那张二叔家张小驴大家就看出来了。

听到这里池鱼忍不住回了下头,她记得张大驴的妻子娘家好像就是草坝村的,刚才还跟在许村长后面,只是一家子都没说话,没什么存在感,没想到竟然是这种虎狼。

听到这陶家媳妇陶大嫂也忍不住说话,“嘿,那张大驴早就勾搭上了别家的小娘子,哪里还会在乎糟糠妻。

知道那师耀宗家为什么跟着张家,还不是他女儿早就跟张大驴子好上了,我亲眼看见两人去钻小树林。

出发前一天两人还在巷子里幽会呢,只是我家婆婆不准我出去说。”

陶大嫂的婆婆老神在在的坐在车上,闻言翻了个白眼,就她儿媳妇这大嘴巴,万一说出去被张大驴记恨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那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心狠着呢。

她老太太还不人老眼花,知道的可比儿媳妇多多了,那师小娘子堕过几次胎一清二楚,两人幽会经常在自家旁边的巷子里,二楼看的听的明明白白。

只是她不让儿媳妇出去乱说,万一害了师家小娘子一条命就造孽了,别人的事休要去理去说嘴。

“啧,真是人不可貌相,那吴家呢,有谁知道?那吴大光家看着可老实了!”

有人耐不住询问,八卦可是最消磨时间的,尤其是这风尘仆仆的赶路,只能闲聊打发一下疲累。

过了一会儿有人开口,“不太清楚,不过我知道张阿大的婆娘也就是张大驴的老娘姓吴,怕是和吴大光有什么牵扯,那也是个苦命早死的。

我倒是听说吴大光的两个儿子到了年纪想上学堂,但一直拖着没去,估计这次是被说动了。”

……

队伍里你一言我一句,你听说我看见的,倒是让池鱼听见了很多张家的八卦谈资,听的她心里跟小猫抓一样,恨不得听完全部故事的开头结局。

小翠干脆把池鱼赶到一边自己去赶车,她真怕把驴车赶到沟里,这人身子都快全部探出去了。

连着赶了两个时辰的路,池鱼听足了八卦去意犹未尽,连歇息的时候都没怎么觉得累,果然精神食粮也能补充能量。

池堂敲响了铜锣,看着黄昏欲黑的天色说道:“今天就赶路到这里吧,前边有个小树林,咱们到里边去,也能稍避避风寒,顺便捡点柴火。”

车队速度慢了下来,慢慢的从官道下来,官道宽是宽平是平,但不挡风啊,夜风还是挺寒凉的,所以树林或者山坡才是休息的好地方,还能捡柴火。

一行人到了树林却停下了脚步,因为树林里竟然有人了,而且不止一群人,三三两两衣衫褴褛的坐着烤火,看见有车队靠近只是抬抬眼皮,见到众人搬家一样逃难的样子才终于抬头上下打量一番。

池堂上前拱手,“诸位请了,我们是南下逃难的,不知……”

话没说完就被比较前面的几个人打断了,语气很是生冷不耐烦,“兴州/坊州来的,南边干旱蝗灾,活不下去才北上来找水活命的,谁知道地震停在这儿,不要再问了!”

池堂愣住了,还想再问却被对面人群不耐烦的森寒眼神给憋了回去,也不在原地停留,带领众人往下走了一段距离,稍微远离那些人才进林子。

刘管家跟在后边,把缰绳给自己的孙子掌管,上前和池堂说话,语气很忧虑“之前就听说南边在闹旱灾蝗灾,现在灾民都逃到这儿了,灾情比我想象的严重,咱们该怎么办?继续南下还是要绕路啊?”

池堂寻思道:“兴坊两州就在庆州南边,现在秋收都快结束了,估计等我们到的时候也没什么蝗灾了,只有旱灾。

若是直接穿插往南肯定要路过旱灾区域,若是绕路也只能从东边丹州走,但这两处各有好坏,等我再想想又和大家商量。”

池堂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不敢现在就决定了,先让大家去休息再说。

因为旁边不远处又一批灾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