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第64章 无比激动的胡老三

胡老三自告奋勇,准备前往朱煐府邸。

他是北边的商贾,众人对其底细也不清楚,只是晓得做着粮食生意,做的很大。

胡老三最不乏的就是冒险精神,据说他年轻时三起三落,机缘巧合才成了今天的胡老三,做了这么大的买卖。

胡老三家大业大,不过却只有一个儿子,是家里的独苗苗,他对这个儿子可以说是无比看重,花了重金聘请了老师,是曾经在国子监就读过的一个学生,后来科举接连不中心灰意冷发誓不再科举。

可即便是这样的人才,也花了胡老三好大的心力和功夫。

钱财之类的还好说,主要还是读书人的傲气,但凡是有些气节的读书人,哪怕商贾给钱,也是不太愿意教授商贾家的儿女的,这样显得很掉价,堂堂读书人,当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为了钱去教商贾之子?是为读书人所不齿!

胡老三好说歹说,给钱还低三下四地拜访,这才让对方感受到了重视,决定收这个钱教他的儿子。

当然,这读书人中也不乏见钱眼开之辈,可胡老三却也是有脑子的,他不愿意这样的人来教自己的儿子,他希望儿子成的是顶天立地的读书人,胸中有浩然正气,而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眼里只有银子。

因为胡老三觉着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趋炎附势,眼里只有银子,他看不起自己,所以不希望儿子会变成自己这样的人。

在胡老三看来,学生是会像老师的,老师要是品行不端,那学生就会跟着有样学样,他要给儿子找的老师,必须德才兼备!

而如此一来,问题又回到了最初,德才兼备的读书人,看不上商贾啊!

人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大明的读书人和后世的读书人可不同,这区别可大了去了,大明的读书人要是真有本事,不说参加科举高中什么的,你但凡只要是个秀才,那在大明生活都能生活的颇为滋润。

只要你是秀才,你的田地就可以免收田税,哪怕你自己不种地,你完全可以将这地给别人中,然后收少一些的租子,你依旧有赚头,也有的秀才就出个名头,让人将田地挂靠到自己的名下,抽取少量的租金,什么也不用做就有钱入账。

同时这个时代能识文断字的都是少数,更别说有秀才之名的了,少数意

味着稀缺,稀缺意味着有价值!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你的稀缺性往往就代表了你在这个社会上的价值以及你所能获取的报酬。

无论是给人写信还是教人读书,秀才的身份都获得一笔不斐是收益。

至少对于大部分的秀才而言,但凡不是清高到极致的,吃喝大抵是不愁的。

而吃喝不愁也就意味着他们有着不为金钱折腰的资本!毕竟这有钱难买也高兴啊!

正是因为胡老三找过,所以他才明白,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对于一个商贾之家而言有多么难找!

他做梦都想给儿子找个好老师,让儿子能够在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读书人,能不像自己一样走到哪里都被人鄙夷,指指点点,胡老三明白,哪怕自己有钱,哪怕是明面上自己与各地官员觥筹交错,哪怕人家人前对自己客客气气,可眼神中藏着的那一抹鄙夷,他看得分明,背地里对自己都是不屑一顾的。

胡老三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是商贾,是自己的身份所导致的。

士农工商,谁让自己是最低贱的商贾呢?

有钱地位还低,这在后世无法想象,可实际上现实就是如此,类似于后世的七八十年代,大家对下海发财的投机倒把的个体户充满了鄙夷,差不多就是类似的感觉,后世商贾地位的提升单纯只是政策方向上的调整,钱能转化成政绩,于是各地开始搞经济,开始拉拢商贾。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句话才是让商贾地位提升的根本。

毕竟商贾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质上商贾的地位提升不是因为商贾本身,而是因为当权者的需要,仅此而已。

而显然,在眼下的大明,无论是老朱还是百官都并不觉得大明的发展需要商贾,甚至觉得商贾不事生产,影响到了大明的发展,事实上不光是大明,自古以来形成的观念都是如此,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贾有钱却地位依旧低下了.

正是因为胡老三对商贾有着清晰的认知,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跳离这个圈子,虽然希望渺茫几乎没有希望,可他依旧想要全力托举试上一试.

这也是为什么胡老三会选择自己打头阵的原因。

打头阵有好有坏,坏处就是可能会损失一大笔钱财

,毕竟这登门拜访,总不能出手太过寒酸,这不是去拜访,这是去嘲讽人家去了。既然不能出手寒酸,那就要出点血了,真要是想交好的话,这出血还出大了!

出血倒是不怕,最怕的无非就像其他人说的,万一这重开稷下学宫只是一个托词,实际上朝廷只是想靠着这个说辞大肆收割一笔商贾,这打头阵的自然也就成了牺牲品,被朝廷盯上,吃大亏不说,还捞不到半点好处。

可胡老三已经下了决定!

这做生意么,哪有不冒风险的?

坏处不小,可好处也很大!

万一这消息为真,那自己就能占据先机,提前同朱御史交好,甚至说不定当场都能敲定一个自家儿子的入学名额!

胡老三想到这里,什么其他的担忧就全都抛却到九霄云外去了,只要有这个可能性,他就愿意去做!哪怕知道这是一个圈套,胡老三也准备认了!

要说让自己去和其他的世家大族或是读书人相比的话,胡老三没有那么信心,可这外面传的消息是怎么传的?

满城风雨,消息传遍了整个应天府,消息的内容是这么传的,陛下让朱御史主持重开稷下学宫,陛下为学宫祭酒,此次稷下学宫重开,哪怕是商贾之家的子弟也有入学的可能性!

这消息中能看出什么?

胡老三对于消息十分敏感,他只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关键就在于,哪怕是商贾之家的子弟,也有入学的可能性!

倘若这消息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商贾之家的弟子,可以入学,换句话说,商贾之家的子弟,一定会有一部分可以入学,而对此,胡老三的理解是,自己以及自己儿子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人,只是商贾!

自己只需要比其他商贾做的更好,只要自己的儿子比其他商贾之家的孩子更优秀,那既然都是商贾之家,出身并无高下之分的情况下,岂不是等于直接说,自家孩子能入学了?

这也是胡老三决定当这个打头先锋的原因所在!

且先不管儿子,我胡老三先把其他商贾全都给比下去!先和朱御史打个照面,在朱御史面前混个脸熟再说其他!

胡老三主动请缨,其他的商贾自然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老三这打

头阵也算是给大家打的头阵商贾们也是报团取暖的讲究人仗义多是屠狗辈越是底层的圈子大家越是报团取暖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遇到风险需要其他人的帮忙。

“胡老板你是为什么打的头阵这钱不能全让你出了我出五百两银子无论胡老板你探听出来的消息如何这钱都不必归还。”

“钱老板出五百两那我也出五百两!”

“我出八百两吧老胡拜托了!”

“我出七百两!”

“这里是一千两胡老板还请收下若是消息为真可切莫忘了知会一声.”

“.”

当即房间里你一言我一语

小说的域名caixs◒com✮(请来才

小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顷刻之间在场的商贾就给胡老三凑出了一万三千两银子。

这场面要是让朝廷里的百官和老朱知道了定然是大跌眼镜。

要知道前些年老朱亲自出马找商贾要钱也才勉勉强强要到了一万两银子这还是老朱豁出去了老脸的情况下而眼下这应天府的部分商贾随便一凑就掏出了一万三千两银子单纯拿去试水打头阵?

老朱和朝中的大人们终究还是不理解这些商贾的想法。

在凑了一万三千两银子之后其余商贾纷纷不再开口目光不约而同地都落在了胡老三的身上.

“胡老板这打头阵你准备送个多少的礼金?”

“若是还有所需的话你说个数目大家再凑上一凑。”

有人开口询问。

胡老三摆了摆手:“诸位给的也不少了剩下的就交给胡某吧。正好胡某手上还有一批粮食在湖广附近眼下湖广遭灾这批粮食就当是胡某替诸位拜访朱御史的见面礼好了。”

“钱倒也不多价值十万两吧。”

胡老三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

一时间偌大的房间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是一愣哪怕在场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大商贾可依旧是**老三说出的这个数目给惊到了!一个个全都愣在了原地一脸愕然地看着胡老三

“价值.十万?”

“嘶!”

一个个商贾都是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冷气。

“老胡你这手笔也太大了吧?”

“是啊老胡用不着这么大手

笔吧?就是试探一下。”

“打个头阵你用十万两?”

“不止!眼下湖广遭灾这价值十万两的粮草倘若在湖广附近的话此刻的价值怕是还得翻上数倍!粮食一直可都是紧俏货这湖广遭灾之后湖广附近的粮价更是每天一个价啧啧啧

“是啊胡老板三思啊!万一你这银子花了朱御史来一个重开学宫的消息为假那该如何是好?”

“.”

周遭的商贾你一言我一语显然大家都**老三的出手给惊吓到了纷纷出言劝阻让胡老三冷静。

胡老三却不搭理。

开玩笑!你们自己不愿意掏钱打头阵还想扯老子后退?

万一消息为假粮食没了是不错可万一消息为真呢?

商贾之间虽然经常利益共同抱团取暖不错可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