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

第44章 有人星夜赶考场

府城,圣院学宫。

书房内,学政魏长青正端坐于书案后,手中翻阅着一份卷宗。

老管家福伯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将一叠新整理好的文书,恭敬地放在了桌上。

“大人,这是清河县那边呈上来的学子名册。”

魏长青“嗯”了一声,目光并未从手中的卷宗上移开。

因为神童拜帖一事,魏长青对清河县地域的观感不是很好。

福伯迟疑了一下,还是躬身向前,伸出手指,点在了名册最上方的一个名字上。

“大人,这其中有一人,身份颇为特殊。”

魏长青的动作终于停下,他抬起头,顺着福伯的手指看去。

崔皓。

一个很普通的名字。

魏长青的眉头微微一挑。

“崔家?”

“正是博陵崔氏。”

魏长青的眼神瞬间变了。

放下手中的所有卷宗,将那份清河县的名册单独抽了出来,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坐直了几分。

“可是嫡脉?”

“回大人,正是嫡脉。”福伯恭敬地回答。

“据老奴查访,这位崔皓公子,乃是崔家那位大儒的嫡亲孙辈,自小便由那位大儒亲自带在身边教导。”

魏长青的指尖,在崔皓两个字上轻轻敲击着。

千年世家,博陵崔氏。

还是由那位在士林中声望极高的大儒亲自教出来的嫡孙。

这样的人物,竟然会出现在清河县这种小地方的童试考场上。

“把他的文章取来我看。”

“是。”

福伯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叠装订整齐的纸张。

上面是崔皓近几年来流传在外的诗词文章。

魏长青接过,一言不发,细细品读起来。

书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魏长青的表情,从最初的审视,逐渐变为专注,最后化作了毫不掩饰的欣赏。

良久,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将手中的文章轻轻放在桌上。

“不愧是崔家。”

他闭上眼,脑海中回味着方才读过的内容。

“此子年岁不大,文章却已然老道,字里行间,章法森

严不见半分少年人的浮躁之气。”

“隐隐可见那位大儒的风骨。”魏长青睁开眼看向福伯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此次童试不出意外的话此子当为魁首。”

福伯闻言心中也是一凛。

能得自家老爷如此高的评价这位崔家公子的学问可见一斑。

刚准备抬头附和夸几句又看到老爷的脸色突然沉了下来。

“我记得前不久光是清河县递上来的神童拜帖就不下于十份”

“真正的神童视而不见滥竽充数的倒是屡见不鲜。”魏长青冷哼一声。

一个热衷于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的地方却偏偏对崔皓这种有着真才实学的藏着掖着。

真是讽刺。

“这清河县除了这个崔皓可还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人才?”

福伯闻言连忙又呈上另一份薄了许多的名册。

“回大人县中还有几位薄有声名的学子。”

“县学教谕的儿子王景文章四平八稳。”

“本地乡绅李家的李茂据说诗才不错……”

福伯念了几个名字都是些在本地小有名气的读书人。

魏长青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

耐心地等福伯说完后魏长青才点了点头:

“福伯收拾行装明天去清河县瞧个真切.”

翌日天还未亮。

整个柳府却早已喧闹了起来比往日提前了整整一个时辰。

今天是清河县童试开考的日子。

对柳府而言这更是一件大事。

加上卢璘这次童试

大夏朝的童试规矩繁琐。

应考者需先到本县县学报名详录姓名、籍贯、年龄以及祖上三代履历。

除此之外还需五人联名作保以防有人冒籍顶替。

最关键的一环是必须由本县的一位廪生出面担保。

所谓廪生乃是秀才中的佼佼者由朝廷按月发下钱粮让他们能摒除俗务专心治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