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规则协议引爆中》

2. 规则

早在第一次接触「双数日」规则时,魏商言就基于运筹学的背景,设计了一个自动搜索程序,用于持续监控整个区域内的数个开放式网络。

本意是从海量的网络数据中抽取出有关于「非自然现象」、「鬼怪」、「诡异」等字眼的情报。

而现在,从莫执那里知道了规则具有传染性的情报后,他有了新的想法。

首先,他确定了逆向工程——他假设规则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拥有某种「源头」或某种「传播模式」,相对应的,规则的「传染」可能伴随渗漏。

其次,他的目的是在不直接接触「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环境中的异常数据来定位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收集到了裂隙的信号特征,这是由规则直接透露出来的信号。魏商言直觉般认为那条裂隙里的信息非常不简单,只是他现在还没有能力解读。

这位研究学者似乎遗忘了直面裂隙时的痛苦,他的本能不是逃避它,而是第一时间试图通过测量-建模-分析过程破解这套「规则系统」。

对于魏商言这样的OR专家来说,规则的出现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无法理解的"系统",他需要设计一个算法来识别它。

现在,拥有裂隙信号特征提供样本,可以结合算法收集到的大量信息作对比。

他发现,在区域内每隔一段时间,尤其是在黄昏时分,网络中会出现一种极其微弱、重复性、编码规律的脉冲信号,其内容无法解析,但它的信号特征似乎与裂隙的信号有着模糊的关联。

出于对数据的核验习惯,几天后的黄昏,魏商言来到程序监测到的信号最强点——一座废弃的私人艺术展览馆。

这个展馆的主人曾是一名追求「绝对对称」概念的艺术家,尽管魏商言在艺术上并没有多少天份,但他却很认同这位艺术家营造的对称美,这和他追求的数学语言有着极其类似的思维逻辑。

可惜的是,在他来到这座城市就职以前,这里就已经废弃很久了,因此也遗憾错失了欣赏艺术的机会。

开展调查前,魏商言有通过网络抓取到的一些恐怖爱好者团体发布的言论,得知此处就是个阴森无趣的垃圾场,没发生过任何「超自然」事件。话虽如此,他还是选择谨慎一点,带上足够多的设备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

魏商言的大脑不断思考:

【目前所知的信息如下:

第一,规则具有承载物,直接接触可能会导致触发;

第二,规则可能具有"传染性",规则系统的「元数据」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散布规则,从而使更多人触发规则;

第三,艺术馆的信号与裂隙信号有统计学相似性,可以猜测这里存在规则】

到这里他略微停顿,【行动基准是禁止触摸任何物品。】

一切检查完毕,在逐渐昏暗的天色下,他迈步走进了场馆内。

————————

漆黑的艺术馆通道内。

魏商言依靠手电光芒仔细观察着整个场馆的构造。他经由原本作为安全通道使用的不显眼小门进入,也顺便看到了遗留在墙上的内部通道图。从图上看得出,整个场馆的内部确实以镜像对称的理念来设计。

他的右手紧握信号接收仪,在规律的脉冲电子声指示下继续深入到了场馆的中心走廊。

步入这个空间,内里充斥着尘土和霉味,地面随意堆砌了大量建筑垃圾、废旧画框和探险者们遗留的生活用品,这让它的层高和宽阔程度被收缩,整个空间透露着浓重的无序感。

环顾四周,它的前方连接通道已经被陈旧的防火帘和破损的水泥板挡住,墙壁甚至被数根倒塌的石柱破坏,由于建筑物长期没有维护,从天花板渗出的污水缓慢滴落,周边长出了黄褐色的污垢,充满肮脏、混乱、塌陷。

观察脚下地板,依稀可以看到某种拼贴成而成的几何图案,以中心为方向延伸。视线往前进行到走廊的中央,电筒光线时不时会被杂物堆里的镜面材料反射出来,这里似乎藏着某样物品。

随着魏商言的走近,手中信号接收仪发出的脉冲声逐渐急促。有一座破碎的弧形镜面雕塑半掩在其中。

魏商言直觉他要寻找的东西就是它。

黑暗的环境让听力变得敏感,他甚至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随着脉冲信号而加速。

兴奋、紧张的情绪提高了他的专注力,随即,他就地打开了设备包进行组装动作,打算在安全距离下对所在环境进行监测,若取得更多的数据可以完善模型,能帮助他破解这套「规则系统」。

为此,魏商言还特地定制了多传感器环境监测仪——一种能够精准记录环境的磁场、重力、温湿度变化和光学声学特性的集成仪器。

经过基础扫描,他发现此处实际大小比视线感观更加宽阔。

整个中央走廊以连续对称进行设计,甚至,这个空间试图在中轴线反转后保持其建筑结构和材料本质不变。

换句话说,建筑本身具有的排水、通气、照明等功能性会因为这种设计而过于复杂,而材料上,会要求使用「一模一样」的木材和石板,这将大大提高经济上的成本。

没来由的,魏商言感受到一股纯粹的、近乎疯狂的意志,他用手电照着面前半损状态雕塑,低声道:"正常会这样设计吗?这就是艺术的……「绝对对称」?"

"呲啦——"短暂的电流过后,走廊里一切声音被剥离。

滴水声、仪器运行声、甚至呼吸声瞬间消失,转而被一种厚重的、黏腻的、令人窒息的寂静所取代。

还未等魏商言做出反应,手电光突然被极致的黑暗吞没,但这样的变化只有一瞬,下一秒,视线犹如观看老旧电视机换台一般跳转,对称走廊模样大变。

一种柔和的光线均匀的分布在空间中,环视周围可以看到十幅美术作品悬浮、或者贴合在墙壁上。

这些画作外表一模一样展现着极致的对称美感,色彩极度饱和但失真、没有明暗变化,看起来就像一个个渲染失败的3D模型。

而画作围绕着的中央矗立一座表面光滑的、不真实的圆球形雕塑。场景的光太过均匀,使其中的物品缺乏自然的纹理感。

这种反直觉的奇特景观让魏商言立刻想到——以目前的科技人类是没办法做到在没有光源的情况下让光线均匀的分布在空间里,这里不是现实空间,是「规则」在某个另一维度制造出来的,或者说,「规则」利用无法解释的物理法则,将人的意识投影到了这个场景。

同一时刻,沙哑的声音直接在脑中响起:

"你已唤醒「对称长廊」。

规则一:凡不对称者,须于此接受修正。

规则二:你有三次机会指出此地的不对称处,指出成功即可脱离,三次失败即永留于此。"

语毕,魏商言的呼吸短暂停止,他瞳孔微缩,身体骤然紧绷,就像是一台瞬间启动的精密仪器,他压抑住所有情绪,让身体机能和理性直觉保持绝对的专注状态。

而大脑像解析数学定理一样飞速拆解规则:

【规则一,凡不对称者须于此接受修正。核心定义「不对称」是指什么?是我本身还是我的行为?】

【「修正」词性是物理性质的。我的身体为右利手,心脏偏右,这些生物学不对称是首要目标,瞄准风险极高。】

几乎本能的,他开始尝试控制呼吸和心跳,减少任何可以视为"不对称者"的微动作。但深知也许是徒劳,毕竟生物学上的不对称是他无法左右的。

【规则二,指出不对称处······成功即可脱离。怎样指出?用手?语言?意念?「不对称处」是什么?是这个场景中的所有人和物?机会稀缺,绝不能浪费。】

观察所有物体,他发现仅凭肉眼很难确认哪里不对称。此时手臂已经出现异样,一种骨骼压缩和肌肉抽搐的感觉传来,【我的身体天然不对称,「修正」已经开始,时间是我的首要敌人。】

他决定损失第一次机会来测试规则的判定机制,略一思索他迅速抬起手:

"指出:此画作。"

之所以随便选择一幅画作,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功,而是进行一次高风险和高回报的测试。

首先,他完全未知规则如何判定「指出」?「不对称」的标准又是什么?

其次,在最佳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