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权柄滔天》
江南的雪还没化尽,苏州城外的官道上却已挤满了人。以老农张阿公为首的数百名百姓,背着干粮、揣着账本,举着“万民伞”,正朝着长安的方向出发——他们得知苏彻遭三位皇子构陷,皇帝可能下旨调苏彻回长安,便自发组织了“万民**团”,要去京城为苏彻**,求皇帝还他清白,让他留在江南。
“张阿公,我们这一去,要走一个多月,您老的身子能撑住吗?”一个年轻后生扶着张阿公,语气带着几分担忧。张阿公今年七十多岁,腿脚本就不便,却执意要带头去长安——去年他因无田可种,差点饿死,是苏彻分给他三亩地,还派农官教他种新粮种,今年才收获了足够的粮食,让他能安稳过冬。
张阿公拍了拍后生的手,眼神坚定:“撑得住!苏元帅是我们江南百姓的救命恩人,他遭人陷害,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就算走断腿,我也要去长安,让陛下知道苏元帅的好,知道我们江南百姓离不开他!”
**团的百姓们纷纷附和,有的说“苏元帅给我们田地,让我们有饭吃”,有的说“苏元帅开商路,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有的则拿出家中孩子写的“苏元帅万岁”的纸条,小心翼翼地收在怀里,说要带给皇帝看看。
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大,从苏州出发时只有几百人,走到常州,又有数百名百姓加入;走到南京,人数已超过两千。百姓们自带干粮,晚上就睡在破庙里、官道旁,却没人抱怨,每天清晨,都准时朝着长安的方向出发,口中还唱着江南百姓自编的歌谣:“苏元帅,救万民,分田地,富江南……”
一个多月后,长安城外,这支衣衫朴素却精神饱满的**队伍,终于出现在了百姓的视野中。他们举着“万民伞”,捧着“民生账本”,沿着长安的街道缓缓走向皇宫,引来无数京城百姓围观。
“他们是谁啊?怎么这么多人?”京城百姓好奇地问。
“听说他们是江南来的,是为六皇子苏彻**的!”有人回答。
“苏彻?就是那个在江南分田惠民的六皇子?”
“是啊!我听说江南百姓现在都有田种,日子过得可好了!”
议论声中,**队伍已来到皇宫外的朱雀大街。张阿公带头跪下,身后的两千多名百姓也跟着跪下,齐声高呼:“请陛下还苏元帅清白!江南百姓离不开苏元帅!”
声音洪亮,震得皇宫的朱漆大门都仿佛在颤抖。守卫皇宫的士兵想要阻拦,却被百姓们坚定的眼神震慑,只能暂时退到一旁,派人去禀报皇帝。
此时的紫宸殿内,三位皇子正围着皇帝,继续进谗言。苏瑾拿着“伪造的书信”,语气急切:“父皇,苏彻在江南拥兵自重,还勾结南梁残余势力,若不尽快调他回长安,恐生变故!江南虽重要,却比不上大夏的江山啊!”
苏和也附和道:“父皇,儿臣已让关中门阀的官员做好准备,只要苏彻回长安,就由兵部接管玄铁营,绝不让他有机会谋反!”
苏棠则在一旁煽风点火:“父皇,江南百姓只是被苏彻的小恩小惠蒙蔽了,等他回长安,儿臣愿去江南,安抚百姓,保证江南的稳定!”
皇帝皱着眉头,心中正犹豫不决,太监总管突然匆匆走进殿内,声音带着几分慌乱:“陛下,不好了!江南来了两千多名百姓,在皇宫外**,要求陛下还六皇子清白,不让六皇子回长安!”
“什么?!”三位皇子脸色骤变,苏瑾不敢置信地喊道:“不过是些乡野村夫,竟敢来京城**!父皇,快下令把他们赶走!”
皇帝却没有说话,而是起身朝着殿外走去:“走,朕去看看。”
三位皇子只能跟在后面,心中满是不安——他们没想到,江南百姓竟会为了苏彻,千里迢迢来京城**。
皇宫的城门缓缓打开,皇帝走到城楼上,看到了跪在朱雀大街上的**百姓。两千多人整齐地跪着,手中捧着“万民伞”和“民生账本”,口中还在高呼“请陛下还苏元帅清白”。张阿公看到皇帝,挣扎着站起身,捧着账本,声音沙哑却清晰:“陛下!草民是江南苏州的张阿公,这是我们江南百姓的民生账本,上面记着苏元帅在江南做的好事——分田给我们,让我们有饭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