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絮飘飘》
37.两种温度
夏日的阳光透过繁密的枝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一幅流动的油画。蝉鸣声此起彼伏,在炽热的空气中织就一张无形的声网,将整个村庄温柔地包裹。狗娃的童年,就深深扎根在这个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小村庄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他成长的足迹,每一处角落都藏着他的欢声笑语。而来喜和石头,这两个性格迥异却又同样鲜活的人物,就像村庄的两面镜子,映照出这片土地上最真实的来喜图景。
来喜,是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的脸庞清瘦,被太阳长久亲吻后染上了深沉的古铜色,那是乡村来喜赐予的独特印记,透着泥土般的质朴与坚韧。他的眼睛不大,却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总是闪烁着灵动的光芒。那双眼仿佛会说话,滴溜溜转着的时候,藏着数不清的奇思妙想。当他笑起来时,眼睛会眯成两道弯弯的月牙,眼角漾开细密的鱼尾纹,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那笑容纯真又温暖,像是冬日里的阳光,能融化人心头的冰雪。
他的穿着总是整洁得体,虽然算不上时尚。上衣是洗得发白的蓝色涤卡布料,裤子膝盖处打着整齐的补丁,但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用心。衣服的颜色因多次洗涤而变得柔和,款式也是过时许久的,可穿在他身上却显得格外妥帖。衣角偶尔会被风吹起,轻轻摆动,仿佛在诉说着来喜的悠然自在。他走路时不紧不慢,步伐轻盈而随意,手臂随着身体的节奏自然摆动,像是在和微风嬉戏。遇见村里的人,不管是天真烂漫的孩童,还是饱经沧桑的老人,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那一声声"哥哥""姐姐",喊得清脆响亮,带着十足的烟火气,瞬间就拉近了与他人的距离。
来喜最让人称道的是他那颗永远热情洋溢的心。村子里不管是办喜事还是白事,他总是最早到场的那个。办喜事时,他就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帮忙搬桌椅时,他总会细心地在桌角垫上软布,防止刮伤主人家新修的水泥地。布置场地时,他能够将大红喜字贴得端端正正,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一丝不苟。虽然身形不算高大,但他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那笑容极具感染力,让周围的人也不禁被这份喜庆所感染。
主人家见到他忙碌的身影,都会笑着递上一支烟。这时来喜会赶紧用衣角擦擦手,双手恭敬地接过香烟,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连声道谢:"谢谢哥哥,谢谢哥哥,沾沾这喜气!"他将香烟小心翼翼地别在耳后,有时会凑到鼻尖深深一嗅,露出陶醉的神情。吃饭时,他从不与大家同坐一桌,而是端着满满一碗饭菜,走到门口的老槐树下。老杨树的枝叶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投下清凉的阴影。他找个舒服的位置,靠着粗糙的树干,惬意地吃起来。微风轻轻拂过,杨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他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着院子里热闹的场景,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情,仿佛在享用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办白事时,来喜也会默默地帮忙。他不像在喜事上那样活跃,而是变得沉稳了许多。他帮忙烧水时,会仔细地盯着灶火,确保水温恰到好处。跑腿传话时,他总是轻手轻脚,生怕打扰了逝者家属的哀思。虽然不说话,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关怀。他的眼神中透着哀伤,看着逝者的家人,眼中满是同情与安慰。在这个悲伤的时刻,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怀,让这个原本沉重的场合多了一份温暖。
来喜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但这反而让他显得更加真实可爱。要是有人故意逗他,不给他烟抽,他便会佯装生气,双手叉腰,扯着嗓子说道:"咋能这样呢!烟都舍不得给我,太不够意思啦!"他的脸上写满了不满,嘴巴微微撅起,像个闹别扭的孩子。可没过一会儿,他又会自己忍不住笑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铁皮烟盒,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支烟,点上火,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后慢悠悠地吐出烟雾。那模样仿佛在享受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袅袅青烟飘散而去。
来喜还是个十足的热闹精,特别是在夏天的夜晚。当夕阳西沉,暑气稍稍消退,东门外就渐渐热闹起来。人们吃过晚饭,摇着蒲扇,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乘凉聊天。来喜总会准时出现,月光如水,温柔地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那充满朝气的身影。有人提议让他唱《东方红》,他一开始会有些害羞,用手挠挠头,脸上泛起红晕,连连摆手:"哎呀,我唱得不好听,别笑话我。"但经不住大家的再三邀请,他便清了清嗓子,站直身子,双手自然地垂在身侧,开始大声唱起来。
他的歌声算不上动听,甚至常常跑调,像一阵不规律的风,在夜空中随意飘荡。可他唱得十分投入,身体随着节奏轻轻晃动,眼睛时而闭上,时而睁开,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情。歌声和着此起彼伏的虫鸣声,为这宁静的夏夜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韵味。大家听着他的歌,有的跟着节奏轻轻点头,有的忍不住露出会心的笑容。孩子们围在他身边,仰着小脸专注地听着,虽然听不懂歌词的含义,却被那份真挚的情感所感染。整个村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份简单而纯粹的欢乐,让夏夜变得更加迷人。
与来喜的活泼开朗截然不同,石头是个安静又勤劳的人。他就像田野里的一棵老树,沉默而坚韧。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向大地,石头就已经起床了。他扛着锄头,迈着稳健的步伐,默默地经过狗娃家门口,走向远方的农田。他的背总是挺得笔直,像一棵坚毅的青松,无论烈日多么炽热,风雨多么猛烈,都无法让他屈服。
石头的脸庞被岁月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与土地有关的故事。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总是直视前方,仿佛在与土地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的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指关节因长年劳作而变得粗大,手掌上的纹路深如沟壑,那是辛勤劳作留下的勋章。这双手虽然粗糙,却充满了力量,能够娴熟地驾驭各种农具,在土地上创造奇迹。
石头不擅言辞,见到人只是微微点头示意,便匆匆而过。他的沉默常常让人误以为他冷漠孤僻,但狗娃知道,他只是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了土地上。有一次,狗娃和几个小伙伴跟在他身后,模仿他走路的姿势,还故意发出怪声。石头立刻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紧紧握住手中的农具,那严肃的神情让小伙伴们吓得不轻,赶紧一哄而散。从那以后,大家见了他都有些敬畏,远远地就躲开了。
但其实,石头有着一颗温柔的心。狗娃记得,有一次他放学回家,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石头正好从田里回来,看见狗娃被雨淋得瑟瑟发抖,便默默地将自己的雨衣脱下来,披在狗娃身上。整个过程他一言不发,只是用那双粗糙的大手仔细系好蓑衣的带子,然后点点头,转身走进雨中。那件蓑衣上还带着石头的体温和泥土的气息,让狗娃感到莫名的温暖。
石头对土地怀着深深的敬畏和热爱。他每天在农田里辛勤耕耘,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他熟悉土地的每一寸肌理,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施肥。他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土地就会给予最丰厚的回报。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他家的庄稼总是长得最好,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像是在向这位沉默的守护者致敬。
狗娃常常看到石头在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坐在田埂上,抽着旱烟,望着眼前的一片金黄。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那一刻,他仿佛与土地融为一体,成为了这片田野最永恒的风景。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土地的深情,那是一种无需言语就能感受到的眷恋。
来喜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热闹与欢笑,而石头的世界则是安静而深沉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却在同一个村庄里和谐共存,相得益彰。来喜教会了狗娃如何用欢笑面对来喜,而石头则让他明白了沉默的力量和劳动的尊严。
然而,来喜并非总是平静无波。有一年秋天,外村有户人家办喜事,来喜不知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