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反派皇子不好惹》

13. 血染临安城

三道红翎急报背后,是临安城彻夜未息的哀嚎与烽烟。

临安,这座以烟雨楼台,丝绸茶香闻名于世的边疆富庶之城,此刻正被暴力和恐惧撕扯得支离破碎。

西门处,厮杀已进入最惨烈的阶段。

城门洞开了一半,沉重的门板被撞得扭曲变形,上面嵌满了密密麻麻的箭矢和狰狞的抓钩。

北狄骑兵如同黑色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试图从那缺口涌入。

守城的士兵早已杀红了眼,盔甲破损,满面血污,有的甚至断臂残肢,依旧用身体死死顶住门板,用长矛,用战刀,甚至用牙齿,与试图冲进来的狄兵搏命!

“顶住!给老子顶住!为了临安!为了家里的爹娘婆姨!”一个满脸虬髯的校尉嘶吼着,手中卷刃的陌刀劈翻一个狄兵,自己却被侧面刺来的长矛捅穿了肋下,他狂吼一声,竟抓着矛杆向前猛冲,将那偷袭的狄兵一同撞下了高高的城墙!

守城的士兵早已失去了建制,完全是凭借着一股血性和守护家园的本能在战斗。

一个年轻的士兵,看样子不过十七八岁,他嘶哑地吼着不成调的战号,挥舞着早已卷刃的佩刀,机械地向前劈砍,直到被数支长矛同时洞穿身体……

城墙之下,箭矢破空的尖啸声,刀剑碰撞的铿锵声,垂死者的哀鸣冲锋的怒吼,血流成河。

城门彻底被破后,城内,更是人间炼狱。

北狄如同鬼魅般在熟悉的街巷间穿梭,四处纵火,见人就杀。粮仓方向烈焰冲天,红光四起,黑色的浓烟如同狰狞的巨柱,烧焦的谷物味道混合着木材燃烧的气味,弥漫全城。

那是临安乃至周边地区一季的口粮,如今却在烈火中化为灰烬,预示着一场更可怕的饥荒。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百姓中炸开。老百姓从睡梦中惊醒,仓皇逃出家门,根本来不及携带任何细软。

男人呼喊妻儿,妇人寻找孩子,老人踉跄跌倒……尖叫声,哭喊声,哀求声,建筑物燃烧倒塌的轰鸣声,

“娘!娘!你在哪里啊!”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站在燃烧的废墟旁,徒劳地哭喊着,脸上被烟灰和泪水糊得一片狼藉。

“我的孩子!谁看见我的孩子了!囡囡!囡囡你在哪啊!”一个披头散发的年轻母亲只穿着中衣,赤着脚,在混乱奔逃的人群中逆流而行,疯狂地扒拉着每一个看不清面目的路人,声音凄厉得撕心裂肺,最终被人流裹挟着消失在一片混乱的阴影里,她的呼喊被更大的喧嚣吞没。

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店铺被砸开,货物被抢掠一空,横七竖八地躺着店家和无辜者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焦糊味和一种令人作呕的绝望气息。

而更远处,东门方向传来的喊杀声和越来越清晰的北狄骑兵特有的号角声,如同不断逼近的丧钟,提醒着所有人,最大的噩梦,尚未完全降临。

北狄骑兵多年来养精畜锐,只等这一天到来。他们骑术精湛,来去如风,一旦那些来自草原的虎狼之师,彻底冲入这失去秩序的城郭,临安将万劫不复!

残存的守军且战且退,依靠着街垒和熟悉的巷道进行着绝望的抵抗。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洒满了滚烫的鲜血。

赵老将军战死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让守军的士气几乎崩溃。

…………

朝政殿上,风云再起。

临安沦陷的噩耗,如同最沉重的丧钟,敲响在每一位朝臣的心头。

朝政殿内,死一般的寂静被恐慌的低语和粗重的喘息打破。

龙椅之上,皇帝宗政弘,身体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他死死抓着龙椅的扶手,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色。

他的脸色不再是铁青,而是一种灰败的死寂,眼窝深陷,仿佛一夜之间被抽干了所有的精气神。

那纸染血的急报,在他眼中不断放大,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化作一把冰冷的匕首,反复捅刺着他的心脏。

他引以为傲的江山,他富庶繁华的临安重镇,竟在他眼皮底下,被自己的儿子亲手引来的外敌,蹂躏至此!

“逆子!逆子!!朕要将他千刀万剐!!”皇帝的怒吼声带着嘶哑的哭腔,一拳狠狠砸在龙案上,震得笔墨纸砚齐齐跳动。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啊!”满殿文武哗啦啦跪倒一片,声音颤抖,不少人已是汗透重衣,人人面色惨白。

“息怒?朕如何息怒!”皇帝猛地站起身,胸膛剧烈起伏,指着殿外南方,声音嘶哑。

“朕的城池在燃烧!朕的子民在遭屠戮!朕的将军战死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朕养了一个祸国殃民,畜生不如的逆子!”

他情绪激动,猛地一阵剧烈咳嗽,用明黄的袖口捂住嘴,放下时,一抹刺眼的鲜红赫然映入众人眼帘!

“陛下!”

“太医!快传太医!”

殿内顿时一片慌乱。

皇帝却一把推开试图搀扶的太监总管周公公,眼神狠厉地扫过下方:“朕还没死!都给朕闭嘴!”

兵部尚书急声道:“陛下!临安危殆!西门已破,北狄骑兵正在涌入!赵老将军殉国,守军群龙无首,恐支撑不了多久!必须立刻派大将统兵,火速驰援!”

“派谁?谁能去?”皇帝的目光如同困兽,扫过下方一众武将。几位资历深厚的老将要么垂垂老矣,要么镇守边关不能轻动。

他的目光如同困兽,扫过下方一众臣子,最终,落在了那个身姿挺拔,面色沉凝如水的九皇子,珩王宗政珩煜。

宗政珩煜稳步出列,身姿如松,玄色袍服衬得他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隼,他撩袍跪地,声音沉稳有力,瞬间压下了殿内的嘈杂。

“父皇!二皇子宗政明尘,勾结外邦,祸乱江山,罪证确凿,其罪当诛!然当下之急,在临安!北狄铁蹄践踏我国土,屠戮我子民,形势危急,刻不容缓!”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直视皇帝:“请父皇允儿臣即刻率京畿精锐,驰援临安!儿臣必以雷霆之势,剿灭城内叛逆,将北狄蛮夷尽数逐出国门,以安民心!”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自信和斩钉截铁的杀伐之气,仿佛只要他去了,那滔天巨浪便能被只手抚平。

这份沉稳和力量,让慌乱的大臣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不少武将纷纷点头,显然更信任珩王的统兵能力。

然而,就在皇帝神色稍缓,似乎意动之际。

“父皇!儿臣亦请命出征!”

又一个声音响起,清朗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众人看去,正是大皇子昭王,宗政昭然。他出列行礼,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悲愤与激昂。

“父皇!九弟所言甚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何况我等皇子!临安惨状,闻者惊心!儿臣虽不才,亦深知覆巢之下无完卵之理!眼见山河破碎,百姓遭难,儿臣五内俱焚,恨不能立刻飞赴临安,与将士们并肩杀敌,卫我疆土!”

昭王言辞恳切,情绪饱满,目光扫过群臣,试图赢得共鸣。

他继续道,语气转而带上了一丝深明大义:“九弟骁勇善战,儿臣素来敬佩。且临安之事,非独赖兵锋,更需安抚民心,整顿秩序。儿臣愿为父皇分忧,为九弟分担!恳请父皇允儿臣一同前往,儿臣必竭尽所能,独当一面,定不辱命!”

昭王的话,说得漂亮,既表达了忠心和勇气,还暗示了自己不仅能打仗,更能处理复杂的战后事宜,甚至流露出一丝不想屈居珩王之下的意思。

他话音刚落,朝堂上立刻像炸开了锅。

“陛下!不可!”户部尚书李大人立刻出列,“临安局势危急,非名将不能稳定!珩王殿下战功赫赫,威名远播,由殿下挂帅,必能震慑宵小,速平祸乱!”

李大人继续道:“昭王殿下虽有心,然毕竟……毕竟未经战阵,恐有闪失啊!”

这话虽委婉,但意思很明显:昭王你去就是添乱。

另一位大臣则反驳:“李大人此言差矣!昭王殿下仁厚聪慧,饱读诗书兵法,正是历练之时!岂能因未曾经历便永无机会?如今国家用人之际,正当让皇子们为国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