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辞》
庄秋桐原想着此战少说半年,不曾想短短三月,信使就带回了捷讯。据说沈骁安将大营驻扎在北楚的南郊,敌军误以为主力不在北楚京城,从而松懈,却不料他们在正面进攻南郊,意图切断援军时,沈骁安借助山势险峻的地形特征,带领五万骑兵从西面突袭胡狄十五万精兵,活捉了胡狄领袖。
捷报传来,京中百姓无不津津乐道,酒旗戏鼓闹市间,皆是神化版的沈骁安,甚至有言之:“沈家子卓绝,天宁海晏清”,大有功高盖主的气焰。
古往今来,这类带有锋芒的功臣无一例外会被帝王忌惮,继而削权,更有甚者会被帝王以莫须有的过失治罪。
不过庄秋桐知晓沈骁安的真实身份,所以没有顾虑,但这并不代表沈骁安不会因此招来其他人的针对。
“太子今日脸色不大好啊。”一行文官走出宫门,太傅轻叹了声。
寒冬的风刺骨,赵都督看着暗下来的天色,道:“太子脸色岂会好?之前太子负责的朝明行宫的建造,因为耗材多、用度高,偏偏又出了劳工命案,附近的百姓议论纷纷,说官家搜刮民脂民膏,建这些金碧辉煌的宫殿自己享受,这事儿闹得太子名声不好,如今见着沈骁安如此被拥戴,心情怎会好?”
“那些庸人懂什么?皇室象征的是整个天宁,是颜面,若是宫殿建得寒酸,还不得被他国笑话了去。”
“百姓哪会想这么多,尤其那些失意困苦、流离失所之辈,见着大工程建下的行宫,对比自己的处境,心中落差之大,他们便不会有归属感。可沈骁安打了胜仗是实打实好事......”尚书郎中轻声啧啧:“再这样下去,未来殿下登基,民心却在沈骁安这处......”
他没再继续说,但大伙儿都明白,不禁暗暗唏嘘。
“在妄议什么?”
沈靖安面色微沉,走了过来。
成群文官尬笑了笑。
“朝明行宫一事是底下有人不干净,贪了劳工的酬金。他们替皇室办事,拿到的酬金还没民间雇主高,自然会有意见,如今太子已亲自去了淮阳发放补偿。”
“那着实好啊!”京少尹带头叫好:“惠民拉拢人心。”
“行宫前期用材讲究,可以减少后期的修缮工作。至于那位猝死的劳工,工部最开始就声明了要康健之人,而这位劳工故意隐瞒病情,如何能借此赖上太子?不过太子仁慈,还是给了一笔丰厚的补偿金。”那双狭长的凤眼眯起:“百姓不清楚,那便张贴出去告知,为官者是为圣上分忧,仅仅背后嚼舌根、暗自唱衰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诸臣立即汗流浃背:“沈大人教训得是。”
“沈大人近来得太子青睐,此事化险为夷,定是沈大人献的良策罢。”
沈靖安:“殿下沉稳睿智,我能想到的,太子岂会想不到?”
“明君再清明,也得有贤臣在侧呐,剑身锋利,可若没有剑鞘相护,容易误伤。”
这句话成功取悦沈靖安,中允见他面色稍霁,正打算继续缓和气氛,不料下一句直接踩沈靖安雷区:“天宁能得你们沈家兄弟相佐,是天宁之幸。”
此话听上去无甚问题,可对面是沈靖安。
他自知他与兄长的差距,想起民间流传的那句“沈家子卓绝,天宁海晏清”,显然指的是沈骁安,沈靖安心中愈发嫉恨。
怎么?百姓眼里沈家子只有沈骁安不成?他沈骁安还不是真的沈家人呢。
中允被他看得后背发凉,还没明白过来,沈靖安已经离开了。
灰蒙蒙的天逐渐暗下来,乌云翻滚,眼瞅着似是要下雨,这在寒冬腊月的天倒是不常见。
“何生,东尾街是不是开了家酥芳斋?”
自炽阳死后,沈靖安身边只剩下何生这个侍从。
何生听出他的意思,回道:“是,公子可是要给桐夫人带糕点?”
“嗯,听官员闲聊说这家的梅子蜜饯酸甜可口,她近来食欲不佳,大抵有兴致。”
何生颔首:“桐夫人若是知晓公子用心,心中定会欢喜。”
沈靖安没有回话,眉眼却舒展开来。
初见庄秋桐时,他断想不到自己有一日会接纳她,虽不说是蜜里调油,但相处平静闲适,从前不太顾家,如今下了朝,倒是有些归心似箭。
思及此,他绕过巷口,蓦地,胡同深处闪过一道影子,随着他们的步伐逐渐闪近。
“谁?”狭长的凤眼微微眯起:“谁在背后装神弄鬼?”
何生也有所察觉:“公子我过去看下。”
说着,他边拔剑边走向拐角。
沈靖安眼见他往里走,紧接着急促的闷哼声传出来。
意识到不对劲,沈靖安扭头就逃,可身后不知何时站了两个舞刀男子,二话不说就冲了上来。
他的瞳孔骤然紧缩,忙不迭往身侧的胡同里钻,可就在他拐弯之际,泛着银光的短刀猛地刺来,沈靖安眼疾手快握住那人的手,对上那双眼后,他失控大叫了声。
庄洛禾?!!!
“你......你是人是鬼!”
浓重暮色下的胡同深巷昏沉阴森,那女子穿着一袭白衣,乌黑的长发披散,木偶般僵硬地挪动步子,嘴角一笑,几乎要咧到耳后。
“沈靖安,我是来索命的......”
“不,这不可能!”
他不信鬼神,却害怕地浑身发颤,疯狂往另一侧跑,身后响起的凌乱脚步声犹如紧咬上来的猛兽,沈靖安惊惶地喊叫,黑衣人挥鞭就要勒住他的脖子,刹那间,刘参军旋身而来,徒手拦下了鞭子,用力一拽,反手拧断了他的脖子。
“你可是沈骁安的幺弟?”
刘参军刚给闻寂送去假孕药方,五年前他娶了一蛊女为妾,那女子心思重,故意假孕争宠,他当年把此事说给沈骁安听,还被沈骁安调侃了阵子,没曾想过去了这么多年,沈骁安倒惦记起了这假孕法子。
他送完正准备回府,因为从武多年耳力过人,远远就听见了求救声,一见还是老熟人,毫不犹豫赶来相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