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族长夫人发癫日常》
谁知贾敬听了这话并不生气,只是淡淡道:“若能让出去倒好了,我辞了官带着夫人隐居山林,不问俗务,岂不快哉?”
柳晏:“……”
“可惜我生在长房,也没个兄弟能替我。”贾敬叹息一声:“若兄长还在,我早走了。”
柳晏:“……”
差点忘了,这位是能抛下家业和儿女,跑去道观修行的主儿。
她就也跟着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道老爷的心,我也想和老爷去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只是家里上下这么多事儿,越是不管,咱们越无法脱身,还有可能被他们连累。您现在把事儿都推给别人,等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可推不掉,在外人看来,您是族长,我是宗妇,族人不争气,咱们这一房最先被推出去挡枪。”
贾敬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不觉得事情会如同柳晏所说的那般严重,“不过是多几个游手好闲的废物,倒也连累不到咱们。”
柳晏道:“老爷此言差矣,族中子弟读书可不单单为了考科举,要紧的是知道礼义廉耻,懂得本朝律法,行事才有约束。不读书不知礼法,难免肆意妄为。真闹出事儿来,还不得咱们帮着收拾烂摊子,一时靠着祖宗的情面摆平了,但也落了把柄在别人手里。”
贾敬思索片刻,点了点头。这样的事并不少见。家族鼎盛的时候,什么事儿都能压下去,但一旦上面要追究起来,这些事儿都能被翻出来。先帝朝已有几家开国功臣被抄家,动不动十几条罪状,其中不少都与族人有关。
他不由看向柳晏,“夫人若为男子,定是齐家治国之才。”
柳晏挑眉一笑,“我也觉得,若咱们换换就好了。老爷正好不愿与外人打交道,在后宅品茗调香,读书弹琴,只要伺候好夫君就是了。”
贾敬:“……”
这种生活他还真有几分向往。
贾敬赶紧把这念头压下去,他堂堂男儿,怎能向往后宅妇人的生活?他瞪了眼柳晏,“你就是仗着我脾气好,什么打趣的话都敢说。”
柳晏大方承认,笑着道:“是呀,我要是遇上那等不解风情、古板迂腐的丈夫,早变得和槁木死灰一般了。哪儿还有心思开这样的玩笑。”
贾敬耳根瞬间红了,他的目光落在她微微上翘的唇上挪不开。
柳晏端起茶抿了一口,继续说正事,“现管着家塾的贾代儒,学问平平,性情懦弱,指望他严加教导族学中的子弟,也是为难他。”
贾敬愣了下,才回过神来,“可族中除了他,也找不到学问更好且无官职在身的人了。”
柳晏道:“族学又不一定要找贾家族人来管,自家人因为关系复杂,难免要顾念情面。不如从外面请一位塾师。此人最好有些名望,不为攀附权势而来,能一视同仁地看待族中子弟。”
“这样的人可不好找。”贾敬道:“那些清高的读书人,宁愿日子贫寒些,也不愿和咱们这样的武勋门第有牵扯,愿意与咱们结交的,又难免有攀附之意。”
这的确是实情,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例外。柳晏道:“老爷不妨在那些世家旁支中找一找。”
贾敬一想到要去各家打听,就有些头疼。于是道:“夫人娘家也有不少饱读诗书之辈,夫人不妨问问,还有岳母家里,去年不是还有人中了举人?”
柳晏娘家是八公之一的理国公柳家。
柳晏的父亲曾任四川布政使,五年前病逝,柳晏唯一的兄长丁忧结束后,补了贵州巡抚的缺,带着寡母和妻儿去了贵州。
柳晏穿回来后,想念母亲兄长,奈何山高路远,一时无法相见。
眼下柳家在京中的人不多,只柳晏的二叔柳维臣一家。
柳维臣也是得了先皇的恩典,授光禄寺丞。柳家子弟虽习诗书,却无一人是正经科举出身。
想在柳家寻到合适的塾师恐怕有些难。
但柳晏的母亲卫夫人那边,就是正经的耕读世家。前朝卫家出过一门三状元的佳话。
卫家在本朝不如前朝那般显赫,但也出过两位高官,柳晏的外祖父在太/祖朝官至礼部尚书,柳晏的四舅卫凛,曾任大理寺卿。去年因为身体不好,辞官在家休养。
倒是可以和四舅打听打听,让卫家人来管贾家族学,自己也就更方便插手了。
她于是点头道:“好,正好也有日子没给舅舅舅母请安了,过几日天气暖和了我去坐坐。”
贾敬想了想又说:“只是若真请了夫人的亲戚来做塾师,定然有人说闲话。”
“无非是说我手伸得太长,”柳晏哼道:“要是贾家子弟争气,何必去外面找。”
贾府上下都是一双富贵眼,贾代儒虽辈分高,但是家中贫寒,又无功名,族中子弟根本不将他看在眼中。他为了能占着塾师的位置,也不敢得罪人,像之前贾珍在族学读书,贾代儒就一直夸贾珍学问好。
贾珍在学里惹得那些事儿,都是柳晏从旁人口中听说的。
代字辈还健在的人本就不多,文字辈里贾敬、贾政就是学问最好的两个,其他的都拿不出手。再往下玉字辈的,年纪小辈分低,更不能做塾师。
贾敬叹了口气,“让夫人费心了,日后若有不中听的话,夫人尽管告诉我,我去与他们理论。”
柳晏笑道:“有老爷这句话,纵有些风言风语我也不在意。”
贾敬心尖都热了起来。
柳晏就见身旁的男人垂眸半晌,以为他在琢磨请塾师的事儿,谁知片刻后,他抬眼看她,“待会儿再请太医来给夫人诊个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