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九零创业致富后带飞全村》
小兰想,这要是回来肯定赶不上午饭了,泉哥也不一定舍得买饭吃。她就特意留出些香椿鱼放锅里温着。
汪老爹吃完饭说要出去砍些柳条,编一个鸡笼子,篮子可防不了老鼠。
直到下午四点多,汪泉这才回来!
“泉哥!吃饭了吗?锅里有香椿鱼,还热着呢!”
小兰急忙上前推车子,汪泉笑呵呵的从车把上解下口袋。“午饭还没来得及吃。兰妹,我买了果子,咱晚上吃。”
汪泉有好多话要和小兰说,不过他真的又累又饿,得先吃口饭。“你说你,哎!”小兰有点怪他不爱惜身体,都买了果子,吃点咋了。
见汪泉去洗手,她忙把香椿鱼和馒头端上来,还从不太保温的暖壶里倒了杯水,不凉不热的,喝正好。汪泉长得就有点斯文,吃东西大口大口的,不像崔大壮那样,吃相难看。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吃了个馒头后才放缓速度,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本旧书,里面还夹着一个作业本和铅笔。
“兰妹,我在集上发现,炸果子用的面剂子是最重要的,咱也不知道里面放了啥。这炸果子估计跟做豆腐一样,人家估计都有秘方,肯定不外传。我想着,或许书上有呢,就骑车去县城书店看看。”
他年轻的脸上意气风发,“你猜怎么样?还真让我找到了。”
掀开本子,上面抄了很多字。“这些是炸果子的方子,一矾二碱三盐。这些材料我都买了,一会咱就照着做,看看做出来果子,和我从集上买的比一下。”
“这书是干啥的,里面也有方子?”
小兰不识字,不过她看着书里有有画,虽然是黑白的,但也能看出是面点小吃。
“这本书是我在旧书摊上买的,叫《面点大全》,里面有油条,包子,馒头等的做法,我看着有个油炸糕,也很不错。都是用油炸,我觉得可以和你果子一起做。”
汪泉翻到油炸糕那页,书中的油炸糕圆圆的跟平常做的火烧差不多,就是中间有点鼓起来。
“油炸糕里面是啥馅啊?”
要是每天需要调馅可不行,一是太麻烦了,二是成本上去,价格贵,大家还不一定喜欢吃。小兰觉得不成。
汪泉喜欢吃甜,却极力推荐,“里面放的是糖,白糖红糖都行。”
红糖,白糖,小兰都不敢想。多贵啊,一块多一斤呢。她现在卖豆腐,一天也就挣十块。这油炸糕用面,油,糖做出来,卖便宜了赔本,若要是卖的贵,会有人买嘛?
小兰把自己的顾虑说出来,汪泉想了想,哎,的确是他考虑不够周到。俩人决定只制作果子(油条)。
现在家家户户吃的油,普遍都是卫生油(棉籽油),价格相对便宜。面粉也是自家麦子磨的,不用花钱。俩人就参照汪泉抄写的方子,结合书中的技术描述,炸果子!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的确挺残酷。直到天黑,俩人做出的果子,不是太硬,就是颜色不好,要不就是吃起来味道有点怪!
彻底浪费了半锅油,俩人也没有做出口感和卖相俱佳的果子。
小兰没想到这么快,她就吃到了失败的滋味,“唉,泉哥,看来也不是谁都能炸果子啊?”
汪老爹恰好拎着柳条编制的鸡笼子走进来。“当然了,这就跟做豆腐一样,有的人即便是知道方子,也做不出好吃的豆腐。心急啊,吃不到热豆腐。”
两人点点头,的确是这么个道理。还是先卖豆腐,在研究炸果子吧。
此后的日子如白驹过隙,悠然而过,小兰依旧每日早起和汪老爹做豆腐,她去卖豆腐,而汪泉除了每天做农活之外,也是把挑水的活包了。
现在家家户户还都吃井水,而做豆腐,需要大量的水。汪泉每天清晨,雷打不动的去挑水。汪老爹则会在小兰走后,顺手把棚里的卫生打扫了。日子虽然平凡,然一家人劲往一处使,即便是清贫普通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蒸蒸日上。
小兰卖豆腐的小生意,除了她走街串巷叫卖,邻里村里也有直接到家里来买的,红白喜事家里请客提前来家里订豆腐的,林林总总折算下来,平均每日约一百斤豆腐,收入维持在15~18块左右。
当青绿色的桑椹变成深紫色,红艳艳的石榴花如火般开放时,小兰的豆腐生意已经从二月做到了五月,家里的存款,也达到了一个可喜的水平。她决定在端午节前,去一趟县城!
“去县城干啥?”汪老爹有点不理解。
他一辈子都没怎么去过县城,只觉得那里啥也贵,路又远,去了还要花钱买吃喝,不是纯受罪嘛。
小兰指了指石磨,“爹,我想去买个机器!这样咱就不用推碾子了。”
每天做豆腐,俩人轮流推着碾子,吱呦吱呦的声音,让本就还有点困顿的人昏昏欲睡,可是双臂依旧机械般的推,一直推。小兰最开始胳膊疼,后来逐渐适应了。但她从书里得知,还有一种机器能代替石碾,小兰就动了要买个机器的心。挣钱为了啥,当然是为了生活的更好!
有了机器,她和汪老爹再也不用推碾子了。
汪老爹有点感动,他知道儿媳妇虽然不说,可做豆腐真辛苦啊,早起没什么,他本来觉少,而且还能补觉。可是这几天雨水多,他总是腿疼,的确有点受不了。
“机器得多贵啊?”
“不贵,爹,我都打听好了,司南县那边更便宜。明天我卖完豆腐,就跟泉哥一块骑车去司南县城买。”
这段时间家里挣钱了,生活水平也明显上涨,汪老爹觉得生活很有奔头。他本就是个爱折腾的人,也有想法,更乐于见自家孩子多折腾。种了半辈子地,他最清楚,靠种地只能温饱,人啊,一辈子不能只困在地里!
司南虽说是外县,可离汪家村更近些,只有四十里地。
小兰走街串巷多了,自然清楚了汪家村的周边环境。说起来汪家村所在的乡位置很尴尬,距离所属的县城非常远,而汪家村又距离所属的乡非常远,无论是小兰家的村,还是村庄所属的乡,都处于边缘地带。所以他们买东西,常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