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道:“克明,那你说说,朕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没有否认,而是在反问,让杜如晦彻底坚定了心中的猜测。
不过,他已经说得够多,接下来的事就不能说了。
要不然陛下该说啥?
“臣不知,所以才会与房大人来此找陛下解惑。”杜如晦恭敬道。
一旁的房玄龄同样意识到了杜如晦猜测正确。
毕竟君臣相处这么多年,两人对李世民还是很了解的。
李世民负手走下来,说:“克明,你此前可还记得子安说的那个什么经济流通?”
“知道一些。”杜如晦点头道:“据太史令说,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理解一点便能使百姓生活富足,连以工代赈此等绝妙之策也包含在内。”
“难道陛下的安排跟这个经济流通有关?”
啊?
房玄龄听得一脸困惑。
什么叫经济流通?
什么又是以工代赈?
太史令什么时候说过这话啊?
他怎么不知道?
房玄龄觉得自己被排挤了,杜如晦和太史令以及李世民绝对在这段时间密谋过什么。
而且没带他!
李世民没注意房玄龄的表情,感叹道:“是啊,以工代赈,多么绝妙的赈灾之策。”
“经济流通,多么宏大的设想!”
“倘若真的能实现,朕未尝不能打造一个流传万古的贞观盛世。”
说着,李世民摇头道:“只可惜,设想终归是设想,无论多么绝妙的计谋,必须要经历过实践才能验证它是否真的是一个好计谋。”
“就好比未上过战场的新兵一样,无论之前口号喊得多么响亮,表现得有多么勇武,都必须要经历过厮杀之后才能看得出来是不是一个好兵。”
杜如晦恍然大悟,接过话语道:“所以,陛下想创造一片战场,来验证经济流通是否真的能实现?”
作为一名从战场厮杀出来的
皇帝李世民更擅长打仗所以很多时候都拿兵营或者战场上那一套来举例几位心腹大臣早已习惯。
房玄龄此刻也听出了一点苗头。
先不说那个经济流通和以工代赈是什么可这片给渭南伯陈衍创造的战场代价是否过大了一些?
给太子封地真的会引发朝堂**让一部分本就得宠的皇子先入为主地猜测李世民的用意。
最坏甚至可能出现皇权**的情况。
代价太大了吧?
房玄龄蹙眉道:“陛下臣虽不知您具体的打算可如果您只是单纯想给渭南伯创造一片战场让这片战场不受到任何人打扰或者觊觎您应该不必以太子的名义。”
“或许可以用其他几位皇子乃至于公主都比太子好一些?”
说到后面他语气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李世民道:“玄龄说得不错可把渭南县赐给太子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公主总有一天要出嫁而皇子就应该安安稳稳当个皇子一些东西没必要去了解。”
“那不如把渭南县的官员与驻军全部替换掉?”房玄龄还想再争取一下。
其实不怪那些官员闹这么大属实是这件事影响不小。
在房玄龄看来这些没必要的风险完全可以规避掉。
李世民并未因房玄龄的话恼怒因为他能感受到房玄龄跟其他官员不同是真的在为他着想。
一个为他着想的臣子提出自己的想法他怎能去怪罪?
“玄龄你此前没了解过什么叫经济流通故此才会有此疑问。”
“一旦你真正去了解就会明白朕做得一点都不过分。”
“你看克明就没反驳朕。”
此话一出房玄龄的目光立刻转移到自己的老友身上。
对啊!
这个老家伙自方才明白什么之后便一直未曾说过话。
房玄龄可没忘记李世民说过他知道什么叫经济流通。
看来问
题就在这个经济流通上面!
杜如晦没想到李世民又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面对好友埋怨的眼神,无奈解释道:
“房大人,陛下所言不错,此事关乎重大,做得过些是值得的,一些风险当然也要去承担。
“就好比当年我们跟随陛下打天下时,什么时候打过必胜的仗?
“想要得到什么,当然也得先把风险承担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