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Z世代艺术家》

第146章 明星中的明星


2001年的新年不再那样盛大,寻寻常常的便过去了。

期间,方星河除了数度往返日韩进行活动之外,一直都在安安分分的写新书。

第二本书到底写什么,是文化界、媒体、海内外粉丝共同关注的大事,也是让他本人颇费思量的难题。

由于实在太难权衡,最后没办法,方星河只好使用排除法来建立那个框架。

首先,完全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绝对不能再写虐文。

书粉承受不起第二次血虐了。

明知道是一本会让自己好久都缓不过来的虐文,然后非要去看,如此变态应该不多。

所以假如再写虐文,日本销量应该不错,韩国不确定,国内肯定白给。

一旦销量大幅度缩减,到时候什么牛鬼蛇神都会跳出来。

而且,继续写虐文也会导致“风格固化”,让大众以为他只有这么三板斧,不利于吸粉固粉。

……

其次,写现实主义的传统文学恐怕也不是好想法。

不是89点的写作能力驾驭不了,而是深刻主题的受众天然太小。

再结合他的成长经历,能写的主题非常少——东北往事年代文、深挖下岗潮的伤痛文学、关注少年混混之类的边缘文学。

第一个种类对标《人世间》,现实主义鸿篇巨著,但他上辈子是矿省人,本质上并不了解以前的东北,需要大量时间去搜集资料建立认知,如此才能写出真实不漂浮的几十年变迁。

总结:难写,很慢,除了冲击奖项,实际效率极低。

第二个种类对标《冬泳》和《平原上的摩西》,好处是这个种类里没有历史级别的经典名著,坏处是封闭的地域特色所导致的受众天然有限。

总结:能写,但只是对《苍夜雪》的深挖,意义不大。

最后一个想法最有搞头,以方星河的本心而言,他非常想写一本有关于非主流和精神小伙的边缘人作品。

但这有一个巨大的时代问题:非主流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国人们对于边缘人缺乏认知。

90后非主流和00后精神小伙的出现,是时代所导致的“抛弃”,80后并未承受那一切,总体上跟住了时代洪流懵懂向前,只有少数人沦为了混混,进而在黑道中挣扎。

所以在这个层面,受众较多的主题只有类似于《黑道风云二十年》和《坏蛋》的黑道文。

可它们是伪现实文学,价值不高,影响太坏。

尤其是以方星河的影响力,真写一本类似的小说,不知道会引发多少模仿,全社会都得炸锅。

写精神小伙,进而关注社会对边缘群体的放弃,剖析时代快速发展状态下家长、孩子、学校、社会的多重措手不及,这是王道,既有机会拿奖又可以收获大量功德。

写黑道文却是邪道,二度**一点不冤。

总结:想写的不到时候,能写的不想写,pass。

……

最后,诗歌、散文、游记、传记等非小说肯定不行。

没意思,不够庄重,浪费时间。

一顿排除之后,剩下的选项就不多了。

其实写科幻小说是一个好想法,虽然科幻作品的地位不高,但是像《三体》那种口碑销量双丰收的巨著,也不虚现实文学。

但方星河不想抄《三体》,大刘平凡了一辈子全靠《三体》改变命运,作为一个什么都不缺的人,反手就把人家的荣光尊严财富艺术生命全都掠夺一空,太恶了。

抄日本人或者韩国人的东西,他倒是挺乐意的,可问题是,日韩在这方面也没什么好东西,最起码大方不知道。

所以最终的预案是写一本《2050》的未来主义软科幻,这是最好写的东西。

只需要把2030年的现实情况写为“幻想中的2050年”,AI工具、大数据、刷脸支付、赛博城市……

再定个主题,把现实融进去,逆全球化的孤立主义、资本主义后期困境下的魔幻疯癫、**生存的美国人、出尔反尔的搞笑政客、全球**和竭力维稳的东方大国……妈的写出来肯定让人骂死。

这些玩意儿谁敢信?

现在,在网上幻想一下二十年超越日本都是罪,被网友血喷妄想症。

方星河倒是不怕挨骂,只是犹豫,有没有必要如此高调预言?

指引方向和精确预言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给予民众们力量,后者只是个人的炫耀,甚至有可能引发很多不好的后果。

咱家的韬光隐晦政策挺好用的,局座辛辛苦苦演戏那么多年,想想都感到辛酸,可这是胜利路上必要的委屈。

国与国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这个充满恶趣味的想法最终作罢,未来不写最好,就让那一切沉淀在心中,成为我一个人的秘密吧……

然后就真的没剩下什么选择了。

以《悉达多》为代表的充满精神力量的哲学类著作,pass,和年龄太不相符。

但是写一本哲学类著作的心愿,留在方星河心中,成为了一个长期目标。

25到30岁之间,沉淀足够之后,就实现它。

……

以《鬼吹灯》为代表的玄幻题材,pass,不屑抄,也没必要贪图IP改编的收益。

但是想到它,倒是提醒了方星河一件事——封神之类的神话题材绝不能再让乌二三之流再祸祸下去了。

封神演义是公共版权,谁要拍,方星河拦不住。

但是他可以提前梳理出一个更宏大的、能够串联从古至今的神话体系,把封神演义囊括进去,然后做自家的大宇宙电影。

如此一来,直接从格局和投资上碾压,那种瞎胡闹的歪屁股电影自然而然就会降低生存空间。

“重点标注一下。”

方星河将这件事记录在自己的备忘录上,不再多想。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要做的事,计划归计划,当务之急不能偏。

……

以《那些年》为代表的青春文学,一半pass一半yes。

不好的点在于,太简单了些,逼格不够,并且文学界里的老资格们肯定逮着他唧唧歪歪。

好的点在于,可以全面覆盖方粉主力群体——青少年。

覆盖尽可能多的方粉是一件很重要、很核心的事,在拍电影拍剧之前,他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基本盘,每年实现有效产出。

如果写一本憋屈沉重现实的传统文学作品,文学界库库一顿夸,但小星星们看不下去,那就不叫有效产出。

长期没有有效产出的结果是跑粉,端王和菊姐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即便能拿到茅奖,那也是低效产出,毕竟在当前阶段,方星河最重要的核心资产是青少年粉丝,尤其是日妃韩婢东南亚小老婆,她们肯定对华夏的现实主义作品不感冒。

所以,写一本能够中和掉《苍夜雪》的痛的青春文学作品,是当前的最优解。

给她们点甜头尝尝,然后下一本就又可以继续虐了……妈的我可真畜生。

至于青春文学的缺点,其实可以通过写作手法来规避。

比如,搞一本写尽青春遗憾的群像文,做到真实热烈飞扬,最后留足韵味,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逼格也不会差。

这对文字和情节的要求很高,但是恰巧,方星河都不缺。

并且,其实就本心而言,方星河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把十三鹰写在一本青春回忆录中。

接触的时间虽然不久,可是这帮货的二逼、真挚、冲动、快乐,让他体会到了难得的鲜活,将他长期卧床自然滋生的沉沉死气冲刷一空。

写他们,也是方星河自己重走青春路。

至于青春群像的受众,更不用担心。

之前的部分文章对他们略有勾勒,读者反响热烈,暴富多余掏裆房大胆卢婷婷都有不少人喜欢,真正全面细致的写出来之后,肯定有大卖基础。

如果销量能够冲击2000万,那对方星河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传奇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经过再三斟酌,方星河最终定好了框架:就写身边人,写青春群像。

风格上类似《那些年》,有明确的爱情线,但是因为男孩比女孩成熟得太晚而遗憾错过,没有车祸癌症等意外因素,只有各种现实。

现实就是父母的高压、学校的管制、朋友们的怂恿、男孩的迟钝好面子、女孩的敏感多虑……

隐藏在暗处的核心则是:青春的遗憾几乎是必然,不成熟的我碰到了自以为成熟的你,爱得纯真热烈,却脆弱得经不住一点风雨。

如果能以最诗意的语言将这场青春期最大的错位展现出来,《少年的我们》完全可以成为里程碑一样的经典。

所以方星河没有写自己,而是写了小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