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着意过今春》

6. 同意

原身的书房内有一排书架,上面整齐叠放着满是字迹的宣纸。

起初黎昭文误以为这些是她练习撰写的策文。

此时金晖洒入内室,为这些宣纸渡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外衣。黎昭文上前轻抚,触碰到的,是温热的纸张。

这样的温度属于阳光,亦属于原身书写时怀揣的满腔热血。

故世的身躯无从带走任何俗世之物,唯有笔墨、唯有纪录能让后人知晓她的风骨与理想。黎昭文不再如初次那般粗略翻阅,而是凝神仔细阅览。

这一纸端谨遒丽的楷书,没有高谈阔论该如何为国为民,简练的文字书写的皆是合理可行的裕民之计。

黎昭文忽然感觉到一种隐秘的快意在心底蔓生。

她们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性情与思想却有许多契合之处,倘若她们能结识,想必能成为无话不说的挚友。

思想到此,她的神色又在一瞬黯然。

凭借着原身的身份,她得以看见深宫外广阔的天地,那么原身竭力去争取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她应该代替她实现吗?

她的重生到底是巧合还是既定的命运?在这一刻,她领悟到不能仅为自己而活,更重要的是维护属于原身的一切,譬如她的科考之路,譬如她的理想。

不知过了多久,沁云步入内室,道:“姑娘,书房里有什么东西要一并收拾?”

黎昭文默默将手中的厚纸放回原处,道:“把这些一起装好吧。”

沁云把空木箱放置在地,问道:“那些书你要一起带走么?”

书房内的藏书,黎昭文旧时已熟读过许多,无须让这些重物增加路途的负担。

“不用带走,这些就已经足够。”黎昭文着手与沁云一起收拾。

“夫人当真同意我们三日后离开?”沁云掩饰不住内心的疑惑,“前段时间你们因为这事争吵,我还以为她不会再提了。”

争吵发生在两月前,彼时乡试放榜,原身立即询问父母意见,商讨入京事宜。

这个要求显然在谢婳的意料之外。在此之前,她以为女儿参加科考是一时意气之争。

有次女儿在外醉酒,在众人面前扬言她要成为解元,而后她一直为这句醉语付诸努力。那时谢婳一时未解她的真正意图,当她提出要入京时,谢婳才逐渐醒悟那句豪言原不是戏言。

黎昭文不知坚定支持她的黎如松已经改变态度,说道:“你不用顾虑这么多,只管收拾好便是。”

沁云还是放心不下,轻叹道:“我想你还不如自己去劝夫人,她态度再强硬,也抵不过你亲自去与她理论。”

黎昭文道:“之前本就争吵无果,我想再怎么理论都不过是徒劳,还不如把这件事交由爹爹处理。”

沁云反驳道:“要理论当然不能只拿入京一事理论,真正要理论的是你女扮男装一事。”

沁云素知黎昭文性子温柔和顺,故而敢在她面前直言不讳。

黎昭文好奇心起,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沁云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解答她的疑惑:“你一出生就被人当作男子,这么多年,老爷和夫人他们可有问过你的感受?假扮男子须随时留神,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发现,夫人担心你入京会被人发现身份,用这个理由阻止你离开。她既早知其中凶险,何以现在才百般顾虑。”

她早就对此事心有不忿,如今袒露出多年来的真实想法,心头反觉感伤,她望着黎昭文,神色惨然,“你在大事上从未忤逆过父母,可我希望这次你能按自己的心意行事。”

黎昭文见她眼中泪光莹然,说道:“好,要是母亲再不同意,我就按照你说的去与她理论。”

她不擅长安慰人,慌忙岔开话题,“等着一切安排妥当,我们就能启程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将来可能会一直留在京师,等到那时,你会不会想回到池州?”

沁云摇摇头,道:“你在哪,我就在哪。池州和京城对我而言,无甚区别。”

这真挚的回答令黎昭文不知所措,她张望四周,看见一个人影在窗棂前闪过。

那人影快步入内,道:“姑娘,赵继福差人来邀你午时去味鲜阁吃饭,说是作为你替他伸冤的谢礼。”

“我不去,”黎昭文道:“这次案件并非我有意帮他,他恐怕误会了我的意思,你去回绝吧。”

裴越呆呆伫立,颇是为难道:“我已经答应他了……”

“你既答应了,那就你自己去赴约。”黎昭文冷眼看去。

她心下暗暗叹气,怀念起当公主时宫人们对她恭敬有礼的态度。

裴越向沁云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说道:“要不我们三人一起去?我还没吃过他最拿手的芙蓉豆腐,想去尝一尝。”

黎昭文无奈起身,出言警告裴越:“你下次若再擅作主张,我就让你去当杂役。”

她语气严峻,裴越不敢违逆,连声答应,说道:“我再也不敢了。”他与沁云对视一眼,又道:“我们现在去赴约?”

黎昭文不置可否,只道:“今日天气不错,我要出去散散步。”

沁云扑哧笑道:“外面狂风大作,你要去何处散步?”

裴越一本正经道:“那还用说,当然是去味鲜阁。”

三人一入味鲜阁就被堂倌请入雅间,随后流着满面泪水的赵继福出现在他们面前,“黎公子,您的大恩大德小人无以为报。”连连给黎昭文磕头。

他的磕头声极大,引来周围食客的注目,黎昭文方欲阻止,忽听一人说道:“承明?!”

承明,是原身的表字。

这人约莫四五十岁,玉冠束发,着一袭赭色绸袍,面庞宽圆,嘴角的笑意若隐若现。

未等黎昭文开口,他便自顾自说道:“多年不见,你长高了许多,你可还记得我?以前我常常到你们府上与你下棋,那时还总输给你。”

黎昭文躬身见礼。大抵是故人许久未见的缘故,刘绅甚是欣喜,含笑对黎昭文嘘寒问暖。

裴越年少时多受他的照拂,中途插言问:“大人为何会突然回来?”

刘绅笑道:“我致仕还乡啦,前几日刚回池州。”

黎昭文心念一动,道:“晚辈有一事想请教,世伯可否与我同席?”

刘绅道:“正好,你我也好乘此机会叙叙旧。”

沁云面露难色,准备拉着裴越往外走,黎昭文柔声嘱咐:“你们去另寻一桌吃,不用在外面候着。”主仆同席究竟不合礼数,在外人面前,还是要依礼而行。

角落里的赵继福在默默以袖拭泪,黎昭文忽觉好笑,道:“不是说要用美酒佳肴作谢礼,怎还不去准备?”

他闻言急急离去。

刘绅问起其中缘由,黎昭文将中毒一事详尽告知,他惊道:“李绶缘何要为歹徒卖命。”

黎昭文摇头道:“晚辈只知他与李大人关系亲厚,每月信件来往不断。”

刘绅脸色遽变,问道:“此事与李大人有关?”

“世伯以为,李大人是怎样的人物?”

刘绅思索片刻,低声道:“他而立之年就成为尚书,是个极有才能的人。你要知道,他入翰林院时不过二十四岁,短短六年时间就坐上尚书之位,其中的心思手段,可想而知。”

李子璆当年考中二甲第十九名,参加馆选后入翰林院修业,两年为期的修业结束后便开始不断擢升,仕途确是比绝大多数官员顺利。

刘绅饮了一口酒,又道:“他在朝尽职尽责,从未谕矩越权过,李绶做的事情,他未必知道。”

堂倌送菜入内,两人的话题就此打断。不多时桌上就摆满了菜肴,刘绅细数,发现竟有十道菜,堂倌遂在一旁解释道:“黎公子马上就要入京参加会试了,赵师傅说这些菜权当预祝公子金榜题名。”

刘绅惊喜道:“这等好消息,你竟不主动与我说。”

“世伯现在知道也不迟。”黎昭文为他斟酒。

刘绅举杯一饮而尽,问道:“你准备何时入京?到时候我去给你送行。”

黎昭文想了想,道:“三日后。”

刘绅和蔼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